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审时度势,以文化人

2017-06-23邱春华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7年5期
关键词:文化建设

邱春华

摘要:胥口中心小学是一所农村学校,有着百年的办学历史。近年来,学校抢抓机遇,迎难而上,群策群力,从一所默默无闻的乡镇学校成长为特色鲜明、质量上乘、有一定美誉度的窗口学校。个中滋味,别有感慨。回顾分析,深深体会到学校文化建设在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

关键词:文化建设 胥口中心小学 领导力建设

一、命题

胥口中心小学是农村小学,又是百年老校,学校教师整体上比较淳朴、勤奋。但也明显存在一些不足:

第一,学校地处乡村一隅,部分教师来源于附近村小撤并,与外界交流并不频繁,大部分教师只是满足于完成学校领导布置的授课任务,做好自己的份内事,至于其他工作也就置身事外了。

第二,教学上,教师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少,教学观念落后,教师蛮干、苦干的多,而事半功倍做事的少;教学管理上因循守旧,传统习惯的做法多,创新求变的策略少。

第三,学校工作中,你好我好大家好,一团和气,竞争意识弱,各个条线、层面上缺少领军人物;教师群体中缺少比、赶、超的氛围,各项工作争创一流的意识淡薄。

第四,学校规模较大,平行班就有六七个,但教师习惯于各做各的,教研组、年级组、教师之间缺少合作,资源共享、抱团发展的理念缺失,团队合作氛围无。

二、解题

1.顺势而为,传承地方优秀文化

学校所在的胥口镇有着2500年的历史,漫长的岁月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是吴文化的发祥地。学校想方设法将优秀的地方文化引进校园,依托胥口镇“中国书画之乡”“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香山帮古建营造技艺)”“藤编技艺”的大好人文背景,首先组织部分骨干教师走访了包括鎮政府、文化站在内的众多单位,精心编写了校本教材《文化胥口》,这本教材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向学生展示胥口镇的悠久历史,介绍了胥口镇“一把刀”“一枝笔”“一根藤”的文化渊源。校本教材、文化长廊、专题室馆,形成了学校独特的校本文化体系。学校又是百年老校,通过调查、走访、取证,整理挖掘学校百年来的办学历史,布置具有地方文化特点的校史馆。组织师生定期参观校史馆,努力挖掘德育内涵。在挖掘地方文化和校史文化的过程中,组织全校上下进行广泛讨论,借鉴农民画家、香山匠人、藤编艺人身上特有的工匠精神,提炼出学校的校本文化精髓:“敬”(敬业爱岗)、“勤”(勤劳刻苦)、“精”(精益求精),同时作为学校发展的核心质量价值观和办学追求。再通过广泛的讨论和宣传,形成文化认同,即学校培养的学生具有特有的风貌:温文尔雅、文明礼貌、勤学睿智、开拓创新。每一所学校及所在地方都有其独特的文化传统,顺应潮流而作为,必须是文化领导的应有之义。

2.借势而上,打造学校特色文化

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经分析,胥口镇是“中国书画之乡”“全国文化(美术)产业示范基地”,根植于如此肥沃的文化土壤,多年来,胥口中心小学一直致力打造书画特色教学,在区域内也有一定影响。学校决定除了延续传统做法外,还通过“请进来、走出去”、自编校本教材、课题研究科学引领、校本课程全面铺开等策略进一步加强美术特色建设。另外,积极向音乐、舞蹈、戏剧等方面拓展延伸。挖掘优秀校友资源,将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张维良引进校园,成立张维良竹笛艺术培训基地,由中国音乐学院优秀毕业生常驻基地,为学生授课。

3.造势而起,锤炼教师发展文化

势是人气、人心,势是氛围,是环境。造势,就是要营造催人奋进的教师文化。所谓好学校,就是有一批好教师。学校把教师培养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凡事预则立。学校首先客观分析教师队伍现状,全面排摸各个层次教师素养,酝酿制定教师发展五年规划草案,召开青年教师、骨干教师、教研组长等各个层次的座谈会征求意见,并上上下下多轮次修改调整,学习讨论的过程本身也是统一思想的过程,最终形成了共识,并提交教代会通过执行。在此基础上,引导教师对照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计划,期末进行考核反馈。内因外力协同作用,全面引领教师良性发展。在具体实施中,坚持分层推进,对新教师、青年教师、中老年教师用不同的尺子来衡量,让每一位教师在各自基础上都得到向上发展。在全面推进的基础上,注重首先从一个学科或几个教师上进行突破,通过重点培育特色学科和骨干教师,以点带面,全面提升教师队伍。

4.运势不断,巩固学校群体文化

树立典型。发现和挖掘教师身边的榜样,通过事迹报告会、最美胥小教师评选等形式宣扬他们的事迹,并且注重表彰活动的仪式感,尽最大可能在各种场所展示他们的事迹,这些自己身边可知可感的事迹会对教师产生很好的引领示范效应。

制度保障。向地方党委政府宣传学校优秀教师的事迹和作用,倡导培养名师、留住名师、吸引名师的办学理念,在学校的开发影响下,当地政府制定了《胥口镇名师津贴奖励条例》,用于奖励经考核合格并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骨干教师,在每年的教师节庆祝会上隆重表彰,将物资奖励赋予精神激励。

社会氛围营造。学校还倡导全社会共同办教育的理念,积极向社会各界宣传教育的功用,组织爱心企业成立了绿色教育基金,每年奖励学习优秀学生和绩效显著教师,进一步增强了教师的社会荣誉感。

三、析题

1.把握基本点

任何学校,不管是普通校,还是优质校,只要有一定历史,就会有其特有的文化传统。文化领导切忌忽视历史,推倒重来。时下很多领导为了体现他的办学思想,否定前任乃至前面所有的办学思路,重新搬来一套所谓创新的办学理念,弄得鸡犬不宁、劳民伤财,最后他的那些办学特色也会被继任者丢弃。睿智的领导者,一定会认真梳理学校办学历史,仔细分析文化传统,把握学校发展基本点,在文化传承中再求创新。

2.找准突破点

每个学校,在发展的各个阶段都有其突破点,关键是要把握准确。在胥口中心小学,书画是学校几代人坚持了十几年的办学亮点,师生意识、地方文化、社会资源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基础。从做优书画特色学科开始,进一步做强音乐、器乐、舞蹈学科,再而拓展到整个艺术教育。再将艺术教育特色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延伸到其他各个方面,从而推动了学校整体工作的优质提升。

3.借助关键点

学校发展过程中,有为数不多的关键点,也可以称为关键事件,文化领导一定要善于扑捉并借力这些关键点,来全面提升学校管理效益。学校领导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推动学校发展的大好契机,以此来高位定位学校发展愿景、全面提高工作标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关键事件也有时效性,几年以后其影响也就淡化了。这时候,就需要智慧的领导者创造新的关键事件。2014年,恰逢学校百年华诞。学校自始至终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精心设计并组织开展了校庆的系列活动,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和团队凝聚力空前高涨。学校创造的关键事件还有2010年的江苏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创建、2012年的张维良竹笛艺术培训基地教学展示和张维良馆落成典礼等。

4.夯实核心点

一方面,为更多教师提供尽可能多的展示才华的机遇与舞台;另一方面,对在教育教学及各项工作中确有成就的教师给予适当表彰与奖励,能激励广大教师敬业乐业的工作热情,从而增强学校凝聚力。同时要强化“自我完善”意识。“自我完善”是一种精益求精的观念,为强化教师的责任意识、团队意识、竞争意识和发展意识,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比赛、研讨,“请进来,走出去”引领教师朝专业化方向发展。除学校正式、制度化的交流途径之外,还要鼓励教师自发、非正式的交流沟通渠道,形成一种上下平等、良性互动的机制。

猜你喜欢

文化建设
浅论基层群众文化紧跟时代步伐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