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化小学品德课堂教法微探

2017-06-23黄红椿

广西教育·A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课堂互动和谐民主

黄红椿

【摘要】本文论述教师在小学品德教学中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让课堂教学“活”起来,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提高自身素质。

【关键词】民主 和谐 课堂互动

激励 评价 灵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0450-9889(2017)04A-0116-02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以满足学生的身心需要为目标,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注重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初步掌握认识社会事物和现象的方法,提高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能力,培养学生主动适应社会、积极参与社会能力的一门学科。要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品德与社会必须改变课堂教学依然存在的唯教材至上、脱离学生社会生活实际、照本宣科的倾向,让课堂“活”起来。如何使品德课“活”起来?近年来,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经验。

一、充分利用身边实际例子,有效诠释教材知识点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的教师往往还是照本宣科,总是按照教材的顺序逐一地进行教学,缺少最新知识的运用。现实生活中有代表性的鲜活案例没有介绍给学生,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没有体现,不能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失去了品德学科教学的主旨意义。为了改变这一不良的教学现状,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笔者根据课本设定的内容目标要求,在选取教学内容时充分利用身边的实际例子,坚持做到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例如,在教学《尊敬老师,尊重学校工作人员的劳动》这部分内容时,笔者利用课件给学生播放了本市感动人物阮文凭老师的先进事迹(阮文凭长期在边远山区任教,把知识文明播撒在瑶山,支撑起瑶山教育的希望),然后让学生联系本校教师,回忆、查找教师们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呕心沥血的事例,通过教师的感人事例体会到教师工作的艰辛,体会到教师职业的神圣、伟大和光荣,认识到全社会都应该尊重教师,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尊重和爱戴教师。该教学过程由于充分利用了身边的实际例子,贴近儿童的生活,有效诠释了教材知识点。

二、营造民主课堂氛围,形成和谐的课堂互动

民主和谐的课堂互动,是课堂教学得以生动活泼的重要支持。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在课堂教学中相互作用的结果。在进行教学设计时,笔者有计划地安排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在课堂上重视创设民主、和谐、健康向上的互动氛围。例如,《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一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让学生明白、理解、体贴父母,为了有效地把握教学重点、突破难点,上课前笔者给学生布置了家庭“作业”:回到家时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洗衣服、洗碗、洗脚、做饭等,每人至少做一件。上课时,笔者按学习小组给学生收集、分享“作业”,接着让几名学生在全班谈谈自己完成“作业”的过程和体会,然后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适当的启发、引导教育,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通过学生自己选做家庭“作业”,自主组成小组分享作业,课堂教学内容和组织方式都变得民主,小组分享作业的互动形式积极和谐,课堂达成了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理解父母、关心体贴父母,力所能及地帮助父母这一重点目标。实践证明,课堂上民主和谐的教学互动对学生的学习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能够让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三、恰当运用激励评价机制,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及时、恰当地运用激励评价机制,通过教师口头表扬、肢体语言的肯定、学生热烈的掌声鼓励等激励方式,能使学生品尝到学习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持久的学习热情。每个学生在社会中都是鲜活的个体,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生活条件、教育基础等都存在差异,所形成的个性特点、心理特征也不同,因此接受知识和掌握知识的能力也存在差别。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恰当运用激励评价机制,有效地运用表扬和鼓励措施,多给学生一些鼓励,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快乐与成功。一次教学中,笔者让一个性格内向、接受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回答问题,他站起来后感觉很慌乱,一句话也不说,这时笔者鼓励他:“不要谎,慢慢想,能答多少就多少,老师相信你,只要你能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你就是最棒的!”听了笔者的鼓励后,他尝试着组织语言,最后顺利回答了问题,赢得了同学们的掌声。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还给学生创设了小组学习竞争机制:学生在课堂上回答正确一个普通问题,其所在学习小组可获10分奖励,弄清楚一个难度较大的问题,其所在学习小组可获15至20分奖励。有时候,为了营造浓厚的学习气氛,笔者还采取抢答的方法对所学的知识加以巩固。在教学上恰当运用激励机制,适时激励和表扬学生的学习进步,能够使他们感受到成功和满足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课堂教学设计灵活多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我国已实行了新课程改革,依据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小学品德课从教学目标、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及教学观念、教学思想上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小学品德课教师,必须更新观念,积极实践课程改革。小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改变过去以教师讲述传授为主、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方式,尽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让学生自始至终投入到学习中。为此,笔者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在设计课堂教学结构时尽可能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考虑到学生学习的迁移,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常情况下,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笔者大致采用四到六个不同的教学环节,即出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提升、达标测评、纠错巩固等六个教学环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目标要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消除厌倦感,保持旺盛的学习精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小学品德课是小学阶段一门重要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品德课堂教学“活”起来。

(责编 周翠如)

猜你喜欢

课堂互动和谐民主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浅析师生课堂互动学习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影响
组织高中英语课堂互动的四要点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构建社会主义新型和谐劳动关系实证研究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好民主 坏民主
欲望的位置:论两种慎议民主取向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