APP下载

躲闪小高手(大班)

2017-07-08刘思源

幼儿教育·教育教学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绕圈圈内同伴

刘思源

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对爬行已有一定经验,如果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运用悬空爬的方法学习躲闪动作,可有效提升幼儿的身体控制能力,提高幼儿的灵敏性、力量、速度、耐力等身体素质。游戏分三个层次,首先,幼儿各自爬行,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躲避他人;其次,幼儿分成两队相向爬行,有意识地避让对向爬行过来的同伴;最后,幼儿与教師相向爬行,不断改变躲闪策略。在这一系列任务中,人数由单人到多人,性质由无对抗性到有对抗性,方向由少到多,速度由慢到快,对幼儿的身体控制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活动中,教师在每一个环节结束后都及时对幼儿动作完成的质量、所采用的策略等进行具体评价,借此提升幼儿的经验水平,逐步提高幼儿躲闪时的注意分配能力和动作协调性、平衡性等。

本活动的运动量较大,所以采用两两分组、集体分组的形式,以实现动静交替,也便于幼儿互相观察学习。本活动适合赤足进行,可同时锻炼幼儿的足底反射敏感性,提高幼儿足底肌肉和韧带的力量。

目标:

1.运用悬空爬的方法学习躲闪动作,提高身体控制能力。

2.体验合作游戏的乐趣。

准备:

1.与幼儿人数相等的红色、绿色臂章,颜色各半,活动前给幼儿戴在手臂上。

2.便于幼儿赤足运动的整洁宽敞的室内场地。

3.用大约20条专用绳子(也可根据场地大小确定所需绳子的数量)拼接成一个绳圈。

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幼儿听教师指令做相应动作。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玩一个小游戏,看看谁的反应快。大家先站在绳圈外,跟着老师一起走。听到老师口令后,停下来做动作。

(1)教师带领幼儿绕圈走,边走边发出指令,让幼儿做单脚站立、蹲下、蹲着走、小跑步等动作。

(2)教师站到一旁发指令,幼儿继续做上述动作。

2.幼儿听教师指令各自绕圈爬行。

(1)教师发出指令:两手在圈内,两脚在圈外,绕圈横向爬行。

(2)教师发出指令:一手一脚在圈内,一手一脚在圈外,绕圈爬行。

观察与指导要点:幼儿在绕圈爬行时,教师可强调“两手在圈内,两脚在圈外”和“一手一脚在圈内(外)”的不同;如果幼儿爬行动作不规范,教师可加以纠正,动作要领是:手掌脚掌要着地,把身体撑起来,膝盖不要碰到地面。

(分析:教师组织这个环节的热身小游戏,一是为了让幼儿了解爬行的基本要求,二是为了集中幼儿的注意,为下一个活动环节做好准备。)

二、基本部分

1.幼儿各自在绳圈内爬行。

(1)尝试在绳圈内爬行。

师:现在请大家全部站到圈内,让手掌和脚掌着地,把身体撑起来,在圈内自由爬行,注意不要碰到其他小朋友。

观察与指导要点:如果有幼儿膝盖总是碰到地面,教师可告诉他要注意保护膝盖,膝盖若长时间在地面摩擦容易受伤。如果有幼儿总是与同伴碰撞,教师可引导他仔细观察同伴爬行的方向,找空隙处爬行。

(2)简单交流爬行经验。

师:你们用哪些方法避开了小朋友?(从同伴身边的空隙处爬过去;在原地等同伴爬过去后再爬;抓住时机以最快速度爬行通过,等等。)

师(小结):爬行时要注意仔细观察,有时可以抓住时机从同伴身边的空隙处快速通过,有时可以靠控制自己的身体姿势来躲避从不同方向来的同伴。

(3)再次在绳圈内爬行,巩固游戏经验。

师:我们知道了那么多的爬行和躲闪方法,现在再来爬一次吧,看看谁的本领大。

观察与指导要点:如果幼儿运用了不一样的爬行方式,比如双手单脚爬行、仰爬、倒爬等,教师可在肯定的同时引导幼儿充分考虑安全因素,明确哪些身体姿势不适合运用在这个游戏中。教师也可通过与幼儿一起玩的方法,为幼儿示范正确的爬行动作。

2.幼儿分成小组开展躲闪和抓捕游戏。

(1)教师讲解两人组的玩法。

师:现在你们根据臂章颜色分成红、绿两队,到场地两边盘腿坐下。

师:现在我们从红队中选两人,从绿队中选两人,一组进攻,一组防守。进攻组要用前面我们学习过的爬行方法(悬空爬)爬到防守组的区域内(教师事先用彩色贴条贴出防守组的区域和进攻组的起始线),防守组同样用爬行的方式去抓进攻组的人。

(2)红组和绿组的幼儿尝试游戏一次。

(3)教师作为进攻者,与防守组的两个幼儿相向爬行,在爬行过程中自然地示范通过改变速度和方向的方法躲避幼儿。

观察与指导要点:教师要注意捕捉游戏过程中的契机示范讲解相关动作,以帮助幼儿了解游戏方法,例如,提醒防守组幼儿注意观察对方的爬行方向。同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在一旁观看的幼儿仔细观察教师和同伴的游戏过程,了解如何在爬行过程中躲闪和抓捕。

(4)幼儿两两游戏。

师:红队、绿队每次上场两位小朋友。进攻组幼儿要设法进入防守组的区域,防守组幼儿则要设法阻止进攻组幼儿进入自己的区域。

师:进攻组和防守组互换角色,再玩一次。

观察与指导要点:在这个环节中,每个幼儿都会有游戏的机会。教师可根据每组幼儿比赛的情况,适当加以引导。如,有的幼儿不遵守游戏规则,使用了跪着爬行、站起来跑动逃避等方法,教师可让在一旁观察的幼儿说一说看到了什么问题,该怎么游戏,以进一步明确游戏规则;当在一旁观察的幼儿注意力有所分散时,教师可引导他们仔细观察同伴躲闪的好方法,以便运用到自己的比赛中。由于该活动的运动量比较大,教师在游戏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幼儿,提醒有需要的幼儿自行拿毛巾擦汗。

(5)幼儿分享交流经验。

师:现在请大家说说可以用哪些好方法来玩这个躲闪和抓捕游戏。

师(小结):防守组可以两位幼儿一起抓捕对方一位幼儿,也可以一对一抓捕。进攻组可以先观察对方的爬行方向,再计划往哪里躲闪爬行;可以考虑从前后左右四个方向躲閃,如果前面的路被堵住了,可以暂时先往后退,再寻找机会前进。

3.幼儿集体游戏。

(1)教师担任进攻者与绿队比赛。

师:现在我一个人和你们一组人比赛。我先做进攻者,你们做防守者。规则和前面一样,我要是成功爬到你们区域,算我胜利。你们要是成功抓住了我,算你们胜利。

(2)互换角色,教师担任防守者与绿队比赛。

(3)教师担任进攻者与红队比赛。

(4)互换角色,教师担任防守者与红队比赛。

(5)引导幼儿说说:为什么你们是小孩,我是大人,但我还是输给了你们呢?

(6)教师小结:防守组幼儿可以根据进攻者的爬行路线去抓捕,也可以几个幼儿一起包围进攻者,堵住进攻者的逃跑路线;进攻组幼儿可以根据防守组的爬行路线,及时调整自己的方向和爬行路线,找空隙快速爬过去。

观察与指导要点:当观察到防守组个别幼儿只是在自己的安全区域内等待进攻者时,教师就要再次强调规则:所有进攻和防守的人都必须爬行,不能只待在安全区域内;当发现幼儿忘记将膝盖悬空时,教师可提醒幼儿注意保护自己的膝盖,规范游戏动作;在游戏进行到最后阶段时,教师可有意让幼儿抓住,这样既便于幼儿体验到成功感,又便于引导幼儿思考原因,从中体会到人多力量大,团结就能获胜等道理。

(分析:悬空爬行中的躲闪和抓捕游戏对幼儿身体控制能力的要求比较高,所以以上三个游戏的安排是层层递进,从易到难的。教师先让幼儿自由爬行和学习躲闪,再分组爬行和学习躲闪,最后集体爬行和学习躲闪。教师通过适时的动作示范,积极的师幼互动,帮助幼儿获得了相关的运动经验,提升了动作技能水平。由于爬行的运动量比较大,教师采用了分组游戏的方法,让幼儿在动静交替的活动中得到及时的休息。)

三、结束部分

1.放松身心。

(1)教师小结:游戏结束了,大家表现得非常好,都学会了躲闪与抓捕。下面,我们来进行放松活动。

(2)幼儿面对教师盘腿而坐,教师先引导幼儿用鼻子慢慢吸气,再用嘴巴慢慢吐气。接着,教师播放音乐,带领幼儿在双手打开、手掌向上慢慢举起时吸气,在双手慢慢放下时吐气。然后,慢慢站起来呈半蹲姿势,分别在弯左手向右弯腰和弯右手向左弯腰时吸气,身体回正时吐气。最后站直,捏捏小腿。

观察与指导要点:教师要引导幼儿控制呼吸的节奏,用正确的呼吸方式调整运动后的状态。

2.整理物品。

(分析:本活动四肢运动量较大,所以本环节主要以调整气息和放松四肢为主。)

猜你喜欢

绕圈圈内同伴
哲理漫画
你不在
一些海洋动物为何喜欢绕圈游泳
望木星(太阳系最大行星)
“打针”
寻找失散的同伴
嘿,这欢乐的日子!
秋风辞
落地
好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