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2017-06-23叶玲娇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7年5期
关键词:课堂提问有效性小学语文

叶玲娇

摘要:课堂提问是沟通师生的桥梁,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媒介,同时也是教师开启学生心灵、锻炼学生思维、促使学生思考的有效手段。优质的课堂提问,能够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教学效果。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经验,分析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存在的随意性、无趣性和模糊性等问题,通过选择恰当的提问时机、运用有效的提问方法、重视提问的艺术技巧,全面探讨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方式,以期更好地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提问 有效性

语文是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需要学生主动思考才能学好,也就是要通过师生互动、交流讨论,才能真正实现高效学习语文的目标。那么,语文学习的动力从何而来,这个是教师应关注的重点问题。思考从问题开始,问题是牵引学生思考知识的重要媒介,而教师是引导学生进行文本体验、思想感悟、情感表达的主体,如何实现语文课堂的有效提问,是一门学问,更是教学的艺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立足于教材,结合小学生实际能力,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逐步解答问题,从而促使学生更高效地学习语文。通过教师巧妙运用提问,可以引发小学生思考,带领学生步入一个奇妙的世界,每个学生都会主动思考,深入透彻的解决语文学习中的重难点问题。

一、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一)提问的随意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常常困惑于教学效率不高的问题,很多教师以为语文教学就是引导学生识字、赏读课文,所以常常是安排一些简单的任务,让小学生依靠枯燥识记学习知识。由于课前准备不充分,对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缺乏清晰的理解,所以提问往往陷入随意的误区,大多时候并不是出于教学的需要,而是单纯为了完成教学环节,问题不是太难就是毫无价值。由于缺乏系统的问题设计,使得问题提出得比较随意,问题之间缺乏连贯性与系统性,这种随意性强的提问,不但不能够促使学生深入思考学习问题,而且还会浪费宝贵的教学时间,加大了小学生语文学习的负担。

(二)提问的无趣性

小学生喜欢新鲜有趣的事物,他们会主动探究充满趣味的知识,小学生一般都比较喜欢语文学科,但却对语文课缺乏应有的兴趣,这主要是因为教师并没有站在小学生身心成长特点的角度想问题,更是因为教学内容与形式等因素的制约,而其中自然与提问的无趣性有很大的关系。在语文教学课堂之中,教师为了赶任务、出成绩,常常陷入灌输教学的误区,学生被动学习,缺乏应有的兴趣作为牵引,那么学习的主动性自然不足,也就感受不到语文课的乐趣了。在设置问题方面,一些语文教师只是抱着应试的态度,提出一些枯燥没有意思的问题,学生也就兴趣全无,而兴趣是学习的东西,没有了趣味性,那么提问的价值也就会大打折扣。目前,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提问的无趣性状态,是制约高效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势必会影响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提问的模糊性

小學生认知能力有限,概括分析能力不足,需要教师细心的进行引导,促使他们发展思维,实现语言知识、情感体验等方面学习目标。然而,目前很多语文教师提问太过模糊,很多问题都太大、太抽象了,以至于小学生根本不明白老师在问什么,也不懂得如何回答。笔者认为,语文教学最重要的途径不是灌输,而是交流沟通,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如果没有明确而具体的问题牵引,那么学生便会感到迷茫,进而导致师生沟通的信息不畅。问题过于模糊和宽泛,是会是学生理解上出现偏差的,而教师正确答案的反馈,也会伤害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削弱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二、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方式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的提问应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实效性,依托丰富多样的提问方式,促使小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从而高效的解决学习难题。

(一)选择恰当的提问时机

1.在重难点处提问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重难点知识是教学核心部分,也就是说,课堂教学主要是围绕重难点知识展开的,那么也就是说,小学生所要达成的学习目标主要集中在重难点之处,教师必须要在针对教学重难点知识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攻克难关。教师就重难点知识提出问题,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促使学生围绕知识主线进行学习。如在讲授《枫桥夜泊》的时候,针对“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与诗人抒发的情感”这个教学难点,教师可提出问题:“作者看到了什么景色,这些景色有什么特点?”“在静夜中,忽然听到远处传来悠远的钟声,一夜未眠的诗人有何感受呢?”围绕这两个重点问题,教师带领学生细致的赏析诗歌内容,并逐渐解开重重谜团,透彻地理解《枫桥夜泊》这首诗歌。

2.在知识新旧衔接处提问

温故而知新,这是知识学习的不二法门。不同的文章是有差异的,但语文知识却是相通的,新的知识与旧的知识之间,是有很强的联系的,旧知识是新知识的起点,新知识的获得又是从旧知识那里转化而来的。语文教师在传授给学生知识的同时,还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教师应充分熟悉小学生语文学习水平,寻找新旧知识之间的关联点,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促使学生知识牵引,这样能帮助学生更透彻理解新知识,更有效的巩固和内化知识。

如在学习《渔歌子》时,教师可以链接所学的《江雪》一诗,以“渔夫”入手,提出“《渔歌子》中的渔夫与《江雪》中的渔夫,哪个更快乐,为什么?”然后围绕这个问题,在已经掌握了《江雪》寒冷的雪景、孤独的状态等诗歌情感色彩的基础上,再进行比较分析《渔歌子》,那么学生便会更深刻的感受到作者对自然的喜爱之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能够体会到诗歌明快清新、活泼自在的语言风格。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提问,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迁移知识解决学习问题。

3.在“无疑问处”提问

宋代大教育家朱熹曾言:“读书无疑者,需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为长进。”可见,疑问是学习的开始,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学生没有产生疑问,教师应及时的引导学生,促使学生发现问题的所在,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疑问,这样才是读书的方法,同时也是学习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应注重在“无疑之处”设置问题,这并不是说要“没事找事”,而是因为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限的,很多重要的知识点并不是学生自己便能够发现的,这就需要教师提问,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并主动探究,顺利的解决语文学习的重难点问题。

如在讲授《草船借箭》一课之后,为了更好地突出诸葛亮过人的才智,教师可设置问题:“大家知道诸葛亮与周瑜谁的年龄大?”这是一个全新的话题,学生会主观臆测的寻找答案,教师再进行常识方面的引导,给出二人的生卒年代和赤壁之战的时间,那么经过计算,很快小学生就会算出草船借箭时诸葛亮小周瑜5岁的事实,接着教师再提问:“我们知道了周瑜和诸葛亮的年龄,从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有什么想法。”那么在问题的牵引下,便于学生更深刻的体会到诸葛亮的才智过人,还会触发自己的人生思考。

(二)掌握科学的提问方法

1.顺向与逆向结合法

提问需要讲求技巧和方法,一般来说,小学生的思维有顺向延伸与逆向探究两方面特点,教师应结合语文教学内容,运用好顺向与逆向相结合的提问方法。顺向提问主要是引导式的,采取的是顺着学生的思路引发学生思考,这种方法有利于树立学生信心,激发学生思考积极性,学生解答问题比较容易。逆向提问也就是反问,主要是从学生认知思维的反方向提出问题,或是以学生认定的错误答案为提问角度,以期训练学生的反向思维,常见的提问方式有:“为什么不那样呢?”“反过来会有怎样的效果?”等等,从而引发学生创新思考,促使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2.单一与连续搭配法

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讲求集群效应,也就是要在单一问题的基础上,设置一系列问题,而这些问题其实存在逻辑上的连贯性,由浅入深、由易入难,那么学生们就会产生持续的学习动力,始终被教师的问题所吸引,在完成每一个单独问题的过程中,去解决系列化的学习难题。如在讲授《将相和》的时候,教师可围绕“渑池会”设置问题。

问题1:“渑池之会”上,楚王为了羞辱齐王,让齐王鼓瑟,而蔺相如逼楚王击缶,这体现出蔺相如什么样的人格特点?

问题2:何以证明蔺相如的勇敢和机智?

问题3:蔺相如爱国体现在哪里?应当怎样看待他的爱国情感呢?

问题4:在“渑池之会”上,楚王与蔺相如谁输谁赢?还是打了一个平手?

在这五个问题的不断追问下,学生便会不断思考,其实围绕的是“渑池之会”的故事情节,而分析的重点是人物特点,同时也突出了故事主旨的探究。

问题虽然是独立的,每一个问题都是不同的,可是却共同指向一定的赏析目标,这样可以有效拓展小学生的思维空间,加之教师的引导与辅助,使得学生不断寻找到答案,促使学生全方位多角度的思考问题,去更深入的分析蔺相如这个形象,从而增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三)注重提问的艺术处理

1.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

语文知识是丰富多彩的,有诗情画意,有天地万物,有人间百态,更有对于人生、社会的感悟,那么要促使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把握文章之中的美景挚情,就需要创设真实有效的情境,从而生成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置身其中,去用心去感悟真善美的內涵。教学提问是一门艺术,不能枯燥的提出,而应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去吸引学生,引发他们头脑中的思维风暴,去一步一步的解答疑问,解决学习之中的问题。

如在讲授《草原》时,教师可在上课伊始阶段,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在学生有了初步体验之后,再在多媒体幕布上展示一幅幅以草原为主题的图片,那么学生就会置身在无限美妙的草原情境之中。顺势教师引导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语对图片进行描绘,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文中要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展现草原的美景?”这样一来,学生便会结合自己的情境体验,积极思考这一问题,教师在一旁适当引导,那么学生也就能够更好的进行回答,体会文章内涵和作者情感,促使学生更深刻的理解“草原”的自然美景。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联想和想象,促使他们更好的思考问题。

2.使用清晰简练的提问语言

在小学语文课上,提问要注意使用简练清晰的语言,因为提问的对象是小学生,他们语言认知能力较弱,言语思维才处于较低的阶段。首先,提问语言必须要清晰准确、流畅简练,尽量使用单句、短句,这样便于学生理解;其次,应咬字清晰,言辞使用恰当,而且所提出的问题不要太过频繁,或是抓不住问题的主旨,引起学生的思维混乱,使得学生不能准确的给出答案,或是根本就捕捉不到问题信息。此外,教师还必须要选择适当的语速,既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因为语速过快,那么小学生就会听不清楚,教师的重复实质就是教学时间的浪费,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也会减弱。语速太慢,会造成拖沓,学生的思考情绪会受到负面的影响,所以教师语速应适中,语调要根据问题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3.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能以自我为中心,而应重视“生本”教育理念,也就是说,提问的对象是小学生,而小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有限,交流与表达能力不足,教师不能为了单纯的赶教学进度而一味求快,提出了问题,如果不能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那么问题也就失去了提出的价值。此外,一些教师认为课堂热闹教学效率才会高,所以根本就不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而急于抛出答案,那么提问过程也就没有了意义。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提出了问题,一定要引导学生去深入思考、组织语言进行回答,特别是那些需要学生互动讨论的问题,更要预留好时间。在一个班级之中,学生们的语文能力是有差异的,教师必须要因材施教,设置具有梯度性的问题,并让他们充分的思考,对语文素养高的学生,留给思考的时间可以短些,相反,则要给的时间稍长一些。当然,不能够太长,因为如果时间太长,一方面会浪费很多宝贵教学时间,导致学生思想涣散,产生思维惰性,一方面也会降低教学效率,无法达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总之,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认真研究提问艺术手段,促使小学生在问题的牵引下实现高效学习,进而全面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孙春成.语文课堂问题教学策略[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8.

[2]闵敏.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2014,(04).

[3]谢冰.小学语文提问策略[J].学周刊,2015,(11).

猜你喜欢

课堂提问有效性小学语文
浅析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技巧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教学研究策略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循循善诱,实施生本化初中语文课堂提问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