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实现作文训练生活化

2017-06-23农忠诚

广西教育·A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作文训练生活化校园

农忠诚

【摘要】本文论述要使学生的作文有话可说、有事可写,作文训练应当切实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的家庭生活、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是作文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挖掘、利用好生活中的素材进行作文训练。

【关键词】作文训练 生活化 校园

家庭 社会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4A-0055-02

语文新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实情感。从教20多年,笔者上过无数作文指导课,也听过很多作文指导课,渐渐发现作文教学之所以收效甚微,原因就在于作文训练和学生的生活离得太远了。以往探讨作文训练生活化的文章,总是强调要加深学生对生活的认识,但许多学生缺少机会广泛接触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加上不会观察生活,不会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导致作文与生活联系不够紧密。笔者认为,教师除了教会学生观察体验外,还应使自己布置的作文训练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做到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产生作文兴趣。

一、充分挖掘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素材

校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生在校园接触的人、经历的事情都值得写一写。教师引导学生充分挖掘校园生活题材,保证作文有事可写、有话可说。首先,要利用校园里的“人多”写好人物。学生在校园里接触到的人物有老师、同学等,每位老师各有性格,每个同学各有特点。笔者让学生认真观察校园中不同人物性格特点,注意收集人物故事。写作时,不透露人物的真名实姓,但是要让读者看得出你写的是谁,也就是务必抓住人物最突出的特点来写,要运用肖像、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描写等描写方法,既从正面写,也要从侧面写;既要概括地写,也要细致地刻画,尤其要有精彩的细节描写。由于写的都是熟悉的人,每个人物的形象活灵活现,学生很容易就找到了写作的材料,作文内容更加丰富生动了。

其次,要利用校园里的“事多”写好事件。每当参加了校园活动之后,教师马上布置学生把事件写下来。写事件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可以按照时间顺序来写,也可以倒叙、插叙或补叙,既要把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写清楚,又不必面面俱到;既要用上铺垫、伏笔、象征、烘托等表现方法,又要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方法。写完之后,教师认真评比,选出写得最精彩的文章供大家赏析。这样教学,引导学生留心观察校园环境、人物性格特点,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写作想象力。

二、家庭生活是作文训练的重要素材

家庭对于每一个小学生来说并不陌生,父母、孩子是家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孩子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学生作文训练中,写人文章可以写祖辈、父母、兄弟姐妹等,记事的文章中,吃饭、睡觉、玩耍、家务等都可以描述;写情感类的文章,如快乐、悲伤、失望、遗憾等可以在笔端得到宣泄。要想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应当在作文命题上多花心思,如发生在家庭中的趣事、劳作等,教师可以采用半命题的形式布置作文。命题作文限制得太死,不适合不同性格、爱好和不同经历的学生;话题作文放得太松,学生信马由缰乱写一通,最后写不到要点上;材料作文难度过大,学生要先读懂材料,然后才考虑命题、选材等,学生难以完成或写得好。半命题作文介于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之间,既有命题作文的限制性,又有话题作文的开放性,有利于各个学生的发挥。比如教师引导学生写做家务,拟了一个“我在家里学 ”的半命题作文,学生打开了创作思路,思维异常活跃,有写学扫地的,有写学做饭的,有写学种花的,有写学洗衣服的,有写学喂鸡的,等等。有一名学生写《我在家里学洗衣服》,文中写道:“……洗衣服的过程不容易,晒衣服也不轻松。平时看妈妈晒衣服是毫不费力,衣服一挂上衣架,晒衣杆一撑,衣服就挂在晾衣线上了。我把衣服挂上衣架时,衣服却皱巴巴的,还挂得不均匀,导致衣架一边重一边轻,一边下垂一边翘起。把晒衣杆撑起来,想把衣架的弯钩勾住晾衣线时,手却不由自主地抖起来,怎么都挂不上去……真是事非经过不知难啊!”学生把晾衣服的经过写得如此具体可感,表明是学生亲身经历的,也说明学生是动了心思来写作的,写出了真实的生活体验。

三、社会生活素材是丰富的资源

社会是一个大熔炉,学生在这个熔炉里经过锻炼之后,一定也有很多经历和感受要说出来、写出来,教师要给学生走向社会表现自己、锻炼自己的机会。复杂多样的人际关系,光怪陆离的社会现象,多姿多彩的风俗习惯,定然会丰富学生的社会阅历,增长学生的生活见识。桂西南是各民族杂居地,民族风情异常浓厚,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民间艺术、文物古迹、名人轶事、地域特色等内容均可成为作文题材,如以“我家乡的三月三”为主题的活动,为学生的作文提供大量的素材,学生可以重点写一写壮族三月三祭祖、黑衣壮山歌“尼的呀”和“过山腔”、壮族传统美食五色糯米饭的制作等。在一次“三月三”即将到来之际,笔者提前给学生布置了一道作文题——《我知道如何制作五色糯米饭啦》,让学生趁着“三月三”放假期间学习制作五色糯米饭,然后写一篇作文。有一名女生观察得很细致,她在作文中写道:“五色糯米饭吃起来香甜可口,做起来可一点也不简单。我们整个家族几十口人一起拜山(桂西风俗是在农历三月初三拜山,即祭祖),拜山前要制作五色糯米饭,据说用五色糯米饭祭拜祖宗是对祖宗最大的尊敬。制作五色糯米饭,是考验一个壮家女孩是否聪明能干的最好方式,如果你是乖巧的女孩子,首先要知道黑、红、黄、紫、白五种颜色是怎么来的。如黑色取自枫叶,是用初春的嫩枫叶放在石臼中捣烂,然后浸泡在水中,泡了一天一夜后,把碎叶捞出滤净,滤下的水放入锅中用文火煮至五六十度,再把糯米浸入其中,黑色的糯米就染成了。虽然这仅仅是做出的第一种颜色,但是就已经给你带来很大的成就感和劳动的自豪感……”这样的作文,既促使学生用心去体验民族风俗习惯,又学会用优美的文字记录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真是一举多得。

生活的外延有多宽,语文學习就有多宽。教师引导学生搜集生活中的写作素材,以积极的态度参与生活,就能在生活的大舞台中寻找到写作素材,这样的作文训练切实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就不必担心学生写不出好的作文来。

(责编 杨 春)

猜你喜欢

作文训练生活化校园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词汇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命题作文训练中的命题方式初探
作文训练的前与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