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征播奏捷传》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2017-06-21喻金伦

戏剧之家 2017年10期
关键词:思想内容艺术特色

【摘 要】《征播奏捷传》是明代万历年间一部重要的历史演义小说,其思想内容丰富深刻,引人深思;同时作为一部章回体小说,它在语言特征、表现手法、结构形式等方面独具特色,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历史性。它的诞生不仅是小说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而且对后世小说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征播奏捷传》;思想内容;艺术特色

中图分类号:I2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0-0243-02

明朝万历三十一年,一部名为《征播奏捷传》的小说一时洛阳纸贵,它书写了当时朝廷平定播州杨应龙叛乱的历史故事。此次平叛也与平定宁夏哱拜叛乱和东征援朝御倭并称“万历三大征”。人们对这一事件众说纷坛。瞿九思认为它是“唐宋以来一大伟绩”;茅瑞征称其为“西南一大奇捷”、“辟要荒为郡邑”;大学士朱国祯评价:“悉天下全力平二千里,为国家辟土开疆,此盛事也。”[1]明史中也有专门的章节记录:“威震遐荒,功业灿焉”。[2]可见这一事件在当时社会引起了巨大反响,而《征播奏捷传》是迄今为止唯一一部以“征播平杨”为主要内容的历史演义小说。本文将具体分析这部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一、思想内容

《征播奏捷传》系明代名衢逸狂所著,他以演义的形式再现了明代万历二十八年平定播州叛乱这一史实。其内容为:播州杨应龙因平叛有功,受皇帝嘉奖,并获御赐妻子张夫人。杨应龙本为一方宣慰使,现又有皇帝御赐的娇妻,在播州建有琉璃殿,自封千岁,有下臣侍女,生活好不快活。有一天,他外出狩猎时看到“白富美”田玉娥,于是强行将她纳为小妾。田玉娥虽天生丽质但生性风流,她先是与族兄田禾盛频频偷情,接着设计陷害张夫人,并下令将张夫人及侍从四十余人全部杀害。消息不胫而走,皇帝龙颜大怒,将杨应龙拘押在重庆。杨应龙出狱后,勒骗五司官,抢财掠女,在宠臣赵仕登的唆使下,作恶行凶、起兵造反,发动了“播州之乱”。于是皇帝调兵平叛,經过征播将士与杨应龙势力数年的斗智斗勇,最终将其伏法,平定了播州叛乱。

从思想内容上看,《征播奏捷传》具有以下几方面特征。

第一,揭示了邪不胜正、失道寡助的正义思想。杨应龙是坐镇一方的朝廷命官,又受到皇帝嘉奖,刚开始的他是一个代表正义,得道多助的播州宣慰使。但他的小妾田玉娥由于偷情、嫉妒的原因,三番五次向杨应龙进谗言,随后把张夫人排挤出门,并心狠手辣将其杀害。出狱后的杨应龙,不知悔改,在奸臣的教唆下,为非作歹、发动叛乱。他在叛乱初期确实还打过胜仗,多次打退了官兵的围剿。后来,朝廷调兵遣将,整合兵力,杨应龙节节败退。加上他的烧杀掳掠也引起了当地人民的强烈反抗,最终杨应龙及其爪牙们在海龙屯被一举拿下。

以杨应龙、田玉娥、赵仕登为代表的邪恶势力,他们为非作歹、心狠手辣、祸国殃民,为人民所唾弃。代表正义的李化龙、郭子章等朝廷官兵替天行道,得到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这充分体现了邪不胜正、得道多助的思想。

第二,歌颂恤军爱民、奖罚分明的明君形象。前期杨应龙因平定叛乱,立下赫赫战功,皇帝大加奖赏,不仅加官进爵,还赏赐金银良田。皇帝答应张真人的奏请,允许张真人的女儿与杨应龙定聘完婚。这体现了皇上论功行赏,爱惜人才。后来杨应龙听信谗言,逐出张夫人。出狱后他抢财掠女、为害一方。因此皇帝下圣旨,绝不姑息养奸,对杨应龙严惩不贷。最终杨应龙被斩首焚尸,财产充公,其他人等被发往刑部四川司官审判。皇帝针对杨应龙前后变化所做出的不同举措,体现了其体恤民情,奖罚分明,成功塑造了一个封建社会明君的形象。

第三,表现忠君爱国、宣扬伦理的儒家思想。杨应龙发动“播州叛乱”后,西南空虚,形式危急。当时朝廷对此极为关注,皇帝下旨任命李化龙为总督兼四川巡抚,文武兼备的郭子章任贵州巡抚,并调集了四川、贵州、湖广等兵力。这些优秀将领在战场上拼命厮杀、浴血奋战、伐夷扶民。朝廷将士们不辱使命,最终平定了播州,安抚了民心。樊参将激杀杨将、陈总兵申明军法、马指挥白泥被贬、童总兵大战罗浮……这些对战役中将领的描述,让我们看到了朝廷将士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忠君爱国思想。

小说写到杨应龙时,毫不讳言地说他所做之事是蛮夷野兽所为。写他的小妾田玉娥时,指责她私通族兄,违背儒家纲常伦理。相反,对张氏的三从四德、知书达理、相夫教子大加推崇,这些都体现了儒家一贯宣扬的伦理思想。

二、艺术特色

《征播奏捷传》是一部章回体小说,它除了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外,也有其鲜明的艺术特色,尤其在语言特征、表现手法、结构形式这三方面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历史性。

(一)语言特征

《征播奏捷传》作为一部章回体小说,语言直白易懂,没有晦涩难懂的内容,容易被大众所接受。章回小说是长篇小说的一种,也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主要形式,由宋元讲史话本发展而来,它与宋元时期“讲史话本”表现出继承关系。《三国演义》、《水浒传》是章回体小说成熟的标志。章回体小说“语言通俗晓畅,能为广大读者所接受,以书面体为主体,并非口头说书的文字记录,但又多少保留了口头说书的痕迹。”[3]

(二)表现手法

1.虚实结合。小说的创作,离不开一定程度上的艺术加工。在历史基础上撰写出来的,不管“三分实,七分虚”还是“七分虚,三分实”,都以史实为原型。为了小说内容的精彩,突出某一英雄人物或某一主题,可以制造一定矛盾冲突,甚至编撰一些该人物没经历过的事情等,这属于章回体小说正常的艺术写作手法,能够渲染突出某一人物形象。

对于《征播奏捷传》这部小说的虚实态度,作者说到:“未必言言中规,事事协真,大抵皆彰善殚恶。”[4]作者在小说中虚构了部分内容,比如“安宣慰暗砍罗浮桥”、“五百美女诱敌”,这些在当时是违背规律和常理的,但作者为了小说内容的精彩,增加对观众的吸引力,有意虚构了这些情节。

2.环境渲染。《征播奏捷传》特别注重环境氛围的描写与渲染,运用借物抒情、对比烘托、拟人、比喻、夸张等艺术手法,对史实进一步加工制作。作为通俗题材演义的小说,全书注重细节描写,将周围环境与人物心理、动作、表情等巧妙结合起来,这些为丰富内容、鲜活人物形象、更好地再现故事情景等,起到了重要作用。例如小说第三十六回中有一段描写,“城高池险,堑阔壕深,周回鹿角交加,四下排列密布。敌楼雄壮,缤纷杂彩旗幡,堞道坦平,簇摆刀枪剑戟。千员猛将统层城,百万雄兵居中镇。”[5]通过写鹿角、彩旗、猛将雄兵等来烘托战场气势之大,写出了飞龙关的险要和杨氏叛军的气势之盛。

(三)结构形式

《征播奏捷传》采用的是章回体小说的叙事形式,全书被分为若干章节,一共有五十回。每回开始前有两个对偶句作标题,对仗工整、整齐划一、概括性强。标题一般是本回最引人关注部分的概述,这符合说书人的习惯,也是章回体小说的惯例,被称为“回目”。小说每回中都有一首诗,为八句七言诗,人们称其为“入话”,有点像戏剧里的定场诗。这种“入话”的用意在于说书人等待听众,或者说借以稳定在场听众的情绪。“其实,就是开场白的意思。”[6]“入话”多为介绍本回故事发生的背景或重点内容。诗中带有作者强烈的感情色彩,或是嫉恶如仇的愤慨,或是忠君报国的感情,或是感慨祖国大好河山的秀丽等。每回开头用“话说”、“却说”、“话分两头,且说”、“话不重叙”等字眼,尚未有统一的格式。

《征播奏捷传》属于纪事本末体小说,它以历史事件为主体,将整个事件的原因、经过、结果、影响等完完全全呈现给读者,注重过程的完整性。该小说在结构上首先对播州进行了一个总体的介绍,如播州的行政区划、行政长官、历史情况等,还有作者的一个总论。然后作者围绕杨应龙叛乱这条贯穿全书的情节主线,将他先后娶张氏、田玉娥,以及逐出张氏惹下大祸,到招兵买马、攻城略地、为非作歹,再到他节节败退,自缢身亡的整个过程向读者娓娓道来。

《征播奏捷传》既有整体上的宏伟壮观,又有细节上的详细具体。小说中人物众多,战役连连,事情复杂,持续时间较长,但小说结构清楚、段落整齐,这体现出作者缜密的思维。各回的情节集中连贯,线索简明清晰,对于较长时间的历史性大事件易于掌握,这也是纪事本末体式叙事结构的优点。

三、结语

综上所述,《征播奏捷传》是明代重要的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从小说的思想内容来看,它体现了“宣扬正义”、“歌颂明君”和“维护伦理”的思想,鲜明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思想倾向。从艺术特色来看,首先在语言上,它具有通俗易懂的显著特点;其次,它通过虚实结合、环境渲染等表现手法,为读者精彩呈现了“征播平杨”这一历史史实;再次,《征播奏捷传》采取章回体小说和纪事本末体的叙事结构,情节完整、线索清晰。

虽然这部小说存在人物性格单一化、缺少对人物形象的具体分析、部分虚构内容不合逻辑等问题,但这些都无可厚非,因为无论是从思想内容,还是从艺术特色上来看,《征播奏捷传》仍然对后世历史演义小说的创作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谈迁.国榷[M].北京:中华书局,1958,78.

[2]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M].北京:中华书局,1977,64.

[3]刘晓军.明代章回小说文体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4]许军.明清时事小说虚构新论[J].烟台大学学报,2008,(3):64.

[5]名衢逸狂.征播奏捷传[M].遵义县文化体育局,遵义县文物管理所整理出版,2004,166.

[6]刘维俊.“武松打虎”赏析——兼谈中国古典小说的结构特点[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9,167.

作者簡介:

喻金伦(1993-),男,贵州安顺人,西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猜你喜欢

思想内容艺术特色
古诗歌教学的反思
浅谈《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纪录片
《琅琊榜》浅评
简论谢灵运与柳宗元山水诗思想内容之异同
曹操诗歌的内容与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