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探究

2017-06-23陈杰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7年5期
关键词:情境阅读教学语文

陈杰

[摘 要]

小学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性语文能力的客观要求和重要途径。阅读教学具备听、说、读、写训练的综合性。在阅读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加强对文章的理解与情感体验,进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因此,阅读教学法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判断和提高写作能力的基础,既是识字的重要途径,又是写作的必备前提。

[关键词]

小学语文;设境动情;寻疑求解

“教学有方,但教无定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作为一个语文教师,要会选择教法。笔者根据多年对阅读教学方法的摸索,同时借鉴一些优秀教师的先进经验,将经常用的几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总结如下,以便供同行们参考。

一、设境动情法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情境激趣教学法是遵循“反映论”的原理,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

(一)实体情境,加深理解

教师充分利用实物指导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受和理解。如教材中涉及的山川日月、花鸟鱼虫等教学内容,可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体验认识,使学生开阔视野,激发情趣。如《火烧云》一课,可让学生观察“朝霞、晚霞”这些自然现象,了解火烧云的一些特点:颜色、形状变化多样,而且变化速度快;又如《山村的早晨》《庐山的云雾》等课文,所涉及的都是我们身边的常见景物,十分容易观察。

(二)模拟情境,强化感受

教师根据讲解的需要,根据课文内容,师生分角色模拟情景进行表演,例如,在教学《麻雀》中老麻雀救小麻雀时,笔者让学生模仿当时的情景,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理解小麻雀遇到了什么危险,让他们设身处地为小麻雀担心,为老麻雀着想。就在白云龙同学扮演的猎狗张开大嘴,要咬裴旭阳扮演的小麻雀时,竟有几个女生急得哭了,大喊:“裴旭阳快跑!”说明孩子们真正“进入了角色”,揣摩到了作品中人物的心理,关注人物的命运,强化了感受。

(三)语感情境,激发思维

指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联想,体会情境。教师那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逼真传神的动作,怎能不产生理想的效果呢?例如,教学《翠鸟》,当翠鸟的图像出现在孩子眼前时,老师若以富含情感色彩的形象化的语言加以描绘:“看,翠鸟多么的美丽啊,闪闪发光的双眼,细长的嘴巴,翠绿的外衣,脚上还穿着一双金红色的小皮鞋,多美啊!”学生听了老师的描绘,就能更充分感受翠鸟的美丽。

(四)想象情境,激发兴趣

运用扩散思维的方法,启发学生合理想象,如教学《桂林山水》时,可充分发挥想象,在头脑中创设了山清水秀的情境,如镜的水面显现漓江水“清、静、柔”的特点,突兀高耸的山峰显现描写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并用话语和音乐为辅助手段,做到意境交融,使人如身临其境,引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四步自读法

也有人称之为“四步阅读指导法”。这种教法的特点是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上,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其教学基本结构是“自学——解疑——精讲——演练”,笔者把它诠释为“独立尝试、释放个性——集思广益、汇流成海——精工细作、画龙点睛——学以致用,实战演练”。

(一)独立尝试,释放个性

包括课前预习与课堂自学。开始时,由于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应和学生一起自学,示范自学方法。例如,在教学《观潮》时,笔者先提示自学笔记的几项内容:文章总的写了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了哪几个方面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几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看书,自觉地拿出纸、笔在书中寻找答案,画出书中的重点词句,完成自学笔记。

(二)集思广益,汇流成海

学生讨论、交流自学结果,学生有了主动权,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以快带慢,多向交流,优势互补。加之教师的个别指导,答疑渗入,强化了学生的口语能力。

例如,在进行《我的战友邱少云》教学时,学生就有这样一次讨论:

“在邱少云身上着火时,作者为什么不去把火打灭?”

“那样就暴露了”。

“赶快撤离呗。眼睁睁地看着战友被烧死,是不是太狠心了?”

“离敌人太近,一旦暴露,所有的人都会牺牲,整个战斗就会完全失败。哪种情况损失更大?”

“哦,对啊!”

学生发出一声感叹,解决了心中的疑问。

(三)精工细作,画龙点睛

教师针对学生无力弄清的重大难点和教材要点进行精讲。精讲绝不是少讲,也不是过细讲。比如在《丰碑》中学生提出:为什么作者要描写老战士冻死时“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緊地贴在他的身上”,从而引导学生仔细探究:“自己管理着棉衣,为什么却衣着单薄?”这样的问题与文章的中心内容密切相关,在这里就要精讲细讲。总的来说,精讲是内容精要、语言精练,讲到点子上。

(四)学以致用,实战演练

课堂大部分时间让学生多练,不断变换练习的方式,我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竞赛练习法、讨论练习法等。

在运用竞赛练习法时,笔者根据课堂教学内容,设计一些有代表性的练习题,每个练习题都能解决一类问题。以组为单位,全组都做完的为冠军组。竞赛练习法,比速度,比准确性,学生出现竞技状态,情绪格外高涨。每做完一个题目,就会有很多学生都说:“老师,还有题吗?我们还没做够呢”。

讨论练习法是课堂练习的一种常用方法,往往能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其做法是教师出示问题后,学生认真看书,仔细思考。然后各抒己见,明辨是非,求得最佳答案。在教学《老人与海鸥》一课时,笔者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作者是怎样把老人与海鸥相互之间的情感具体、生动地表达出来的?然后放手让学生仔细读文后,进行讨论,进而通过“很小心地放、退、撮、边走边放、起起落落”等词,体会老人动作是那么娴熟,与海鸥配合的是那么默契。学生透彻地理解了文章,感悟了作者抒发的情感。

三、寻疑求解法

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只有认真阅读,就一定会发现问题。在以往的教学中往往是老师的提问、讲解代替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这不是积累而是灌输。

(一)问中求学,解惑求知

教学过程中,对于文中的一些重点语段,选择让学生来提出问题再教学,这种方法的效果是很好的。我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重点语段,就选择了寻疑求解法。

这里以《狼牙山五壮士》一课为例:首先选择语段,让学生自由读一会儿,然后小组讨论把问题收集起来;学生的提问有:“把敌人引向别的方向不行吗?”“队伍已经安全了,他们明明知道主峰是绝路,为什么还要向主峰撤退呢?”等,这些问题就非常有水平。当然有些学生也会提出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如:“敌人傻吗,他们不知道我们只有五个人吗?”“敌人为什么只追这几个战士,而不去追大部队呢?”等。然后通过集体讨论选取几个典型的问题,学生围绕这几个问题再读;这节课选取的问题有:“把敌人引向别的方向不行吗?”“队伍已经安全了,他们明明知道主峰是绝路,为什么还要向主峰撤退呢?”然后,经过一番朗读、讨论、分析,这些问题就得到了解决。

(二)适时补充,宏观掌控

对于学生的问题不太全面时,教师要及时补上。当时笔者就及时补上了这样一个问题:“掩护群众和连队主力,同样一个任务,文中为什么两次胜利完成?”通过又一番的讨论,最后明确:五位战士虽然安全了,但连队和群众的安全并没有得到完全的保证,战士们毅然放弃了追赶大部队的做法,冒着生命危险,把敌人引上了绝路。这样更加体现了这五名战士的伟大。

在这个方法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问题,这样气氛才会热烈。这样学生就在提问中学习,学习中提问,很快就把这个语段给弄通了。

總之,阅读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有利于学生的终身。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显现学生的主体作用,采取合适的方法,让学生去听、去说、去读、去学、去思、去写。让我们为师者给学生一个自由阅读的空间,让学生在广阔的阅读天地里自由飞翔!

[参 考 文 献]

[1]孙素英,李英杰,张娜.小学语文有效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3]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室编著.小学语文教学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4]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编写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5]课堂教学理论与方法编写组.课堂教学理论与方法[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6]鞠勤.小学语文经典教学案例与创新新课堂设计[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6).

(责任编辑:李雪虹)

猜你喜欢

情境阅读教学语文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