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班主任专业成长研修共同体视域下的校长能力建设探究

2017-06-23徐玉特李红

广西教育·A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

徐玉特+李红

【摘要】本文论述了构建农村班主任专业成长研修共同体对校长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要想有序推进农村班主任专业成长研修共同体建设,就必须对校长能力进行系统全方位的提升。要通过校长能力建设,提高校长的服务意识、沟通能力、班主任工作技能水平,发挥校长激励班主任专业成长的作用,营造合作、共生、互促的文化。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 班主任研修共同体 校长能力建设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4A-0017-03

在农村教育质量提升工作中,班主任工作是关键点,加强农村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等技能方面的研究显得尤为迫切。本项目组在柳州市柳江县、河池市金城江区等农村班主任研修工作的推进和实践过程中认识到,构建农村班主任专业成长研修共同体是走出农村班主任工作困境,促进农村班主任专业发展的有效和可行路径。然而,构建研修共同体,对农村校长的服务理念和意识、平等对话与协商合作等治理能力、班主任工作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激励措施制定及执行能力、研修共同文化构建能力等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有序推进农村班主任专业成长研修共同体,促进班主任工作技能的提高及班主任工作专业发展,需要对校长进行系统全方位的培训方能实现。

一、农村班主任专业成长研修共同体建设对校长能力的要求

构建农村班主任专业成长研修共同体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教师们的共同努力,而作为学校管理者的校长则是责任重大,也对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服务意识与理念是构建农村班主任专业成长研修共同体的前提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的说法尽管有些绝对化,但也道出了校长在学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现实中,校长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水平直接影响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而农村校长作为一类特殊地域下的学校校长,与其他校长有共同之处,但也存在特殊之处。主要体现在较为闭塞的交通和落后的经济使得其在信息的通达度、学校管理理念、治校方略等方面较之城市学校校长存在一定的差距。诚如有研究者指出:“由于受不利自然条件和相对落后政治、经济等社会环境制约……农村学校的自主发展意识和能力较为缺乏。”[1]这也是农村学校校长管理和发展能力的真实写照。

在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逐步践行“以师为本”“以生为本”,提倡服务而非行政命令和措施服人之时,可能农村学校的管理还处于相对滞后的行政刚性状态。这对农村班主任研修共同体的建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校长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和服务的理念态度去说服教师参与共同体建设显然是两种不同的学习状态。在研修共同体推进过程中,校长们若一直以行政命令的形式管理,将无法调动教师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是自主学习和他主学习、积极学习和消极学习的区别,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习效果。

(二)对话、沟通和协调能力是建设农村班主任研修共同体的基础

农村班主任专业成长研修共同体是由不同特征和个性的班主任构成的多元集合体,需要借助平等对话、沟通和协商来处理和带领共同体持续地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实现共同体的目标,即班主任各自工作技能的自我生成和发展,而不是某个主体或个人对其他主体或个人的强买强卖和生搬硬套。同时还需要校长协调好各个子研修共同体之间的关系以及整个共同体之间的运行关系,研修共同体内部的教育行政部门、领导者、指导者(专家)、教师等个体之间的关系。此时的校长集决策者、执行者、监督者、组织者等于一身,不同情境需要其发挥不同的作用。

为此,需要作为领导核心和负责人的校长具备平等对话、协商沟通的能力。具体而言,就是校长需要把共同体内的每个人都作为一个重要的主体给予平等的对待,不能因领导职务而有所区别。在共同体出现各种纷争和矛盾之时,校长需要及时有效地“把脉”,找准问题症结之所在,对症下药。这对于一位有管理经验的校长而言并不难,但真正具有挑战性的是从问题的表象探寻其中的症结所在,进而发现问题的根源,这才是釜底抽薪的治本关键,也是促进共同体持久健康发展的核心办法。这对于长期以来大多数可能习惯于以使用各种“小策略”和相对封闭的治标来达到息事宁人的农村校长而言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三)班主任工作技能水平是构建农村班主任专业成长研修共同体的核心

校长作为班主任研修共同体的首席兼决策执行者,其具备丰富的班主任工作知识和技能是有效履行职责的关键。在班主任研修共同体中,校长作为专业的引领者和经验的有效传授者,很多情境都需要其“挺身而出”,发挥模范和表率的作用,以身作则,否则共同体成员难以心服口服。这是一个魅力型領导者所应行使的“感召性权利”和“专长权”,是实现领导者影响力的关键,可以达到追随者无令而行的目的。

然而,现实中,有些农村校长特别是较为偏远贫困乡镇的校长,在班主任工作知识和技能等方面还很不足,距离成为一位优秀的班主任还相对遥远。其中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有自身工作方面的原因,也有个人性格和气质方面的原因,逐步完善和尽快提升成为当务之急。

(四)激励措施及运用是建设农村班主任专业成长研修共同体的保证

无论是个体还是群体的行为都是由需要引起,进而形成动机,行为正是在动机的作用下出现的。而不同类型、不同个体的班主任对需要的追求和满足是不一样的。为此,有针对性地激励班主任参与研修共同体建设,并发挥其创造性,就需要一整套激励措施并有效地付诸实践。这需要正确处理好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的关系,同时有些激励是超出校长范围或者说目前还未将某些学校权力下放到校长手中的,这就需要校长合理使用当前手中所掌握的权力,为研修共同体谋求应有的利益,并用有效的手段争取更多的促进农村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平台和机会。

当前,相对于城市学校和发达地区农村学校而言,民族贫困地区农村学校在权力的下放和赋权程度方面力度还不够大,范围还不够明晰。这与校长能力问题和学校内部管理体制问题有关,也与教育行政部门自身对权力的偏颇认识有关。当前农村校长权力一方面出现不足,另一方面出现截留于教育行政部门而不能下放到教师群体之中去的问题。为此,在校长权力“固着”时,如何尽最大努力设计科学合理的激励措施,使激励措施发挥的效用最大化,使班主任热心、用心、专心参与研修共同体建设显然是一大挑战。而激励措施的建立和运行恰恰是保证班主任研修共同体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石。

(五)合作、共生、互促的文化是建设农村班主任专业成长研修共同体的着力点和归宿

班主任专业成长研修共同体文化是研修共同体建设的灵魂和精神支柱。文化是浸润在每一位共同体成员身上的具有稳定性、持久性和导向性的基因。班主任研修共同体形成什么样的文化,文化的建设状况如何,始终决定了班主任研修共同体建设的程度。校长需要拥有共同体文化建设的长远目光,切合共同体的特征和自身所处环境特点,借助共同体内部每一位成员的智慧和力量群策群力,提炼形成一种合作、共生、互促的班主任研修共同体文化,并遵从共同体文化,使之成为标杆。

诚然,与当前城市学校主题鲜明的特色文化建设相比,农村学校文化建设还处于较为薄弱的阶段,学校文化缺失现象比较普遍。一方面是由于历史原因造成,过去我们对学校文化建设不够重视,另一方面是因为校长在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心有余而力不足,巧妇也難为无米之炊。为此,在研修共同体文化建设层面对校长能力又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二、农村班主任专业成长研修共同体视域下的校长能力建设策略

(一)强化农村校长的服务意识和理念

打造“鹰”一样的个人和“燕”一般的团队是管理所必需的,特别是团队建设必不可少的。在团队中,“领头羊”发挥着关键的引领作用,为了使班主任研修共同体拥有良好而又专业的“领头羊”团队,需要在管理育人和治校方略等方面对农村校长进行系统和全面的培训。为此,对农村校长的现代管理理念和技能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势在必行。

具体而言,首先是对农村校长进行系统的管理理论知识培训,通过开讲座、讲案例、实践性参与等方式,使校长基本确立“人本观”和“文化观”的管理理念和意识,为管理育人和文化育人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管理工作中起到专业服务和专业引领的作用,树立全心全意为班主任研修共同体建设和发展服务的大局意识。

其次,请农村校长走出农村,走向城市,学习名校长的治校和管理方略。让校长在综合分析他人优势与认识自身不足及优势的基础上,明确校情、师情、生情,特别是对管理实践环节中的做法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研讨,最终生成自己的管理服务理念和价值。

(二)提高农村校长的平等对话、沟通和协调能力

通过培养校长的对话、沟通和协调能力,最终形成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班主任“三位一体”协同发展的研修共同体。这是对校长能力的必然要求。而研修共同体的建设需要在合作、共生和互促发展的理念指导下才具有最大可行性和发展性。诚如有研究者提出:“在合作、共生、互促理念指导下,构建政府、教育部门、学校‘三位一体组织协同共同体,是破解体制机制不顺和沟通协调困难的有效路径。”[2]而研修共同体的建设亦然。

现实中,校长的平等对话、沟通和协调能力具有很大技术性和实践导向性,同时与个人的性格和气质等密不可分。为了能最大程度地提升和改善农村校长的各项技能,在培训中采用情境模拟、两难案例展示和分析、实战演练等形式,增加实践性的环节来达到技能习得的目的。

首先,加强农村校长的组织能力、授权能力、冲突处理能力等相关能力的培养。此类能力的培训,可以通过系统讲座和案例分析等方式有序开展。

其次,强化农村校长对沟通和协调能力的科学认识和掌握。通过系统的培训,校长们对沟通的原则、沟通的要素、沟通的方式、沟通的技巧以及协调的目的等有全方位的认知、认同。

(三)引入先进班主任工作知识,提高校长的班主任工作技能

农村校长班主任工作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和运用效果,及其相关的班主任工作成就是其形成感召性权利和专长性权力的基础和关键。为此,需要对校长的班主任工作的理论知识和具体技能进行全方面的提升和完善。

具体而言,只有相关知识和技能走在班主任研修共同体的前列,校长才有可能成为引导者与首席,成为实在的标杆。为此,可通过系统的讲座培训、省(区)和市内外名班主任跟岗学习、返岗研修、具体实践等几个环节来强化。校长们通过接触最为前沿的班主任工作理论知识和最为先进的班主任工作技能,带动整个研修共同体实现目标。

(四)掌握领导理论知识,灵活使用各种激励形式

首先,校长需要具备一定的领导理论知识,为此,本项目组主要通过理论讲授的形式,对校长的领导知识进行系统和深入的梳理。在此基础上,对各种激励理论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的深化和升华,使参加培训的校长明白如何针对不同群体采用不同激励措施,主要针对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具体情境进行了激励措施的研讨,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激励措施做好铺垫。

其次,强化校长权力运行和监督机制的培训,在“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基础上,一方面,加大对校长的放权和赋权,特别是争取校长对教师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层面的权力;另一方面,通过各种项目和途径争取奖励资助等,为校长制定和运用激励措施提供保障。也就是说,校长有足够的资源和权力去调动班主任参与研修共同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使得参与研修共同体的教师在付出努力的同时得到实实在在的收获,不仅是在物质层面,在精神层面也应有所收获。

(五)促使研修共同体形成合作、共生、互促文化的能力

文化管理已然成为当下管理的核心,也是促进组织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班主任研修共同体作为一个团队和组织,也需要文化的引领,才能发挥其最大化的功能和作用。为此,训练校长培养研修共同体形成独特的共同体文化成为大势所趋。

首先,这需要提高农村校长的文化素养。文化素养是一个人对文化的整体感知以及对文化内涵的深入而独到的个人内化,进而形成的个人独特的文化观。为此,对农村校长文化素养的提升除了需要借助系统的培训,还需要校长们从日常生活做起,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将文化有效地内化,并付诸行动,成为共同体的标杆。一是形成对团队文化建设的理解,为形成共同体文化奠基;二是有目的、有意识、有组织、有规划地确立共同体自身独特的文化理念和价值,并有效执行。

其次,这需要校长用文化的方式领导和引导文化。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长期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是校长精心培育和用心呵护的结果。而文化的力量只能用文化的方式去引导和聚合,并最终促进文化的发展。

为此,校长不仅要有文化素养,还要用文化的方式领导和引导文化的发展。也就是说,校长需要形成自身独特的文化领导方式,特别是班主任研修共同体独特的文化领导方式,基于班主任研修共同体的时代特征和情境,构建符合共同体价值和理念的合作、共生、互促的班主任研修共同体文化。这不是仅仅通过文化培训或者爆发式的成长就能形成和确立的,需要校长在实践中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去聚合、提炼方能实现。

参考文献:

[1]徐玉特,黄观益.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学校发展模式探析[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6(5):12.

[2]徐玉特.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体制机制的困境与破解[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4):24.

(责编 秦越霞)

猜你喜欢

农村中小学
农村中小学乡土文化教育的缺失与改善
多媒体教育技术在农村中小学中应用思考
强抓学校管理,提升农村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
农村中小学教育科研现状及对策
农村小学教育信息化存在的问题研究
农村中小学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推进中小学艺术教育区域发展的对策研究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改革
河南省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