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初中音乐课堂中教师范唱的激发作用

2017-06-23王丽萍

广西教育·A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范唱适度交互

王丽萍

【摘要】本文论述在初中音乐课堂中,教师的范唱要讲究适时、适度、交互原则,这样才能为学生树立学习榜样,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关键词】初中音乐 范唱 作用 适时 适度 交互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4A-0125-01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的范唱能够给学生带来强烈的心理触动,其激发作用不容小覷。教师范唱歌曲可以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取向,如果学生感觉教师的范唱动听,感染力强,自然会生发学习欲望。教师要用声情并茂的范唱,给学生带来听觉享受,带领学生进入美妙的音乐世界。

一、适时范唱,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在音乐教学中,何时进行范唱,需要教师对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实际有准确的把握。课堂初始阶段,学生的学习情绪还没有完全稳定下来,此时进行范唱,会让学生瞬间进入学习气氛中;新课导入时,特别是歌曲学习之前,教师进行范唱,也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引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学习成果展示或是音乐活动中,教师进行歌曲范唱,不仅能够给学生树立学习榜样,还能够有效调节课堂气氛。例如,学唱歌曲《翻身农奴把歌唱》这首歌时,教师先利用多媒体播放才旦卓玛演唱的视频,学生听得特别专注。教师让学生认真辨别歌曲的旋律、节拍、情感等因素,并引导学生跟随多媒体学唱。当学生基本掌握旋律之后,教师发动学生展开试唱活动,因为歌曲音调很高,学生大多不敢主动尝试,这时教师开始了范唱。教师范唱时,不仅有丰富的表情,还适当增加了藏族舞蹈动作,学生深受触动,很多学生情不自禁跟随教师唱起来,身体也有节奏地晃动起来。教师范唱之后,学生想要展示一下自己的歌喉,甚至有学生自发组成团队要进行集体表演,课堂气氛热烈。教师范唱虽然没有歌唱家那样高的水平,但给学生带来的激发效果却毫不逊色,教师在学生不敢主动试唱时展开范唱,给学生带来了鼓励,使学生试唱的勇气大增。

二、适度范唱,引导学生个性模仿

教师范唱歌曲是非常有效的教法应用,但教师不能无节制范唱,如果将课堂变成教师的音乐会,教学就失去了意义。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注意摆正自己的位置,范唱只是为学生树立榜样,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为主要目的,而不是一味展示教师的才艺,让学生沦为学习配角。因此,教师范唱要讲究适度原则。例如,欣赏蒙古民歌《天堂》时,教师播放音乐视频,让学生仔细辨认歌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师生交流,并对马头琴进行初步了解。欣赏歌曲时,教师提出问题:结合视频谈谈这首歌曲的节奏和旋律有什么特点?它是采用哪种蒙古族民歌素材创作的?学生展开热烈讨论后,教师可以进行范唱,让学生对比人声演唱与马头琴演奏在音乐表现上有什么不同。教师范唱之后,学生意犹未尽,要求教师再唱一遍,这时可以组织学生展开试唱,让学生自己体验蒙古族民歌的特点。教师进行范唱后,没有满足学生提出再唱一遍的要求,而是让学生自己试唱,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唱热情和积极性。

三、交互范唱,引发学生情感共鸣

如果教师在进行范唱时能够引入互动意识,让学生也加入范唱,其激发效果会更显著。我们常见音乐会上歌手与歌迷互动的场面非常热烈,音乐教学也应如此,教师在范唱时,就像是歌手,学生就像是歌迷,教师主动展开互动交流,能够营造更为热烈的课堂氛围。例如,《梦驼铃》歌曲学习时,教师先引导学生了解歌曲节奏、曲调、情感等特点。这首歌曲采用基本调式4/4和单二部曲式,歌曲节奏舒缓,多处运用附点节奏,富有韵味。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音频材料,学生大多对歌曲有一定印象,很快就掌握了旋律曲调,并跟随多媒体哼唱。课堂接近尾声时,教师组织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学生参与热情很高,课堂气氛相当活跃。随后,教师要求与学生合作演绎歌曲,由教师领唱,学生小声哼唱附和。当多媒体音乐伴奏响起时,学生注意力特别集中,教师歌声、学生附和声融为一体,课堂再次掀起了高潮……教师在成果展示时与学生交互范唱,给本来就热烈的课堂气氛注入了更为强劲的活力。教师专注演唱,学生积极配合,课堂互动热烈,学习气氛和谐。

教师范唱是音乐课堂中常见的教学方法,范唱效果如何,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实际进行科学评估。初中学生有一定的音乐欣赏基础,对音乐的理解呈现出个性化特点,教师用范唱对音乐作品进行直观解读,可以将丰富的音乐信息传递给学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学生良好的乐感,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责编 周翠如)

猜你喜欢

范唱适度交互
新课改下小学音乐范唱教学策略初探
范唱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基于图形用户界面的多点触控交互技术综述
数学课堂信息化中的“三适”探究
浅谈音乐课堂中歌曲范唱的准确性与重要性
虚拟现实技术概论
关于信息化教育模式的大学教育变革的探讨
关于幼师声乐教学中的范唱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