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贺州本地人民歌述略*

2017-07-01陈丽明雷

黄河之声 2017年7期
关键词:七言本地人贺州

陈丽明雷 捷

(1.贺州学院,广西 贺州 542899;2.贺州学院,广西 贺州 542899)

贺州本地人民歌述略*

陈丽明1雷 捷2

(1.贺州学院,广西 贺州 542899;2.贺州学院,广西 贺州 542899)

广西贺州是多族群聚集区,“本地人”是该市最重要的族群之一,本文从本地人民歌的历史、分类和民歌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试图展现贺州本地人民歌的独特魅力。

贺州本地人;民歌;分类

贺州历史悠久,早在汉朝即设治。几千年来,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共同生活在这块土地上,创造了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财富。贺州本地人民歌在历史传承方面有着及其重要作用,据统计,贺州汉族人口占全市人口的83.46%,贺州汉族本地人民歌从各个侧面展示了贺州本地人不同时期的生活方式、风俗民情,很值得我们去研究、挖掘整理和传承。

一、贺州本地人民歌概况

贺州市位于广西的东部,地处湘、粤、桂三省区的交汇处,有“三省通衢”之称。贺州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多族群的聚居地,也是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最早的交汇点之一。从秦汉至明清,汉、壮、瑶、苗等多个少数民族大量迁入。目前,这里生活着18个民族的20多个族群。其中的族群之一的“本地人”,是较早迁入贺州的汉族族群,他们“自秦汉以来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因贬谪、兵戍、经商、逃荒等先后南徙,融合中原文化、荆楚文化和百越文化而形成的汉族族群”[1]。

贺州本地人民歌用贺州话传唱。贺州话,属于粤语中的‘老粤语’层次。1934年版的《贺县志》记为“梧州声”,1935年版的《广西年鉴》称之为“百姓话”。在今贺州各乡镇,不管是“自称”还是“他称”,这种方言均称为“本地话”或“本地声”,以区别于后来进入贺州的其他汉语方言(白话、客家话等)。贺州本地话是贺州第一大方言,在隋唐时期已基本定型,使用人口约四十余万,约占全市总人口的四成左右[2]。贺州本地人民歌主要在贺街、大宁、桂岭、鹅塘、步头、仁义、信都、大平、水口等使用本地话的乡镇传唱。

二、贺州本地人民歌的分类

综合贺州本地人民歌的功能、演唱场合、歌词内容等,可以分为劳动歌、仪式歌、信歌、情歌、儿歌、生活歌、杂歌等七类。

(一)劳动歌

劳动歌是人们群众在生产劳动时唱的歌曲。如仁义山歌《抗旱夺丰收》、贺街“哩嗬嘿”《干群抗旱夺丰收》《十二月采茶歌》等。

(二)仪式歌

仪式歌是民间礼俗、庆典、祭祀等仪式活动吟唱的歌曲。贺州本地人民歌有叹嫁歌、歌堂歌(歌头)、新屋叹、赞新房等。

叹嫁歌在唐宋时期流传,在出嫁女子家中演唱,各地叹的时间长短不一,内容大致相同,所叹对象是祖宗、父母、哥嫂、弟妹、寨里邻居、还有骂媒人的叹嫁等,其歌有的固定歌词,有的则随感情起伏随编随唱。用各种生活情景来表达对家人感恩及留恋之情,叹得情依依,意切切,催人泪下。多为七言四句体。现在哭嫁歌几乎频临绝迹了。如叹嫁歌《日头一出望你到》

《日头一出望你到》

歌堂歌(歌头)在宋元时期流传,在群众家中和歌堂入夜时唱,为本地歌堂起歌头作用,表示欢迎之意,以双方歌手起歌仪式歌词,多用各种生活和劳动内容作比喻,有三言、五言、七言等句体。

新屋叹和赞新房是在新居内新屋落成时演唱,由来贺新居的男女歌手演唱,如大宁本地连山调:“一间大屋阔堂堂,诗对文章挂两旁,文章挂在金勾上,两边锣鼓闹洋洋。……”以诗词、文章、锣鼓等赞美金人新居,喻喜庆、吉祥之意,七言四句体。

(三)信歌

信歌就是以歌代信的风俗,约在唐宋时期流传,可男致女或女致男演唱,内容有断情、相思、求情、劝情、责情等,有五言、七言体。如贺街连滩信歌《丈夫过埠唔见返》:“丈夫过埠唔见返,自思自想自心烦,拿起功夫都见懒,古话至怕枕边单。……”家中妇女因丈夫在外谋生久不归,以歌代言,以己操劳家务的种种艰辛,诉说对丈夫思念之情。

(四)情歌

本地青年男女用来互相表达爱慕之心的民歌。其在本地民歌中所占的比重最大,流行最广。内容有引歌(对歌起歌头),表达相思、初恋、热恋、试情、别情、苦情和离情等,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在田间地头,山间野外,歌圩歌堂皆可唱,如步头连山调《十别妹》:“一别妹,各回归,叮娇莫要弟孤西,妹你去归勤下力,笑面欢怀莫样极,想起之时冇舍又来为。……”以十别为引,每一别叙述离别情,及希望情人忠于自己,五句体,六言、七言、九言皆有。如大宁本地连山调《引歌》:“男:一根大木叶婆娑,木根有个英娇娥,见妹有心开口问,借妹香巾抹下汗,抹干汗水唱山歌。女:兄话唱歌妹就唱,花布针衫妹就裁,新衫打个金丝扣,怕兄有手解冇开。……”歌词以表现男女间爱情为内容,使用借喻、暗喻、比拟手法,为七言体。

(五)儿歌

儿歌,贺州也叫讲歌。种类丰富,颇具特色,主要有谜语歌、童趣歌、事物歌等,歌词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深受儿童喜欢。如贺街讲歌十首之三:“游游睏,睏游游,妹妹睏觉住高楼,不愁高楼倒塌下,只愁高楼日日高”。以穿衣、读书、睡眠、放牛等具有生活情趣的情景,对儿童进行传统教育,三言、七言、九言皆有。如信都歌谣《咕叽咕叽》:“咕叽咕叽,制野梗,大蛇出,串园篱,大蛇出,拱田基,青草出,牛儿肥,大糯虫,好踏糍。……”由成年人唱,描绘儿童在田园玩耍的情景。

(六)生活歌

生活歌是反映劳动人民苦难生活的民歌。有小丈夫、童养媳、光棍苦、拆字等内容。如水口高声《十二月苦歌》,本地《单身歌》,步头哩嗬嘿《本地十字歌》:“唱歌便从一字起,中间一竖豆(就)成丁,丁字里头加只口,今夜唱歌望可升……”从一唱到十,善于把有用的知识组成歌,构思巧妙,语言精练,音韵自然。

(七)杂歌

泛指其他各种题材的民歌。如大宁连山调《几时得到桃源洞》、连滩的《上西江》等。如大宁哩嗬嘿《叠字歌》,字重复两次唱,颇具特色:“劳动碌碌几时闲,人间曲曲弯弯水,世事层层叠叠山,古古今今来变化……”。

三、贺州本地人民歌的结构

从以上贺州本地人民歌的分类来看,民歌以传情达意,明白悠逸,形象鲜明,语言通俗易懂,广为流传。“哩嗬嘿”就是本地人民歌最具有代表性的歌种,本地话演唱,其特点是每句唱腔句尾带衬词“哩嗬嘿”,故得名。其他如“连山调”也是用本地话演唱,工整清新。大平水口山歌朴实无华,连滩水上歌流畅。贺州本地人民歌歌种各具特色,令人赏心悦目。曲调固定,代代相传,极少变化。它不借助于记谱法或其他手段,而是主要依靠人民群众口耳相传,且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具体分析如下:

(一)歌词特点。从歌词结构来看,主要有单段体、双段体、多段体、自由体等。每句最短三个字,最长可达十七八个字,而且每首歌句数不一,少到二句,多则十几句,三句五句七句九句都不等。其语言俚俗,俏皮风趣,能淋漓尽致的抒发感情就可以。而且比兴奇特,雄浑粗狂,具有浓郁的南方山民的特点。

(二)节奏特点。“哩嗬嘿”节奏有2/4、3/4、4/4拍等,常常一首曲子里二拍子和三拍子交替使用,由于即兴编词的缘故,在对歌时歌手要敏捷思考才能应答对方,故有意放慢速度,拖长句与句之间的连接,在这过程中想好下一句歌词。

(三)演唱形式多样。贺州本地山歌常在山间野外、田间地头、歌圩、歌堂、庙会、安龙打醮等民俗活动中演唱。有独唱和对唱,对歌比赛的分为两组,一组唱完,另一组接唱。每组无论人数多少,必有一位演唱经验丰富的歌手担任“歌师傅”,负责编歌词。演唱时旋律相同,歌词即兴编唱。

四、结语

如今,在贺州演唱本地人民歌的人已经寥寥无几,只有在浮山歌节、本地人“开春节”等一些由政府组织的山歌斗歌擂台赛活动中有演唱。贺州本地人民歌魅力独特,它是贺州本地民族文化生活世代传承的“活化石”和重要载体,未来的发展和传承期待更多的音乐工作者的共同关注,将它收集整理,好好传承下去是我们一代代音乐人的共同责任和使命。

[1] 李晓明.广西贺州族群生态多样性述略[Z].社会转型与文化转型——人类学高级论坛,2012.

[2] [DB/MT]http://baike.baidu.com/link?url

[3] 刘小春.中国歌谣集成广西分卷.贺州本地歌谣分册[M].1987.

[4] 广西贺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表汇总卷[M].2009.

[5] 雷捷,陈丽明.贺州民歌“哩嗬嘿”的音乐特征研究[J].贺州学院学报,2016,09.

贺州学院校级科研项目研究成果(2015ZC05);广西教育厅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研究成果(KY2016YB447);南岭走廊族群文化研究基地开放基金资助项目研究成果(2016kf18)

陈丽明(1979-),女,广西贺州人,贺州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器乐演奏、区域民族民间音乐;雷捷(1983-),女,广西桂林人,贺州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区域民族民间音乐。

猜你喜欢

七言本地人贺州
本地人
游贺州紫云洞
《已通闲读》七言联
杭州师范大学名贤书画录:孙智敏《阆苑画屏行书七言联》(约1940年代中期)
印象贺州
广西贺州合源集团双获国家、欧盟认证
本地人
行草书钟鼎风流七言联
本地人,外地人
王维的七言山水诗论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