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上好七年级数学课

2017-06-23关欣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7年5期
关键词:教学观念教学过程

关欣

摘要: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七年级数学的教学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因此,通过对于七年级数学课的教授,认为只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立足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重视不同课型的教学过程的研究,就能实现有效的教学。

关键词:七年级数学课 教学观念 教学过程

常言说得好,教师好比导演,导演只有对剧本了如指掌,对演员彻底了解才会导出内容生动,剧情感人的剧本。教师只有对教材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方法,经过深思熟虑,了然于胸,才能把课讲得妙趣横生,引人入胜,才能使学生喜闻乐“受”。

一、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

工作十几年以来,觉得做一名数学教师很难,尤其做一名七年级数学老师很不易。尽管数学作为大学科,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重视,但是每次考试下来,学生间的数学成绩差距总是很大,有种出力不出工的感觉。再加上日常工作的任务繁重,所以工作中常常伴有消极的情绪、厌倦的心理。也曾一度对自己的工作产生迷惑:我所做的工作不就是工厂里流水线上的一个岗位,机械操作,简单重复,毫无新意。但是在读过了陶行知老先生的一段话后,我的想法改变了,他说:“教什么与怎么教,绝不是凌空可以规划的,一成不变的,因为他都包容了‘人的问题,人不一样,教的东西,教的方法,教的分量,教的顺序也跟着不一样了。”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不断的标新立异,独辟蹊径。要始终保持一种富有创造性的工作热情,以此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树立了新的教学观念,根据七年级学生的特点,我要求自己要在教学中首先做到创新。这种创新主要就体现在了备课上,备课要坚持“以人为主”,以“孩子的学”为主,要因学生的改变而改变。因此,在考虑教学内容,教学谋划的时候,这些都不应该是经典之作的翻版,更应是“临机处置”的精心设计、调整,不断修整,使之更适合孩子的知识能力与能力结构,正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学生经过小学六年的学习,往往没觉得在数学学习上获得丰富经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反而形成了很多恐惧心理。可谓对数学是怨声载道: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成绩还是老样子,上不来;数学好比我面前的一只老虎,让我望而生畏;对数学的感情总是很矛盾,是又爱又恨,爱恨交加;学习数学有什么用,会算数不就得了嘛。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怨声呢?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受数学本学科的特点所决定的,数学学起来很有难度,使得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失去了信心和兴趣。二是学生没有真正认识到数学的价值和作用,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所以我想在第一节课上,给学生洗脑,去改变他们对数学的认识,转变他们的思想是很重要的。我常常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和一些数学故事来说明数学是有价值的,有作用的,让他们感受数學是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学习数学到底有什么用呢?那就是培养了我们去解决一些问题所需要的基本素养,如自信、意志品质、逻辑思维能力。初中或高中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在出校门以后,不到一两年就忘掉了。然而,不管我们从事什么业务工作,那种铭刻于头脑中的数学思维方法,逻辑思维能力,却长期在生活和工作中发挥着作用。那种自信和顽强的意志品质可以让我们在困惑后清醒,让我们在挫折中爬起,从而体会一种成功的喜悦和快乐。

三、重视研究教学过程

一是总体思想是以目标为导向,突出重点。二是以最简单的例题呈现最深刻的教学道理。三是注重概念的阐释,公式的分析。注重知识的产生过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学习数学的学习方法和思想,也就是说不但要让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四是新课当成旧课上,发挥课堂中复习巩固,生成发展,拓展延伸的功能。五是还要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生活经验出发,联系生活实际,充分体现数学价值,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六是新课要设计的有新意。可创设生活情境,感受数学就在身边;诗词歌赋,故事的运用,体味数学的文学魅力;有时巧立悬念,以新奇吸引人;有时展示图物,启迪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有时实践示范,在操作中把知识提升为能力;有时绘声绘色,以形象感染学生。

对于习题课我的经验是:

一是巩固基础知识,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基础知识的作用,使之达到熟练、扎实的程度。解决较复杂较难的题时,都要让学生把他们分解成简单的基础知识来解决,对难题进行解构,把复杂的问题分解成简单的问题。二是对于综合问题的解决,宗旨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想,获得能力的提升,而不是为求答案而做题。以最简单的例题揭示同类较难问题的解决办法和规律;化难为易,和易为难,实现建构和解构过程;专项训练和积累解题经验,做到熟能生巧,举一反三,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

教学工作是一门艺术,让我们坚持科学的教育理念,认真研究七年级学生的特点,坚持不断创新,就能让七年级的学生学好数学。

猜你喜欢

教学观念教学过程
提高高校声乐教学形式与方法探析
欣赏教育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