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想的风筝》教学实录与评析

2017-06-23罗贤

广西教育·A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同乐放风筝刘老师

罗贤

【摘要】本文以《理想的风筝》教学为例,论述了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多重阅读学习,从中感知了刘老师是一位自立自强的好老师、讲课极好的好老师、与生同乐的好老师。

【关键词】《理想的风筝》 教学实录

评析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4A-0069-01

《理想的风筝》是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教师根据学生的普遍认知情况,从一个“好”字展开教学设计,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学习,通过感知自立自强的好老师、讲课极好的好老师、与生同乐的好老师,对教材文本情节展开深入解析,并在师生互动学习中构建学习认知。教师是学生最熟悉的人,教学以学生感性评价教师为出发点,符合学生学习心理成长的特点,促使学生情感全面介入课堂学习,自然形成了重要的学习主动性。

一、自立自强的“好老师”

师:刘老师长什么样呢?

生1:个子不高,微微发胖的脸,慈祥的眼睛,花白短发。一条腿,需要拄拐杖行走。

师:刘老师是如何介绍自己的这条残疾腿的?

生2:女娲造人时,用劲太大,将他的腿给甩掉了。

师:从刘老师的幽默介绍中,你感觉刘老师是个什么样的人?

生3:刘老师是一个乐观豁达的好老师。

生4:刘老师讲话很幽默,而且平易近人,当然是大家公认的好老师。

……

【评析】从师生的简短对话中可以看出,学生非常敬佩刘老师,原因很简单,刘老师身为残疾人,却能够豁达地看待自己,学生容易受到感染,对教师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教师的引导看似拉家常,其实具有针对性和层次性。教师首先问刘老师的外貌,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刘老师是残疾人,他应该属于社会弱势群体。其次是让学生说说刘老师如何介绍自己,从刘老师风趣的解读中深深体会刘老师身残志坚的乐观主义精神。最后总结刘老师的性格特点,学生会用“好不好”来评价老师,这个“好”字到底蕴含怎样的内涵与情感,还需要教师给出清晰的引导。教师引导学生展开多重自主阅读学习,互动探究了文本的内涵。

二、讲课极好的“好老师”

课文提到,刘教师讲课是“极好”的。学生口中的“好”,是通常意义上的“好”吗?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厘清,教师继续展开教学引導。

师:刘老师讲课有什么特点?

生5:他慷慨激昂,常常使我们激动得流泪。如果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深刻,他“便静静地立在教室一侧,微昂着头,眯起眼睛,细细地听,仿佛在品味一首美妙的乐曲。(教师讲课非常投入,与学生展开情感互动,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师:当学生回答问题出现困难时,刘老师是如何鼓励学生的?

生6:“别紧张,想想,想想,再好好想想。”(老师与学生心灵相通,对学生形成的鼓励力量是巨大的)

……

【评析】好老师未必有多么高超的讲课技巧,刘老师之所以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最好”,正是其认真的精神和真情付出,与学生一同沉潜教学情境中,共同探究学习问题,这份执着和热忱令学生难以忘怀。教师与学生探究文本相关描写语句,欣赏和解读重点语句,成功引发学生学习思维内驱动力,逐渐形成鲜明的学习认知。

三、与生同乐的“好老师”

刘老师与学生一起放风筝,是文本的重点章节。教师在具体引导时,介入了课堂演绎活动,为课堂教学注入新鲜活力。

师:刘老师是残疾人,他在放风筝时坚持自己操作,这对他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我们仔细阅读这个章节,然后现场进行课堂模仿,看谁能够展示出刘老师的风采。

生7:我们模仿残疾老师,大家肯定会哄笑的,这是不是对刘老师有些不敬啊?

师:我们进行模仿时其他人会笑,这是正常的,与不敬没有任何关系。

生8:(用力拉住线拐)起!(不断拉动手中的线,露出幸福的笑容。模仿扔掉拐杖,一蹦一跳地向前飞跑)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

……

【评析】学生模仿刘老师放风筝,其参与兴趣被激活,教师从正面解读学生可能出现哄笑现象的原因,让学生对演绎活动增加了信心。学生在具体模仿时对刘老师加深了认知。我们常说要与学生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要与学生成为良师益友,但真正能够做到像刘老师这样的,与学生打成一片的并不多见。教师从这个角度展开教学设计,给学生带来直观学习感知,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认知体验。

总之,教师抓住学生对刘老师评价中的一个“好”字展开教学设计,从多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帮助学生逐渐明确学习方向,最终形成完善的学习认知体系,“好老师”是学生的心声,也是学生真实的情感表达,课堂教学拓展其丰富内涵,成为教学设计的突破口。

(责编 杨 春)

猜你喜欢

同乐放风筝刘老师
“咕咚”因何加引号?
借助连环画讲故事
运河非遗正青春——2021“同乐江苏”大运河非遗分享荟在宁举办
欧阳德宪:构建同乐村的“同乐路”
老少同乐
刘老师想开小车
同欢同乐
幽默的刘老师
放风筝
放风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