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取法于匠,成法于诗

2017-06-23张萍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7年5期
关键词:匠心工匠精神

张萍

摘要:教育作为社会中一项特殊的事业,关系着每个家庭的良性发展,关系着每个国民的健康成长与生活,可以说是民生之大计。其间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则是这项事业中的关键。如何在学校教师当中树立“工匠精神”,建设一支同心同德同奋进的优质教师队伍,回归教育本质、追求教育品质,是学校领导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工匠精神” 匠艺 匠德 匠心

“工匠精神”已然成为一个年度热词,影响着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狭义上来说,“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致,对产品品质有着执着和坚持的一种工作理念和态度。而从广义上来说,“工匠精神”所体现出来的精益求精的工作理念和态度,则可以涵盖生活中的各行各业。教育作为社会中一项特殊的事业,关系着每个家庭的良性发展,关系着每个国民的健康成长与生活,可以说是民生之大计。其间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则是这项事业中的关键。如何在学校教师当中树立“工匠精神”,建设一支同心同德同奋进的优质教师队伍,回归教育本质、追求教育品质,是学校领导者应该思考的问题。笔者看来,可以从打造“匠艺”、树立“匠德”以及感念“匠心”三个方面入手,树立“工匠精神”的意识和理念,提高学校教师综合素养,打造一支技术过硬、风气清明、有追求有品质的教师队伍。

一、加强学习,打造“匠艺”

1.庖丁解牛——夯实基础

“道”的生命进之于“技”。在《养生主》中,庄子有这样一段精彩的描写:“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文惠君赞叹道:“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后言:“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教育工作同样如此。教师工作看似每年每月有着大量的重复劳动,但其中却饱含着无法预料的变数,可以说教师工作充满创造性。朱熹有诗言:“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在日常工作中不断练习基本功,努力加强自身素质,不断提升综合素养,夯实教学基础,拥有取之不竭的“源头活水”,才能有效地应对日后不断涌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拥有师生间“天光云影”的美好。

2.“未厌”——追求品质

厌,意为满足。未厌,即不满足。在教育的道路上,我们应该向工匠一样,对自己手中的产品永远保持一种谨慎的审视和追求完美的态度,不轻易地驻足于满足。教育是一项特殊的事业,教师对于自己的教学工作应该有一种精益求精的态度,在大量的教学实践当中不断总结自己的得失,不断地去反思教学过程,进而在反思中求得长足的发展和进步。而这种“未厌”追求品质的态度更多的来自于自身。“教育事业原始教师做的,教师不能只等旁人来‘觉我,要考自己觉悟。‘自觉和‘外烁,在旁人看来似乎没有区别,在实际上精神上却大异其趣。凡是人生的一切,从‘外烁得来的,虽言表名理,行合正谊,也不过是被动的;若是从‘自覺得来的,便灵心澈悟,即知即行。”

3.勤思善思——突破创新

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就是要在学习、教育和生活中,不断总结积累经验,在不断熟练教学流程、熟悉教学内容中提升自己教学水平的境界,从而发现问题、改进方法、创新思路、解决新的难题。创新是一个国家进步的灵魂,是一个行业发展的核心和动力,教师要不断培养自身的创新精神,在工作中勤思、善思,才能在点滴的日常工作中有所突破和创新。

二、端言正行——树立“匠德”

作为优秀的匠人,除了要拥有高超的技艺之外,还应该有高尚的德行。对于教师而言,“匠德”就是师德。教师职业道德养成是教师道德人格不断发展完善的需要,是做好教育工作的需要,也是一所学校能够获得家长和社会首肯的需要。我们的教师在关注自身业务水平提高的同时,更要关注到自身道德修养的形成。在工作中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注重内省、慎独;确立可行目标,并坚持不懈地努力;勇于磨练,增强自我情感体验;虚心向他人学习,自觉与他人交流;正确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促进个人进步。端言正行,敬信于事,提升自我道德修养,树立高尚的德行。

《孙子兵法·谋政篇》中有这样一句话,“上下同欲者,胜!”即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成为一个道德共同体,学校的发展才有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情感支持。“在学校中,价值观应当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去确立,这也应该是所有学校利益相关者的行动指南。其次,建设道德共同体要以愿景来凝聚力量。一个学校理想中的未来就是愿景,如果大家都认同这个愿景,学校的未来和人们的行为的动机,与人们所关心的问题一致,学校和教职员工就有了长期的驱动关系,师生员工就对学校有了高度的认同感,就会和学校融为一体。”在学校和教师之间形成共同的愿景,对教育目标和学校文化有了认同感,就会产生高度的责任感,而这种责任感则会使学校的各项工作事半功倍。

三、有情有味——感念“匠心”

1.不忘初心

“工匠精神”,不仅要求匠人要有精湛的技术,更要求匠人要耐得住寂寞,拥有守静笃的意志。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耳濡目染、日积月累的,要言传更要身教,这对教师的一言一行要求就非常高。在生活中,由于职业特点,我们的报酬可能只是中等,教师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诱惑,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要有一种耐得住清贫和能够守静笃的定力。回归自己心灵的宁静,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并在日复一日的教学中磨练自己。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守护自己内心的一汪清泉,回归教育的本质,尽一己之力守得教育的一方宁静。

2.终怀爱心

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犹如牵着蜗牛在散步。在整个的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拥有的就是爱心。叶圣陶老先生在《如果我当教师》中说,“我如果当小学教师,决不将投到学校里来的儿童认作讨厌的小家伙,惹人心烦的小魔王;无论聪明的,愚蠢的,干净的,肮脏的,我都要称他们为‘小朋友。那不是假意殷勤,仅仅浮在嘴边,油腔滑调的喊一声;而是出于衷诚,真心认他们作朋友,真心要他们作朋友的亲切表示。小朋友的成长和进步是我的欢快;小朋友的羸弱和笨拙是我的忧虑。有了欢快,我将永远保持它;有了忧虑,我将设法消除它。对朋友的忠诚,本该如此;不然,我就够不上做他们的朋友,我只好辞职。”正如著名的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奇说,“从早到晚我一直生活在他们中间……我的受牵着他们的受,我的眼睛注视着他们的眼睛,我随着他们流泪而流泪,我随着他们微笑而微笑……”教育是爱的事业,学校是爱的聚集地,教师应该用心对待每一个孩子,用爱唤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一切美好的期待。

朱光潜先生对艺术家有一段精妙的论述,“凡是艺术家都须一半是诗人,一半是匠人,他要有诗人的妙悟,要有匠人的手腕,只有匠人的手腕而没有诗人的妙悟,固不能创作;只有诗人的妙悟而没有匠人的手腕,其创作亦难尽善尽美。”仔细品味,这段论述同样适用于教师。教育一半要拥有匠人的手腕,要有精湛的“匠艺”、高尚的“匠德”,也要有有情有味有大爱的“匠心”。取法于匠,成法于诗,在教师队伍中树立“工匠精神”,打造“匠艺”、树立“匠德”、感念“匠心”,培养并形成有一致的教育愿景和强有力情感支持的道德共同体,将匠心诗化,才会拥有“幸福教育的样子”。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如果我当教师.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19.

[2]杨九俊.幸福教育的样子.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4.18.

猜你喜欢

匠心工匠精神
非遗传承,纸上匠心
“一锤定音”铸匠心
三生 致敬匠心
致敬匠心
匠心,一种倔强的坚持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匠心与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