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如何给您孩子的情商充电

2017-06-23孟桂萍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7年5期
关键词:成长情商

孟桂萍

摘要:孩子要融入社会,适应社会,要成为一个成功的人,首先要懂得合作的力量,善于与人相处,而不能孤立于人群之外。激发孩子的情商,培养孩子正确处理人我关系,是孩子成长中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情商 社会能力 成长

孩子从呱呱坠地那刻起,就坠入到群体生活之中,开始了他无法避免的社会接触,即与人的接触。伴随着孩子的成长,与社会接触也将日益广泛深入。孩子要融入社会,适应社会,要成为一个成功的人,首先要懂得合作的力量,善于与人相处,而不能孤立于人群之外。

外国人相当多的“新贵”们从成功中意识到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事业的巨大帮助,他们担心自己的孩子在优越的环境中成长,自我意识过强,将来会孤傲独行,无法接起父辈的班。为防止这种状况,他们自孩子童年起就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和群体意识,对孩子从小就灌输关心人,尊重人的观念,甚至在生活中刻意培养他们的协调力、组织力和号召力。在教育选择上,小学首先要挑选懂得关怀孩子心灵的学校。他们认为关怀孩子的心灵,对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健全的人格非常重要。

美国评选的现代好妈妈、好爸爸的标准从许多方面提及了关于对孩子“情商”的关注。比如,“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鼓励独立性,教他们怎样适应生活,注意孩子的情绪发展”,使孩子处于愉快满足和无忧无虑的状态。“帮助孩子在社会性方面不断发展,提供玩具和游戏伙伴”,促进孩子的心理发展,给他们提供各种心理刺激和教育。爱孩子,与孩子分享快乐,对孩子的一切感兴趣,寻求对孩子的理解,把重点放在孩子的心理发展上。

激发孩子的情商,首先要做的是让孩子体会到“情”为何物,让孩子在爱心中成长。眼中有爱,心中有爱的孩子,才不会成为麻木不仁的情感呆子。真爱才能激发生活的热情,孩子幼小柔软的心灵需要爱的呵护才会一天天坚强勇敢和成熟起来。得到关爱的孩子才能去关爱他人,但父母之爱应是无私、无条件的。平心而论,真正能做到这一点,需要父母的真诚努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愿,若不能与子女的理想达成一致,往往会伤害两代人的感情,父母心愿落空,換来的也是孩子“强人所难”的感受。父母是爱的主体,子女则是客体。孩子真正感受到父母的爱,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爱孩子不只是单纯的从物质上满足孩子的要求,而是要对他的多方面的培养,也包括挫折教育。被爱是幸福的,让孩子在被爱的幸福之中成长,让父母与孩子在传递爱与感受爱的交流中产生共鸣,会激发爱的良性互动。

我在教育孩子成长过程中对待孩子表达感情的方式很含蓄,对孩子的爱总是藏在心里,认为从生活方面多关注他们就是表达爱的方式,不会去主动表扬他的优点,心理了解,但就是不愿意说出口,取而代之的,则是对孩子的批评,而这种批评又都是以教训的口吻表达出来的。总是担心表扬多了会使孩子产生傲气。但是,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孩子是需要表扬的。对孩子来说,表扬是一种动力,也是一种成功的勇气。而面对挫折,不应该只看到孩子的一次次被击倒,而应该欣赏他一次次爬起以及他努力的过程。面对孩子,我们需要这样的目光:

曾有一期《目击者》栏目,报道了重庆实验学校女学生丁瑞婷跳楼自杀一事。就是因为家长、教师只看到了孩子的学习成绩,而看不到孩子的进步所致。她在遗书中写道:“我再努力也无法取得好成绩,你们看不到我的努力……”在孩子悲观绝望的时候,给他打气,为他加油,不但能帮助他建立从头再来的信心和勇气,更能够让他体会父母对他的深爱,令他感受到父母对他本身的关注远远超过对完成一件事情与否的关注,从而拉近亲子距离。

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个真正的人,善良的人,有生存能力和合作能力的人,就要给他必要的集体主义教育,激发孩子对社会的爱心,教育孩子以集体为重,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加强孩子的社会公德意识,让他从小就有一颗“公德”心。同时,让孩子树立良好的奋斗目标。如在一定时期内为社会、为周围的人做几件好事,并经常提醒他朝自己预定的目标奋斗。久而久之,孩子在思想上形成了习惯,同时,也会体验到为他人服务的乐趣,为与他人共同生存打下良好基础。

培养孩子正确处理人我关系。孩子所接触的人群是父母、老师、同伴及社会人。学习交往,从与父母交流开始。父母在接人待物的过程中给孩子做出下意识或无意识的模范。父母的宽容、善良合作等精神都将深深地影响孩子今后的人际交往。其次,让孩子体验与教师的共同存在。每一位教师在爱学生的同时,一定要懂得珍惜他人之爱,并学会给予他人爱,懂得珍惜爱,让孩子体验爱的美好,体验和师长共存在的乐趣和意义。知道教师在给予爱时付出的辛苦,从而使学生产生尊敬、感激之情。学会给予爱,是要教会孩子关心他人。前不久,我给孩子们布置了一项特殊的家庭作业——给家长洗一次脚。这个表现子女与父母间亲情的最简单的劳动,在学生和家长那里得到了不同的反映。有的孩子通过这项活动,明白了父母养育自己的艰辛,有的学生则表现对父母满是老茧的脚蹲不下身子,很难为情。针对情感教育问题,教育专家认为情感教育不是靠理性的灌输,而是靠心灵的感受。优越的生活条件加上父母的溺爱,使得他们已经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习惯索取。因此,培养孩子的情商是良好性格的基础。善良的情商是童年时期形成的,如果童年蹉跎,失去的将永远无法弥补。让孩子学会关心人,体验关心他人的快乐,从而潜移默化的培养孩子爱的美德。

协调孩子与同伴的共同存在。儿童之间的经验和能力相似,兴趣与情感相同,彼此完全处于平等,独立的地位,他们既互相吸引与模仿,又彼此竞争与对抗,这种存在关系促进他们身心和谐发展,中国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孩子除在学校与同学接触外回家面对的是家长。因此,家长应该“开放门户”,让孩子之间建立外交关系,住居近的孩子经常往来友好相处,回家作业共同完成。充分让每个孩子体会和同伴共同存的意义,养成关心集体,关心他人的习惯。这样的同伴群体交往丰富了孩子的经验,培养了他们的交往能力,激发了孩子与他人分享快乐和解除别人痛苦的愿望。

让孩子体验与社会人的共同存在。在与父母、同伴处好关系的基础上,家长还应该重视培养孩子与他人相处的能力。和关爱他人教育他尊老爱幼,与老年人、残疾人交往,帮助关心他人的生活,使孩子从小就养成助人为乐与人道主义精神。目前在我国开展的希望工程,是为了帮助贫困地区的学生入学。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关注这类“爱”的事业,并与孩子一起省下自己的零用钱,给有困难的小朋友献上一片爱心,让他们从返校园,从此懂得什么叫助人为乐。因此,此类的活动不仅能开阔孩子的视野,而且有利于开阔孩子的胸怀。

在开发孩子一系列“情商”的活动中,最重要,最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就是要培养和树立孩子的道德观和正义感,让孩子明辨是非黑白,有坚定的原则与信仰。无论这是一个怎样残酷和竞争的社会,道德与信仰都不应堕落。正义与邪恶不能模糊,孩子应该永远拥有一颗纯洁的心灵。鼓励孩子勇敢,给他明确的是非观,不要让他的是非观与感情交流搅在一起。

最后一点,在孩子融入社会,融入人群的同时,要正确地认识自我了解自我,所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孩子只有正确估计自己的作用、力量,才能够在社会中摆正自己的位置,从而更好地开发自己的潜力,与周围的人协作,共同生存。

参考文献:

[1]陈琛.情商决定一生成败的最关键因素.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2]余佐赞.情商青少年开启成功大门的金钥匙.上海文化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成长情商
你过得不好,是因为“假情商”太高
低情商的6个原因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从身体美学角度分析《所罗门之歌》中奶娃的成长
没有表达,哪来的情商?
爸爸4要3不要女儿情商会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