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饰

2017-07-01郗文倩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应景饰物发髻

○郗文倩

首饰

○郗文倩

中国古代服饰文化

古代女子为突出其性别特征,一靠着装,即所谓“服”,二靠各种装饰点缀。然而,遮盖躯体的服装在表现力上还有些局限,要想求其完美效果,必须顾及上下左右的空间创意,即在头、足、挂饰和飘带等方面多加留意,而其中,头部的装饰尤其重要,抓住了“首要”,就容易吸引观众和读者的视线,优美的发髻和各种精美的头面部饰物有着各自独特的形式美感,既可突出女子的俊俏可爱、端庄优雅,又能与宽衣大袖的服装形成映衬,增加许多亮点,从而使得整体形象达到完美和谐。汉乐府古诗《陌上桑》正面描述罗敷的美貌就是这样入手的:“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而《木兰诗》中木兰“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也都属于这方面的装饰细节。

头面部装饰很重要,因此,“首饰”最初就是指头饰,如冠帽、巾帻、簪钗、头花、步摇等,后来才泛指妇女的一切饰物。古人在头上加装饰物,目的多样。有些很实用,比如用簪固定发髻,戴帽以御寒;有时是为了表明身份,强调礼仪,如丧礼中孝子们的披麻戴孝、官服上的各种图案等;当然更多的时候还是为了美观,比如步摇,元代伊世珍《琅嬛记·卷上》引宋无名氏《采兰杂志》做过解释:“盖以银丝婉转屈曲做花枝,插髻后,随步辄摇,以增媌婧,故曰步摇。”媌、婧,均指苗条美好,这里是说步摇是插在发髻上的饰物,发髻之上缀以摇动的“花枝”,走起路来,步履颤动,花枝摇曳,更显身形窈窕,别有风情。

古人佩戴首饰还常常配合时序节令的变化,这类似我们新年穿大红袄,圣诞节戴圣诞帽,都是应景的。应景首饰一般一年用一次,一次几天,大都是为了合天时,图个喜庆吉祥,比如“春燕”,立春日,以彩帛或鸟羽剪贴成飞燕状,系于簪钗之首,插于两鬓,以示迎春,也有用彩鸡代替的,俗称“春鸡”。明代时,北方流行正月初一戴“黑老婆”,即用乌金纸剪成鸟形,插于发髻,翩翩若飞,这与早期的“春燕”一脉相承。其他如端午节戴艾虎,是用艾草编织或彩帛剪为虎形,以避辟不祥;夏至则用楝树之叶插头。楝树性味苦寒,有毒,可驱虫疗癣,这或许是它成为应景饰物的原因。此外,宋元时期还有立秋日插戴楸树叶的习俗,吴自牧《梦梁录》云:“立秋日……都城内外,,侵晨叫卖楸叶,妇人、女子及儿童辈争买之,剪如花样,插于鬓边,以应时序。”

应景的首饰和节令而来,随节令而去,随用随做(买),用后即弃,属于服饰中的“快闪”族,可归为短暂的行为艺术。也正因此,这些首饰都不用什么上好材料,主要是用硬纸、铁丝、木片、麦秸、树叶、鸟羽等,但古人手巧,精心编制,也能俏丽动人。北方秋天如今还能见到养蝈蝈的笼子,秫秸杆编的,几块钱一个,也精巧得很。

古代女子的首饰花样繁多,所配的发式也是极为复杂的。就拿木兰的“云鬓”来说,一般解释为头发青黑浓密而又柔软如云,不过在古代,即便这样美丽的头发也是不能随意下垂披肩,因此“云鬓”应当还包含发髻的样式,暗含着造型美感。“云鬓”究竟是怎样的造型,我们不得而知,唐代《簪花仕女图》曾讲述一种“云髻”的梳妆方式,可资参考:先将长发理顺,将额前与脑顶的头发梳成立壁状,左右两侧头发也向头顶集中,再将头后的头发向上反绾,与左右前三个方向的长发会合于头顶,呈挺拔流畅的云髻状,最后插簪花等首饰固定装扮。不过,《木兰诗》所说“云鬓”或许就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未必就指称特定的发型。

如今年轻女子多喜欢披发,或是随便扎个马尾,属于简洁之美,可在古代,这种不加修饰的发型打扮,不是蛮夷野人,就是妖魅鬼怪,古今审美趣味之不同已经天翻地覆了。

猜你喜欢

应景饰物发髻
宋代礼冠饰物形象意涵
《红楼梦》中的饰物研究
两个“应景”之展
瓶盖diy个性小雪人饰物
汉服美人独家
应时应景,深挖内涵——2015年福建省高考历史试题特点分析与教学启示
石榴
应景元素在首饰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美调查中国产儿童饰物镉含量
情人节浪漫盘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