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意外”成就精彩小学数学课堂

2017-06-23刘春平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7年5期
关键词:意外小学数学

刘春平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小学数学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及时更新观念,构建师生平等、民主、互动的教学关系,允许课堂中出现不同的声音,让我们经由“意外的通道”带领学生去数学的知识海洋翱翔。

关键词:小学数学 巧化意外 精彩生成

新时期的小学数学课堂要求我们一线教师必须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在学生“节外生枝”时,能有意识地灵活处理、巧妙引导,关注意外生成,将“意外”转化为有助于课堂教学的素材,就能让课堂变得更加精彩。

一、独具慧眼,捕捉精彩

于漪老师曾说:“教师是学生心灵的耕耘者,教课就要教到学生的心上,教者善于捕捉稍纵即逝的契机,以促成课堂对话的精彩。”教师要独具慧眼,及时发现学生的“典型错例”,加以提炼拓展,在学生疑惑处,轻轻一点拨,暴露思维过程中的错误,从而收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如在教学乘加乘减后做这样的练习“小明一家有5个人,每个人1个苹果,2个梨,一共需要多少个水果?”大多数同学的答案是:5+2×5=15(个),教师在巡视中发现有一个同学的答案是:1+2×5=11(个)。教师让两种做法的学生都上台板演后,让全班学生判断,大家一致认定第二种做法是错误的。教师神秘地说:“虽然他的做法现在看起来是错的,但里面却藏着秘密。”同学们冥思苦想,却还是想不通,教师请那个正为自己的错误局促不安的同学讲讲自己的思路,他说:“每人1个苹果,2个梨,共有3个水果……”他刚说到这,其他学生都恍然大悟,教师急忙问:“谁愿意提醒他,让他找到自己的错误?”一个学生说:“你列的算式的运算顺序是先求每人共有3个水果吗?”一语惊醒梦中人,这位同学马上发现了自己的错误之处并改正。教师充分地肯定了他在解题中的创新精神、求异思维,他的脸上露出了自信的笑容,他体会到了数学探索的乐趣,也为其它同学树立了榜样。这位教师独具慧眼,准确洞察学生心灵的秘密,敏锐地判断、重组学生中的各种信息,放大生成的精彩瞬间,及时纳入课堂临场设计之中,用错误引来了教学的收获,激活课堂,从而成就一个动态的精彩课堂。”

因此,教师要善于驾驭课堂,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意料与意外情况。学生获取知识是在不断“犯错——改错”中前进的,课堂上随处可见的错误正是鲜活的教学资源。

二、善于捕捉,呈现精彩

教学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无人不遇,关键是我们有没有一颗敏感的心。课堂上学生有时会出现一些语惊四座的“奇音”,教师应耳听八方,善于捕捉这些宝贵的信息,生成新的教学资源,不曾预约的精彩也就不期而至。如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我在介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时,板书:“分母 分子”时,突然听到有个学生在与同桌窃窃私语说:“你看,分数有母子”,我听了,心里一阵惊喜,不由得佩服学生的想象力,自己从来没发现分数中的这个奥秘。我急忙问那个学生“我刚才听到了你有一个伟大的发现,快说出与大家分享。”他有点难以置信,觉得自己随口说的俏皮话居然是“伟大的发现”,支支吾吾地说:“我觉得分数的分母分子就像母子,分母表示平均分的份数,分子是从分母分的份数中取需要的份数,所以把平均分的份数叫分母,把取的份数叫分子,不就像母亲生出了兒子吗?”话音刚落,学生不由得响起热烈的掌声。因势利导,我就顺势引导学生解读四分之一的意义:“把一张纸平均分成四份,其中的一份是它的四分之一”中,“其中的一份”是“分成四份”的“儿子”,每个“儿子”都要找准它的“母亲”(为理解单位“1”埋下伏笔)。只有把课堂当成师生知识共享、情感交流、心灵沟通的舞台,学生才会学得兴致盎然、思绪飞扬、灵感涌发,从而把自己的独特体验与书本知识联系起来,自然就有了师生互动中的这种即兴创造,课堂才呈现出多变性和复杂性,教学才会成为一门丰富多彩的艺术。

三、适时点拨,成就精彩

有时课堂表面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深处暗流涌动,蕴藏着丰富的能源,聚积着巨大的能量。教师如能识破其中暗藏的玄机,轻轻搅一搅,就能掀起学生思维的波涛汹涌,使课堂跌宕起伏精彩纷呈。

教学“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时,教学的重难点是试商。教材主要介绍除数“四舍五入试商法”。而有的学生除数是32和38时,都看作30试商,有时得多次调商。学生比较后一致认定把除数四舍五入试商方法最快。我突然发现有个学生似乎欲言又止,我问“你有不同想法吗?”他吞吞吐吐地说:“我认为把除数32看作30时,看小了,被除数也应该看小,当把除数38看作40时,看大了,被除数也应该看大,这才比较平衡,试商更准确。学生这么一说,我猛然想起,这个学生说的曾有资料介绍过,这叫随舍随入试商法(除数舍被除数也舍,除数入被除数也入),试商准确率达76.37%,四舍五入试商法准确率达76.28%,两种方法效率差不多,而首位试商法(除数是32和38时,都看作30试商),准确率只有64.57%。因此,我对这个学生大加表扬,并补充完善了他的意见,介绍了科学的说法。但还有一种各自舍入试商法,准确率达81.41%,学生还没发现。我继续追问,“联系平时估算的经验,想想还有没有更快的试商方法。”学生一经点拨,马上想到估算常用四舍五入法,于是想到被除数除数各自四舍五入。我正准备鸣锣收兵,说到此为止,没想到刚才受表扬的学生因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再次激起他思维的浪潮,又一次发表意见,一石击起千层浪,课堂精彩而实效。

四、发散思维,缔造精彩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在于根据当时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作出相应的变动。”课堂中教师有时总会出现一些意外的失误,但有时如能巧妙应变,发散学生的思维,同样能缔造别样的精彩。一位教师在上“长方形周长”的练习课时设计了这样一道习题:李大爷在墙边一面靠墙用篱笆围成一道长8米、宽5米的长方形鸡圈,需要篱笆多少米?由于抄写的疏忽,竟然把“一面靠墙”的关键条件给丢了,面对课堂意外,这位教师机智、灵活地处理了这一偶发事件,照样使课堂出彩。教师出示题目后,学生一下就列出了(8+5)×2=26(米)和8×2+5×2=26(米)。教师一看题目,这才发现少抄了“一面靠墙”。他略作停顿后冲学生微微一笑,说:“可是李大爷准备的篱笆不足26米,他却照样围成了这个鸡圈,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热闹的课堂顿时安静下来,同学们陷入了沉思,再通过热烈的讨论后,联系实际居然想出了5种方案:长方形的长利用墙,其余三面用篱笆;长方形的宽利用墙体,其余三面用篱笆;在墙的一角用篱笆围鸡圈,这样可以利用墙做一条长和宽,节省更多的篱笆;鸡圈也可能在与邻居家的巷口中间,这样两条宽利用墙,也能节省篱笆;两条长利用墙,最节省篱笆。教师再分配每组各选一种方案列式求需要的篱笆长度。这本是一道“错题”,是什么让它如此精彩?是教师凭借教学机智,一句“可是李大爷准备的篱笆不足26米,他却照样围成了这个鸡圈,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艺术地处理了这一“错题”,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为学生获取知识创设更广大的空间。使课堂教学出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缔造了“无心插柳柳成荫”的精彩。

总之,小学数学教师必须不断锤炼,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应变能力,引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带来的一次次“意外”,成为点亮课堂精彩的火种,使我们的课堂充满生命的灵性!让我们的学生发展更快、更高。

参考文献:

[1]吕碧韦.数学课堂中的“意外收获”[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06).

[2]叶鸿.善待课堂意外,发展数学思维[J].江西教育,2016,(07).

猜你喜欢

意外小学数学
菲律宾年底“意外”加入亚投行
“意外”服药被轻判李宗伟“五一”复出
中国神秘导弹“意外”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