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理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四个途径

2017-06-23杨绍松

广西教育·A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秋游笔者同学

杨绍松

【摘要】本文阐述了教师在地理教学中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提升教学效率的四个途径:在课堂的一开始巧妙地引入;在教学中融入生活元素;借助现代化的手段;在地理课堂中引用谚语、谜语、古诗词等。

【关键词】地理教学 激发兴趣 途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4A-0123-02

我们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实践证明,当学生在学习中对某门功课产生浓厚的兴趣时,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效率就高,学习成绩较好,可见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那么,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笔者结合自己的地理教学实践总结了四个途径。

一、巧妙导入激发兴趣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它犹如小说的“引子”,戏剧的“戏幕”,乐章的“前奏”,巧妙的导入可以在课堂开始时就紧紧抓住学生的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架起教与学之间的桥梁,使课堂教学效果大大提高。

如,在对“天气预报”这个内容进行教学时,笔者在上课一开始就跟学生说:现在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们班准备在本周末举行一次秋游活动,如果天气不好的话,秋游活动将被取消。同学们,你们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会想些什么呢?这时,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了起来,有的说,“到哪里秋游?”有的說,“周末的天气好不好?”有的说,“需要准备哪些物品?”等。笔者接着说,很多同学会更关心周末的天气状况,因为这是我们本次秋游活动能否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那么,同学们对天气又了解多少呢?对天气预报又知道了多少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天气预报和常用天气符号”这个内容……

二、在教学中融入生活中的地理

生活中时时有地理、处处有地理,地理知识就在我们的周围。在地理教学中融入生活元素,可以让学生对地理产生强烈的好奇,真切感受到地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而努力地探索将课堂上的地理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的方法,从而达到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例如,在学习“地图中的方向”这个内容时,笔者首先引导学生学习课本中的几种方法,其次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学习在生活中如何利用地物特征来粗略地辨别方向——常言道,“万物生长靠太阳”,太阳的热能在自然界形成了许多可以帮助我们间接判定方向的特征,掌握了自然界中的这些特征后,即使在阴天,我们也可以粗略地判断方向。于是,笔者跟学生说道:“老师上节课已经给你们布置了任务,让大家认真观察校园并发现其中的地理知识,现在请每位同学说说自己所观察到的地理知识,和同学们一起交流、分享惊喜。”这时学生纷纷举手要求介绍自己观察到的现象,有的学生怕轮不到自己,就提出每个人只许介绍观察到的一种现象,不准重复,但是可以补充,笔者觉得这个方法合理可行,于是就同意了。有位学生说,他观察到校园操场边那几棵大树树冠总是朝向一个方向;一位学生接着说,他看到那些大树有一面枝叶特别密集,另一面比较稀疏;有位学生说,他观察到那几棵大树的树干有一面比较光滑,而另一面较粗糙;又有学生说,教学楼前边的这条水沟有一面较干燥,另一面较潮湿……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发言情绪高涨,这时笔者接着说:同学们都很认真观察、认真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而且每人都很出色,其实同学们,我们所看到的这些现象,都由于太阳的热能在自然界的分布而形成的,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间接辨别方向,如,独立大树通常南面枝叶茂密,北面较稀疏;独立巨石北边青苔较多;在无风的状况下,竹子的尖端通常是倒向南方的;树干的北面比较光滑,而南面较粗糙;农村房子的门一般都朝南,庙宇的门多数也是朝南等,同学们回到家后也可以观察你们家或者附近的情况,回校后再交流。随后,笔者引导学生对辨别方向的方法做了个小结:

①使用辨别方向的工具:如指南针、手表、罗盘、地图;

②利用植物的年轮、树叶、树干、果实等;

③利用房屋、庙宇等建筑物的朝向;

④利用太阳和星星,如北极星;

就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充满趣味的学习环境中掌握了知识,形成了技能,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提高。

三、借助现代化的手段激发学生兴趣

计算机辅助教学具有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点,它能生动形象地再现事物的运动变化过程,使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形象具体的感性材料,使原本枯燥无味的教材内容有声有色、栩栩如生,从而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大陆漂移假说》这个内容时,笔者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课件对大陆漂移过程进行了动态展示:从“二亿年前,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到“6500万年前,原始大陆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地漂移分离”再到“漂到今天的位置,形成现在的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整个过程生动、直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结合教师的讲解,学生很快就掌握了知识。

四、引用谚语、谜语、古诗等激发学生兴趣

谚语是人们通过长时间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体会总结出来的智慧结晶,其富含一定的哲理且易懂、有趣。教师在教学中运用谚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地理知识,如,在学习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时,可以用“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来说明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大这一特点。适当运用谜语,则可以启发学生思维,拓宽他们的知识面,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如,船出长江口(猜一个城市名)——上海;风平浪静(猜一个城市名)——宁波;空中码头(猜一个城市名)——连云港;大言不惭(猜一个城市名)——海口。而巧用古诗名句,结合地理知识的内容在课堂上讲解,大有耳目一新、引人入胜的感觉,如,在讲述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时,可以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来讲述随着地势的升高,气温的下降,因而山上、山下的气候有差异;借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诗句,来想象塔里木盆地内广阔沙漠的景色……这些诗歌犹如调味品,使学生回味无穷,也使地理课增添了一番风味,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每门学科都有它的特点,只要教师能够抓住学生的身心特点,充分挖掘教材的有利因素,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出发,就能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好方法。

猜你喜欢

秋游笔者同学
一起去秋游
老师,别走……
秋游去啦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
性能相差达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