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中小学生学好数学的几点体会

2017-06-23谢兆鹏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7年5期
关键词:联想乐学

谢兆鹏

摘要:让中小学生轻松愉快地学好数学,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数学质量的重要一环。怎样才能让他们愉快地学好数学呢?首先,设疑激趣,使学生乐学。其次,寓教于乐,使学生活泼地学。第三,引导参与,使学生主动地学。第四,注重联想,使学生创造性地学。

关键词:学好数学 乐学 主动学 联想

一、设疑念激兴趣,使学生乐意学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中小学生有较强的好奇心,对新奇的东西容易感兴趣,教师在数学教学时,如果能够根据教材特点,有意设置疑念,提出新颖的、有吸引力的问题,就能创造诱人的学习情境,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并使这种好奇心转化为求知欲,进而转移到对新知识的学习上来。例如,我在教一年级10的认识和10的加法时,一上课,我首先向学生提出:谁能说出与10有关的物体?学生纷纷举手回答:甲说10支铅笔,乙说10朵红花,丙说10个书包……说出了与10有关的许多东西。然后,我继续问:哪些数是10的好朋友?同学们都在想,并讨论了一番,最后说出了许多数:3和7,5和5,8和2……我对学生的回答作了评价和表扬。同学们热情高涨。可见,设疑念激兴趣,可以使学生乐意地学。又如:教学“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一上课,教师首先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谁能说出几个是5的倍数的数?

生:5、10、15、20这些数是5的倍数。

师:这几个数是5的倍数,我们也可以说这些数能被5整除。

师;谁能说出几个能被5整除的两位数?

生:10、15、20、25、……这些数都能被5整除。

师:能不能说出几个能被5整除的三位数?

学生回答有一定困难,过一段时间,会有聪明的学生陆续说出100、105、110、115、120、125等数。

师:我又能连续说出几个能被5整除的数,如130、135、140、145等;通过与学生一一验证结果正确,这时全班学生情绪异常踊跃,同时又感到不解。教师接着说:“不论同学们举出一个什么样的整数,我都能立即判断出它是否能被5整除”。学生纷纷举手,说出了许多数,教师一一作了判断,学生验证,果然正确,这时全班学生兴趣盎然,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急切想悟出这其中的奥妙,教师抓住学生注意力集中、求知欲旺盛、思维活跃积极这一有利时机,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这些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从而得出结论:一个数个位上的数是0或5,这个数就能被5整除。这样处理,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借以创设问题的情境,给学生以疑念,激发了学生想要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使其跃跃欲试,欲罢不能。

二、寓教于乐,使学生活泼地学

中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为主要形式,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直观形象的教学仪器、教具及生活实际,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寓知识教学于活动之中。如在五年级教学比例尺,一上课教师首先拿出一张中国地理图问学生:你能从图上看出惠州到北京有多远吗?学生们全都摇头说:“看不出”,教师说:“今天我们学习了比例尺,就可以从图上看出来,大家可要认真学,学会以后,我们可以任意量出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进行一次‘城市环游旅行好吗”?学生听说比例尺有这么大的用途,顿时兴趣盎然,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课外活动或放学回家,学生们果真都拿出尺子在地图上量呀,算呀,进行“城市环游旅行”了,从而加深了对“比例尺”这个概念的理解。又如,一年级教学“2”的认识,教师可以用儿歌的形式帮助学生学写,即“2字像小鸭,圆圆小脑瓜,斜着长脖子,直着小尾巴”。学生学得有趣,记得也牢固。

把游戏引入课堂,巧设有吸引力的练习。如我在教一年级数学“十几减8时”,就组织学生做“小猫钓鱼”的游戏。自己当猫妈妈,学生当小猫,指定两名学生:“小花猫,谁能很快给我钓一条5千克的大鱼来!”一位学生拿起鱼竿,很快钓起写着13-8的大鱼卡片,我问钓到大鱼的学生,你怎么知道它就是5千克的鱼呢?你是怎样想的?学生答道:“我是这样想的,5加8得13,所以13减8等于5,它就是5千克的鱼。”又如,我在教一年级几何初步知识时,先让学生初步感知几何形体之后,自己就准备好各种形状实物,装在一个盒子里,先让学生摸出一个,告诉大家什么形状,再让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从盒里摸出实物。学生说得对,就给予表扬,说得不对,就帮助纠正,并给予鼓励。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图形的认识,而且也初步发展了学生的积极性,创设较轻松活泼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好数学,同时又做到了寓教于乐。

三、引导参与,使学生主动地学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责任不仅在于把现成的知识和结论教给学生,还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悉心指导,把课堂静态转化为动态让全班学生都参与,大家共同讨论、探索,使学生主动地去学数学。让他们自己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通过引导学生经历获得知识的思维过程,达到培养能力、开发智力的目的。例如,我在教“认识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时,就是让学生自己观察生活中哪些是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让他们动手操作剪出这些形状的图形来。学生们都主动地去学、达到了主動参与、主动去学的目的,这样可以促进学生思维飞跃,不断完善认知结构。又如,教代数第一册142页例3.甲、乙两站相距360公里,一列慢车从甲站开出,每小时走48公里,一列快车从乙站开出,每小时走72公里。

(1)两列火车同时开出,相向而行,经过多少小时相遇?

(2)快车先开25分,两车相向而行,快车开了几小时与慢车相遇?

我采用一题多问方式引导学生参与解题。

问学生:(1)两车同时相向而行,经过1小时两车相距多少公里?

(2)两车同时相向而行,经过3小时两车相距多少公里?

(3)快车先走25分钟,慢车才出发,两车相向而行,问快车走过1小时25分钟两车之间的距离?经过316小时两车之间的距离?几种不同的解答方法的正确性。课堂上师生沉浸在“成就感”的喜悦之中,既引导了学生经历了形成过程,让学生参与,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了思维的飞跃。

四、重视联想,使学生创造性地学

所谓“联想”是指由眼前的事物而想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它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基石,通过联想,能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例如五年级教学“比的基本性质”,就可以以“联想”为突破口,以“联想”贯穿整节课,教学过程如下:

1.通过4∶9=4÷9=4/9,引导学生复习上节课学习的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2.让学生回忆在除法中学过一个什么性质,在分数中学过一个什么性质。

3.比与除法、分数有着这样密切的联系,引导学生联想在比中应不应该存在一个性质,如果存在的话,该怎样叙述。

4.根据学生的叙述,师生共同举例验证。

5.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抽象出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以或都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比值不变。这样,通过“联想”来突破,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达到了数学教学使学生“既学知识,又长智慧”的目的。

通过这样由浅入深,逐步向前推进,学生的思维活动就一直随着教师的提高步步向前,学生既动脑又动手,又动口,处于思维活跃状态,调动了学习主动性,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在数学教学中,应让学生生动愉快地学习数学,使他们懂得生活有数学,处处有数学,通过与生活实际的结合,使他们在学习数学时充满乐趣,只有这样才能学好数学。

猜你喜欢

联想乐学
论楚国乐律的自成体系及其乐学实践
《乐学选集》阅读札记
给想象插上翅膀
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构建物理模型
『淋漓尽致』乐学机器人
趣味乐学,亲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