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耽美文化的发展与特点

2017-06-21郑晓凤

戏剧之家 2017年10期
关键词:凝视粉丝女性

【摘 要】“耽美”一词最早起源于日本,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开始流行壮大,而女性群体作为耽美文化创作与传播的主力军,自然也成为社会的边缘群体。本文从传播场域以及女性主义视角浅析耽美文化受追捧的原因。

【关键词】耽美文化;粉丝;女性;凝视

中图分类号:I0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0-0273-01

“耽美”原意为“唯美,浪漫”,源于20世纪40年代日本近代文学流派,其最初含义是反对丑恶面,寻找官能美,追求文学。但在20世纪60年代之后,日本动漫将其本意引申为男性之间的情感。其出现形式也主要集中在网络小说文化中。近几年,耽美影视作品也开始跃跃欲试,甚至一些时尚杂志,例如《时尚芭莎》等传统媒体也开始乘胜追击,利用其赚足读者眼球。这种亚文化之所以受到“粉丝”的追捧,最大原因莫过于其传播场域以及受众的特殊性。

一、互联网阵地的支持

任何处于非主流地位的文化因为受到意识形态、政策制度、公共舆论等方面的限制,都不可能像主流文化一样公开宣传,耽美文化作为一种受众面十分狭窄的亚文化形式,并不会被主流媒体所认可或传播。然而这种局面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悄悄发生着改变,由于网络媒体传播具有保密性强、传播容量大、双向互动等优势,使得耽美文化可以在互联网上迅速流行起来。例如,百度贴吧等成为“耽美迷”们聚集的场域,他们往往通过文字互动的形式交流,形成了阅读、讨论、改编、分享等不断循环交替的“消费与生产”。由此,互联网变为受众讨论“耽美”提供了场域,“耽美”作为一种非流行文化,在共同爱好者的推动下,在网络中发展得如火如荼。

二、“粉丝”群体的传播

耽美文化的崛起除了社会包容性的增强,不容忽视的便是耽美消费群体的崛起。不难发现,在耽美“粉丝”群中,呈现出低龄化、产业化等特征,耽美文化的“粉丝”主要集中在18岁以下的学生群体中,随着产业化的发展,在我国上市的各类耽美杂志比比皆是,例如《绚》《非天》等,这样的文化作品不仅吸引着青少年群体,同时也吸引着大量的女性群体,女性“粉丝”占据了一半以上。

从女性作者的角度来讲,很多女性是由最初的讀者开始跃跃欲试,选择自由创作耽美作品,她们塑造的人物形象,以及情节设计都是从女性角度出发,大部分女性作者根据自己的的审美思想来塑造耽美文学中的人物形象。这种非主流的文学形式甚至比传统的爱情故事更受到女性读者的青睐。

从读者的角度来讲,耽美作品对于女性读者,无疑是一场盛宴,更多的“粉丝”在无意识中将自己对规则的挑战、对自由的追求、对传统的反驳映射于此,从而获得心灵的释放。

总而言之,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意识的更替,耽美“粉丝”在大规模扩大。

三、女性意识的崛起

在英国女性主义学者劳拉·穆尔维的文章《视觉愉悦与叙事电影》中,她首次提出,“当银幕中的女性回眸而视时,男性观众之偷窥的色情心理仿佛被识破,这迫使他们暗地里羞愧难当,从而不得不承认女性之凝视对于男性之凝视的挑战。”这一挑战的政治意义,是女性意识的觉醒,是女性对男性权利的质疑,也是女性的反击。因此,我们便不得而知,当今的女性为何对“耽美”如此着迷,耽美小说中是否蕴含着某种能够唤醒女性的东西,它是否已经成为某种事物的符号形式存在。

耽美起源于日本,在日本这样一个男权社会中,女性的地位往往比较低下,其压力与激烈的情感无处发泄。因此,让男性遭遇痛苦成为女性向社会控诉、发泄的方式,而东方女性同样也存在着三纲五常,以及传宗接代的生存压力和责任。很多人认为,男子之间的感情抛弃了传宗接代的束缚,也不受到传统婚姻观的束缚。“耽美”成为女性群体争取自由、表达反抗的一种途径。例如,在耽美小说中,会有男性身体的描述,读这些文字,可能会觉得很“黄色”,但是联系社会语境,不难发现,这背后寄托着作者对于美好纯洁爱情的向往和争取。耽美小说《你丫上瘾》描写的是顾海与白洛因之间的同性爱情故事,但就笔者看来,“他们不仅挣脱了世俗的同性恋规则,更实现了人性最原始的回归,这也就是女权所倡导的身体和社会的有机统一。”

四、结语

当今的耽美文化还处于一个泥沙俱下的发展状态,良莠不齐中也不乏精品,但也有流俗,从耽美文学中渗透出的女性思想值得当下受众沉思。随女性权利的觉醒,耽美文化可能会更加受到关注,同时,这种文化形式更应该去糟取精,对受众起到一个正确的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劳拉·穆尔德.视觉快感与叙事电影[J].银幕,1975.

[2]梁盼.一种更为恣意的解放—论耽美小说中身体写作的突破意义[J].语言研究,2015(19).

[3]杨艺.中国耽美题材网络剧的发展现状与受众理论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5(20).

作者简介:

郑晓凤,女,四川师范大学影视与传媒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凝视粉丝女性
论女性的可持续发展
高分四号,从3.6万公里外“凝视”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