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级课程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2017-06-23程明美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7年5期
关键词:课程管理课程评价策略

程明美

摘要:从课程管理、课程开发、课程推进、课程评价四个方面探索与实践三级课程管理的办法,解决课程实施过程中部门职责不明、教学目标盲目、课程资源匮乏、推进策略缺失等问题,推动课程发展。

关键词:课程管理 课程评价 策略

一、课程管理

(一)三方联动策略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不是仅靠教师就能达成的,需要从上至下统筹协调,上至教育行政部门,下至学校、教师、学生、家长,职责分明,各司其职。以下是各部门的职责分析图:

(二)用《武隆县综合实践活动管理手册》规范课程实施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手册》包括《武隆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意见》、《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各部门职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实施办法》。其中,实施意见提出实施策略,工作要求,落实保障措施;部门职责明确职责,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常态实施办法提出常规要求及具体实施建议。

(三)用《武隆县教育督导评估方案》督查课程实施

在《武隆县教育督导评估方案》中设置对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考核要点:学校有整体规划,有督查措施,能突出学校特色;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要求,各班级有序地启动并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小学每个班每学期实施1个大主题,1~3个小主题,初中、高中每学期每班实施2个大主题,1~3个小主题。由专职督学督查实施情况,教委每年度组织一次专项检查,督促课程实施。

二、课程开发

(一)“三四五六七”资源开发策略

三条线索: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四个关注:关注自我、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家乡;五条途径:与学校活动整合、与各学科整合、开展社会调查、利用社会力量、利用网络信息;六大原则:突出课程特点原则、生活化原则、实效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因地制宜原则、拓展创新原则;七个特点:强调综合性、注重实践性、关注过程性、突出开放性、提倡自主性、落实生成性、强化运用性。

(二)编写主题框架

主题框架就是把一个大主题分解成几个小主题,即在大主题下构建小主题。目的是打开教师们资源开发的思路,激发灵感,让教师借鉴、参考,以减轻资源开发的难度。应教师们的强烈要求,我们为每个年级精心设计了60个主题框架,深受教師们的欢迎。

三、课程推进

(一)行政支撑+部门落实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首先要有强有力的政策支撑,有制度保障。从上至下,澄清认识,加强管理,发挥不同的功能作用。由行政部门出台相应的政策,为课程的顺利实施扫清障碍。各部门根据相应职能履行职责,落实好课程实施的每一个环节。

(二)骨干带动+全员参与

“骨干带动+全员参与”就是先培养一批骨干教师,在实行骨干带动、骨干引领的同时,要求每一个教师都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者,人人参与指导,人人参与活动,人人参与研究,人人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大面积推进课程实施。

(三)常规教研+评优选先

常规教研以“督查评展”为主线。每年进行一次定时或不定时的督查,测评打破学科界限,大量融进综合实践课程的内容。通过活动促进提高,推动课程实施。

四、课程评价

(一)评价目标

我们在郭元祥教授的“综合实践活动能力目标的分类与分层设计”的能力目标体系指导下,进一步将能力目标明确化、具体化,分析不同课型的能力训练重点,实践训练方法,推动学生发现与提炼问题的能力、规划与设计的能力、总结与交流的能力等七种综合实践能力的发展。

(二)评价内容

包括评价方案和评价表。评价方案包括具体的评价原则、评价内容、评价方式和评价实施建议。评价表从“学生评价、教师评价、课程评价、教学评价、自我评价”五个方面141个小项对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不同角色进行全面评价。

通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解决了课程实施过程中部门职责不明、教学目标盲目、课程资源匮乏、推进策略缺失等问题,降低了课程实施难度,转变了教学观念,改变了教学方式,打造了学校特色,提升了学生综合能力,推动了课程的常态实施与有效开展。

猜你喜欢

课程管理课程评价策略
学校发展视角下中小学课程管理问题探究
学校发展视角下中小学课程管理问题探究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面向卓越教师的师范生实训课程评价研究
云计算背景下的学生课程评价模式探究
基于学校课程体系文本分析的学校课程管理组织建设现状研究
——以京、川、浙三地58所学校为例
新形势下的课程管理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