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如何让体验成为语文阅读教学的灵魂

2017-06-23李有杰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7年5期
关键词:体验灵魂阅读教学

李有杰

摘要:语文新课标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也就是说,阅读教学要着力为学生搭建体验的平台,要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近作者,与作者进行直接的心灵对话,产生情感共鸣,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开展个性化阅读,实现有效教学,体验正是阅读教学的灵魂所在。

关键词:体验 阅读教学 灵魂

新课改提出个性化阅读的教学理念,即阅读不是教师的主观行为,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要以教师的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与思考,而是要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直接对话,以获取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是阅读教学改革的重大方向。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不能再沿用旧模式,按固定的程序来展开条缕分析,将文章分解得支离破碎,在学生看来每篇文章都是一样的,无非就是作者简介、主题思想、写作特色、结构布局等,根本谈不上对文本的全方位解读,无法获取丰富而深刻的体验,无法体会到阅读所带来的心灵的震撼、思想的启迪和精神的愉悦,这样的阅读教学才能富有生命的活力,成为有效的教学。

一、带着积极的情感展开阅读

文章并不是为了凑字数的词语与材料的简单堆砌,而是围绕着特定的主题用优美生动的文字来表达,在字里行间都渗透着一定的思想感情,要让学生深刻地解读文本,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就必须要让学生展开富有情感的朗读,这也正是新课改下重要的阅读教学理念。为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加强阅读技巧的指导,要让学生学会运用重读与轻读、快读与慢读来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同时还要让学生带着积极的情感,以最佳的状态来展开阅读,这样的阅读才能是快乐而有效的。而在以往的阅读教学中教师总是试图将渗透于字里行间的情感讲明讲透,让学生明白以读出这种情感,但收效甚微。教师要对自己在阅读中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要由传递者转变为激发者与引领者,要深入挖掘文章中所包含的情感因素,找到最佳的激发点,以引发学生的关注,激发学生的情感,以引导学生带着特定的情感来展开阅读,这样才能让学生的阅读体验更加丰富而深刻。

1.引入生活的活水。生活是文章创作的源泉,是作者细心观察生活,进行艺术加工的思想结晶。那么,在阅读时生活自然也是最佳的切入点,是通往文学殿堂的桥梁。为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要只是机械地就文讲文,而是将之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地结合起来,以唤起学生的相关生活经验,这样更能增强阅读教学的真实性与形象性,以激发学生积极的阅读情感。

2.运用多媒体技术。某些文章的主题远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如历史题材的文章,学生并不感兴趣,理解起来也具有一定的难度。为此,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模拟再现功能,带领学生穿越历史,将学生带入真实的历史场景之中,让学生身临其境,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未读其文先生其情”,让学生带着高涨的热情来展开主动阅读。

二、確立学生的主体阅读地位

以往的阅读以教师讲解为中心,学生处于消极接收状态,学生所获取的只是经由教师挑选与咀嚼后细化的知识点。许多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自认为很有价值,但学生的探究却不尽如人意,教师就急于给出所谓的标准答案,这样的教学会抹杀学生的个性,只能将学生的阅读思维限定在固定的条框内,成为被动的知识接收者。在教学中,教师要成为学生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与引导者,要将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展开自由而深入的探究性阅读。不仅要给予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还要创设宽广的阅读空间,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真正地展现自我的平台,这样才能强化学生的主体阅读意识,让学生成为真正的阅读主体,以主体身份展开深入的阅读,与文本进行直接对话,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展开积极的互动,这样才能摆脱传统教学中的种种桎梏,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带领学生走进文学阅读的殿堂。而只有学生以主体身份展开阅读,才能在与作者的直接对话中产生情感共鸣,产生丰富而深刻的体验与感悟。

三、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

读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有建立在独立思考基础之上的阅读活动,学生的交流与讨论才能更有深度,才能真正地走进文本,与作者进行直接对话,能够领会到渗透于字里行间的深层含义。否则没有经过独立思考即使讨论再热闹,也只是形式上的,而并没有实质上的进展。因此我们要让学生在读中思考,思中阅读,读思一体,让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这样学生才能从中获取到更多。

1.以问题启发学生的思考。教师要善于运用提问艺术,以富有探索性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诱发学生的求知欲,以激起学生参与阅读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的角度来展开阅读与思考,在文章的重难点处提出问题,这样的问题才能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才能引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让学生的阅读更有层次,思考更有深度。

2.以质疑激活学生的思维。我们要鼓励学生不盲目地迷信书本与教师,人云亦云,而是要有自己的主见,要在独立思考与思维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见解与感受,发表不同见解,提出不同问题,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对文本的个性化阅读,同时更能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营造愉悦而宽松的阅读氛围,带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与自由,这样学生才能敢于提问,才能在教师的启发与诱导下,在自身的独立思考与思维下从不同的角度展开深入的探究性阅读。

四、组织学生开展情景剧表演

表演是一门艺术,同样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是学生所最为喜爱的活动之一。将表演运用于语文教学中,能够将表演、语言与阅读等结合在一起,使得枯燥的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让学生在浓郁的艺术氛围中快乐而主动地参与其中;同时更能促进学生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深刻地领悟人物特色,感受情感之真、意境之美,并通过表演用语言、动作、表情等来传达,这样的活动集信息的输入与输出于一体,更能丰富学生的体验,由知识转化为技能,实现技能与情感上的再次升华。

1.场景再现。教材中许多文章情节性较强,对话性较强,我们就可以直接截取文字片段,进行真实的情景再现,让学生来扮演不同的角色,让学生进入角色,身入其中,这样更能让学生从表演中体会到更多文字阅读所不能获取的信息,这样就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升华学生的情感认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

2.留白创作。留白是一种艺术,创作中的留白可以留给读者更多自由想象与发挥的空间,这正是实现学生个性化解读的契机,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留白之处,引导学生进行剧本的创作,以弥补空白。这样的教学集创造性与活动性于一体,正是学生展现个性与思维的舞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原文的理解来展开富有个性化的创作活动,并诸多新奇的想法与见解流淌于文字,付诸于表演,这样更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

总之,阅读是学生、教师与文本对话的过程,在阅读中我们不仅要重视学生语言知识的积累与技能的提高,更要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要重视阅读前、阅读中与阅读后各个环节的设计,要让学生兴趣盎然积极阅读,在阅读中丰富体验、净化心灵,让体验成为阅读教学的灵魂,这样的阅读教学才能实现学生知识、技能、情感等的全面发展,才是有效的阅读教学。

参考文献:

[1]朱生玥.让体验成为语文有效教学的灵魂——基于新课标下的教学体会.语文月刊,2012,(03):33-34.

[2]陈秀英.体验——语文教学的绿色通道.内蒙古教育,2013,(10).

[3]张利弟.体验,让语文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时代青年,2012.endprint

猜你喜欢

体验灵魂阅读教学
他有睿智的灵魂 却孤苦修行一生
有趣的灵魂终将相遇(发刊词)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灵魂树 等
人闲一闲,等一下灵魂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