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寄宿制学校语文课堂有序进行亲情教育的出路

2017-06-23张辉亭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7年5期
关键词:寄宿制学校语文课堂

张辉亭

摘要:寄宿制学校的语文课堂应重视培养学生感悟亲情的能力和感恩父母的正确行为。第一,用“美”的诗歌,让孩子们接受爱的洗礼。第二,用传统文化规范学生的感恩行为。第三,用教材文本点燃生命个体的感恩情怀。

关键词:寄宿制学校 亲情教育 语文课堂 感恩情怀

笔者执教的学校酒泉第四中学是一座寄宿制学校,学校内的学生生活现状是“10+4”学段教学模式,学生10天在校上课,4天在家休息,学习生活时间父母不在身边,没有办法引领学生心智成长和精神的成长。亲情教育的缺位,间歇性亲情教育的离场,导致80%的学生的情商停留在童蒙时代。

怎样艺术地发挥语文课堂“文以载道”的课程优势,对学生的情商进行一个系统地引导,不让学生在成长的关键时刻由于寄宿制的原因或亲情缺位的原因,使亲情教育面临空白,笔者认为,恰当地对亲情教育的空缺进行补位的方式有三种。

一、用充满智慧和亲情的诗歌,让孩子们接受爱的洗礼

北师大语文教材以“思亲”“别亲”离亲”“怀亲”“还家归省”为题的诗歌为亲情教育拓展了空间。如孟郊的《游子吟》,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这些以相思慈爱为感情主线的诗歌无一不启发学生从文本中去沐浴爱的阳光,回味、舐吮亲情的甘露。

笔者在教学《金色花》时,先配乐吟诵:母爱是世上最伟大的、最崇高、最美好的情感。同学们,当你沐浴着母爱的光辉时,你是否想过应该用什么方式来回报母亲的爱呢?再听读诗文,感受亲情;接着,激情诵读,感悟亲情;最后,倾情诵读,回报亲情。例如:

假如我变成了一条清清的溪流,我要在妈妈工作累时,让妈妈来到我身边,听我唱一支欢快的歌曲,抖落满身的疲惫;我要在妈妈口渴时,让妈妈品尝我甘甜的水。假如我变成了朵小小的白云,我要紧紧跟随着妈妈,使妈妈不管走到哪儿,都免受烈日的炙烤。假如我变成了水中的涟漪,当你沐浴时,我要把你吻了又吻。最后,启发学生用爱的行动、爱的表达、爱的呼唤来体验亲情行为,在这些真实的感受中,接受一次次爱的洗礼,沐浴着缕缕爱的阳光。

二、用传统文化规范学生的感恩行为

曾经有这样一句话,精练地总结了传统文化教育的终极目的,那便是:“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用满满的正见识、正能量给受教育者“安身立命”的法则和“为人做事”的规矩。让他在经典的蒙学教材中感恩励志,让他在日复一日的“洒扫应对”中回报双亲,酬谢社会,难道不是一件欣慰的事业吗?

我们在这里所说的传统文化,主要指适用于青少年年龄阶段阅读的《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等蒙学读物。《弟子规》以《论语·学而》的“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总纲展开的,它将孩子们做人做事的规则,条分缕析地整理出来,用以规范学生做人做事的言行举止。其“以善做人,以勤谋事,以诚交友,以俭持家,以德兴国”的教育思想精髓和今天的学校礼仪教育规范相吻合的,能教會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文章结构三字一句,四句一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音韵合辙,利于口耳相传。如《弟子规》第四部分讲“谨”,主要学生学会穿衣戴帽的规矩:“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正是这些“黎明即起,洒扫庭除”的常规养成教育,学生在有意无意的诵读中把“规矩”了然于心,这些根植于潜意识当中的“家化”的亲情规则将伴随他终身的成长。如此细腻、柔美的熏陶,谁不愿意去尝试尝试呢。

三、选择合适的教材文本,点燃生命个体博大的感恩情怀

选择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教材第一单元“童年梦痕”,就选择了认识人性禀赋中的天真与无邪;选择了《东郭先生和狼》,就选择了明是非、辨忠奸、知善恶的求学精神;选择了《邹忌讽齐王纳谏》,我们就懂得了亲朋好友会蒙蔽我们视听的道理;选择了《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我们就晓得了一个人的格局取决于他的胸怀;选择了《曹刿论战》,我们终于懂得:公司、集团、国家、民族事业的兴盛,取决于顺势而为的机变和众志成城的民心。

一个有强烈自我意识的人,在学习中懂得包容别人,懂得感恩父母,懂得感恩生活,心中有他人、有朋友、有家庭、有社会,懂得担当和责任,他才能胸怀坦荡直面人生的挫折,他能才能在感恩中励志,在励志中成长,在成长中学会新的感恩,所以亲情教育的真正突破口,是感谢生命成长中的每一次每一种遇见。每一回的遇见,都会帮我们提升见识,拓展视野,开阔胸襟。所以,生命本身就应该从感恩开始,始于感恩,终于感恩,在感恩中奋进与成长。

参考文献:

[1]南怀瑾.老子他说.

[2]南怀瑾.孟子旁通.

[3]南怀瑾.论语别裁.

猜你喜欢

寄宿制学校语文课堂
寄宿制学校软硬件资源改善对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影响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从《成功》走向成功——“让学”,让语文课堂“学多于教”
构建趣味盎然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