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情绪”与“理性”方法探讨

2017-06-23朱加贵赵建成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7年5期
关键词:理性班级管理小学

朱加贵+赵建成

摘要:小学阶段的教育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学生不仅要学会如何快速地掌握知识,也要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去对待学习,以此来缓解学习压力所带来的烦躁情绪。对此,从小学班级管理的角度出发,通过研究小学教育的特征,探讨出合理的教学方式使得教师在班级管理中更好地带入“情绪”和“理性”,并以此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 班级管理 情绪 理性

一、前言

近年来,学校和家长对于小学的教育重视度不断提高,对于教学水平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学校在面对巨大的教育压力下,不仅仅要提高对学生的要求,也要不断反思自身的教育教学管理方法,从根本上提高教育水平。针对上述问题,我们结合国内外的教育思想发现,学生最容易受到影响的阶段是幼年时期,该时期受到的影响将作用于其一生。那么显而易见,小学阶段的教育要更加注重学习环境的塑造,而班级管理对学生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因此,我们要加强“情绪”与“理性”在小学班级管理的作用,为学生塑造良好的班级环境。

二、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情绪”与“理性”

小学班级管理中的主体有学生和老师,那么我们就两个主体的“情绪”与“理性”分别进行探讨。

第一,从小学生的情绪角度来讲,小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正是贪玩、爱闹的年纪,其思想简单,情绪波动频繁,有些学生多动,在课堂上也无法一直全神贯注的听讲,学生之间的相处也总是充满矛盾却又特别容易化解,这是学生童年时期的本性,所以我们不能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去评价小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相反,我们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加以引导和管理,用溫和的方法影响其情绪。

第二,从教师的情绪角度来讲,教师在面对特别调皮捣蛋的学生来说难免头疼,并且对于小学生之间“矛盾”总是不胜其烦,但是对于老师来说只有更好的了解学生的脾性,增加管理的艺术性。避免将学生的情绪传导给自己,而是将自身良好的情绪传导给学生,以此来影响班级管理的氛围。

第三,从小学生的理性角度来说,小学生拥有着天真烂漫的性情,对于任何事情都有着很强的好奇心,所以其无法将所有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中去,但作为学生,学习仍然最为重要,所以我们要适当的对其行为进行规范,让其从心底里对“对”与“错”有明确的界限,并且让其养成良好的自律品格,也是小学管理中所以注意的。

第四,从教师的理性角度出发,教师分为很多类型,一个成功的教师光靠优秀的学识是远远不够的,其中“教师的理性”就是优秀教师所具备的品质之一。如何理性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如何理性地对待教学压力、如何理性的制定教学目标以及如何理性的管理班级就是每位教师所需思考的问题。对于小学教师来说,其面对的理性问题远远超越了其他阶段的教师,面对学生的杂乱无章,面对课堂中持续不停的交头接耳,教师如可理性的处理这些问题不仅仅要依靠教学经验,也要提高管理的艺术与智慧,增加小学班级管理的有效性。

三、“情绪”与“理性”之间的相互转化

小学班级管理中虽然有诸多的问题,看似难以管理,不能对学生过于严格也不能过于松散,所以对于管理要掌握一个合理的“度”,以此来温和管理班级。小学班级管理中的主体是教师与学生,并且“情绪”与“理性”是小学管理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那么对于“情绪”与“理性”之间的合理转换就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了。针对“情绪”与“理性”的转换问题,我们从两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第一,以理性化解情绪问题,小学生的情绪化是随时随处可见的,教师的情绪也因此受到影响,那么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就要以自身的理性化解学生的情绪,以学生的理性来化解学生的情绪,以自身的理性来化解自身的情绪,以学生的理性来化解自身的情绪。集体来讲,学生的情绪是极为不稳定的,那么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就需要理性处理问题,对待问题不能情绪化,不然只能让问题更加严重;对于学生来说,其好动性是必然的,但是我们必须通过一些行为规范来使其理性的对待课堂、班级以及学习;教师的情绪大多数起因于学生的调皮,那么教师就应该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以理性的思维管理班级;当学生由于行为规范在课堂、班级及学习中克制其情绪的时候,教师的情绪也就会稳定下来,能够更理性地管理班级。

第二,以情绪促进理性发展,理性管理虽然能够使得课堂和班级井井有条,但是缺乏弹性的课堂是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就如课堂严格限制学生讲话,就会阻碍教师与学生的有效交流,也限制了学生的思考,不利于教学水平的提升,所以对于学生以及教师的情绪要合理掌控,使其在得到规范化的同时促进理性思考与管理的发展。

第三,将情绪与理性有效结合,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会有情绪和理性两面,小学生处在一个特殊的阶段,其情绪化在很多时候都会超越理性,所谓的理性是家长或者教师对其进行的教学,使其明白事情的对错是非,让其在特定的时间去做该做的事,所以小学生的理性首先存在于教育之中,其自身的理性还没有被激发出来。首先,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需要与学生在课堂中达成一种平衡,使得课堂处在一种平和的状态下,就需要教师尽可能的理性化,不要将自身负面的情绪带入到课堂中去。当然,一个成功的课堂中不能缺少理性和情绪的,那么教师在管理班级的时候就需要考虑怎样将理性与情绪有效的结合起来,最大化地实现班级的最优管理。对此,我们建议,教师对班级的管理中要尽可能的融入到班级中去,让自己成为班级中的一份子,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针对学生在班级中的普遍表现来分析原因所在,深刻体会学生的情绪,将学生的情绪与自身情绪联系起来,再理性的解决问题。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情况,由于体育教师请假,那么体育课将由数学老师代上,作为学生,必然会对此产生抵触情绪,进而影响到接下来的数学课,那么教师就应该将自身置入学生中间,体会学生好玩的心性导致情绪,从而采取合理的措施,既让学生将抵触情绪转化掉,又能顺利进行数学课的讲解,这就是从教师方面来说的,情绪与理性的结合。其次,对于学生来说,情绪化使其最突出特征,很少有小学生会完全理性的思考问题、判断问题,那么这就为教师管理班级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学生之间不仅仅会产生矛盾引发情绪,学生与家长,学生与教师之间也会存在以上的问题。对此,我们必须进行有效的引导,用温和的教育方法来让其自身信服某种正确的做法,从而使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学习方面,既然学生极具情绪化,我们就可以进行适当的规范,然后利用趣味性教学方法,最大程度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利用其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来培养其善于思考、善于发现、善于创造的能力,用一些大的规则来约束学生,使其在一个小的范围内发挥其本性,从而引导其学习,这种方法就是从学生的角度来说的理性与情绪的结合。

四、结语

小学学习的知识虽然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阶段,但是其对今后发展的作用确实极为重要的,尤其是面对小学生这样一个情绪变动幅度较大的特殊阶段,我们更要注重“情绪”与“理性的转换”,所以我们要将“情绪”与“理性”合理的应用到班级的管理中,以此为学生塑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余忠淑.小学班级管理中激励机制的构建.教学与管理,2012,(12).

[2]王莹莹.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情绪”与“理性”.教学与管理,2014,(02).

猜你喜欢

理性班级管理小学
“本转职”是高等教育的理性回归
理性的回归
对一夫一妻制度的理性思考
理性看待GDP增速减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