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保护挖掘提升党史胜迹的一些思考

2017-06-20陈树忠

铁军 2017年6期
关键词:慈溪浙东旧址

陈树忠

浙江省慈溪是党史资源大市,先辈们在漫长的革命斗争岁月中,留下了许多宝贵的遗址和遗迹。根据《慈溪市委党史胜迹图志》记载,全市现有党史胜迹65处,其他重大事件、重要人物遗址4处。但尚有相当部分重要的革命遗址、党史胜迹未被列入图志,有的已遭拆除毁坏,有的濒临倒塌消失急需抢修和挖掘。即使被列入党史胜迹的65处,保护和提升工作也迫在眉睫。本文以慈溪市观海卫镇为例,对保护、挖掘和提升党史胜迹作了一些思索。

党史胜迹现状

根据《慈溪市委党史胜迹图志》(中共慈溪市委党史研究室2011年编)记述,观海卫镇现有党史胜迹15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遗址2处,是一个拥有重量级红色资源的大镇。其中,领导浙东地区抗日的党和军队首脑机关——中共浙东区委(成立)旧址和三北游击司令部(成立)旧址都在观海卫。1997年,原鸣鹤镇出资对中共浙东区委(成立)旧址——宓大昌旧宅进行了全面维修,并在此开辟了纪念馆,由谭启龙题写“中共浙东区党委成立处纪念馆”,现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然而,随着时间推移,虽几经维修,其作用发挥还是十分有限,目前连讲解员、简介手册都没有。三北游擊司令部(成立)旧址位于鸣鹤场金仙寺内,2012年曾计划在金仙寺方丈殿布展三北游击司令部成立处纪念馆,但大殿梁柱白蚁成灾,损坏严重,已是一处危房,根本没有条件建立纪念馆。位于高背浦的新四军浙东纵队北撤处旧址,原立有一块小碑(40×60厘米),现在旧址周边垃圾堆积成山,杂草丛生,几乎找不到所立的纪念碑。还有一些革命胜迹旧址时过境迁,早已被人们遗忘。特别抗战时期在观海卫境内,我“三五”支队与日伪军开展了多次的战斗,如阳觉殿战斗、七三房战斗、新桥战斗、宓家埭战斗,以及三北抗日最后一战——五洞闸战斗等等,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但没有一处列入慈溪市党史胜迹图志,更没有一处在战斗旧址上立有纪念碑亭。

主要原因分析

党委重视不够。导致已有的党史胜迹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保护和提升无人问津,新的党史胜迹更是难以挖掘。最直接表现是专项经费不足,如布展三北游击司令部成立处纪念馆,因没能落实100余万元大殿修缮经费而搁浅(2016年已有部分资金列入财政预算)。然而,旧址四周的金仙寺香火兴旺,鸣鹤古镇开发近几年累计投入3.5亿元。

部门职责不明。党史胜迹地往往涉及到文保、宗教、史料研究等多个部门,但因各自的工作职责不同,考虑的工作内容也各异。史料研究部门就党史胜迹保护挖掘提升工作要求最为迫切,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文保部门有许多条条框框,又往往是对物不对内容;少数在宗教场所内的党史胜迹管理责任不明等等。总之,部门职责不明,特别是缺少统一牵头协调单位,使党史胜迹保护挖掘提升工作步履维艰。

关系处理不当。由于没有及时、正确的处理好经济、社会事业发展与党史胜迹保护关系,导致保护不力,党史胜迹毁损严重。中共慈镇县工委里杜湖扩大会议旧址——楝树庵因水利建设已沉入湖底。中共东山头支部成立处旧址已改建成民房,慈北战时服务大队旧址原貌已改并移作他用,中共慈北支部成立处旧址因年久失修濒临倒塌。

工作方法不妥。党史胜迹的保护挖掘提升工作本应以政府为主导,特别是重量级党史胜迹的保护和提升需要财力支撑。然而没能列入议事日程,没有财政预算安排。有些可以面向社会,调动方方面面积极性的党史胜迹地保护提升小型项目,地方政府也没能给予正确引导,相关村、社区更是无人发动。

几点建议

把红色旅游纳入大旅游范畴,是保护挖掘提升党史胜迹的根本途径。旅游业是当今的一大新兴产业,在慈溪自然旅游资源相对贫乏的情况下,把丰富的红色资源纳入大旅游范畴,既能很好地补充旅游资源,又能保护挖掘提升红色资源,从根本上解决资金短缺问题。一是紧紧抓住慈溪正在筹建旅游投资集团的机遇,使红色旅游成为整个大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把保护挖掘提升党史胜迹作为旅游开发的工作内容之一。二是要做好红色旅游资源保护挖掘提升专项规划,分期分批组织实施。三是要加大对红色旅游项目的投入。根据党史胜迹现状划分轻重缓急,对于重量级、景区集中地的党史胜迹要优先重点开展保护、挖掘和提升,资金由财政(或国企)全额负担。联系到观海卫镇,结合鸣鹤古镇开发,重点抓好沿山片、鸣鹤古镇周边的党史胜迹成为红色景点。中共浙东区委(成立)旧址要重点挖掘提升,三北游击司令部(成立)旧址要抓紧抢修建立纪念馆,盐仓基叶氏大屋浙东区党委会议旧址仅住有2户居民,要争取开发为红色景点。位于上横街林家祠堂的慈北战时服务大队旧址现为教学用房,建议布展陈列室成为观海卫城区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位于城隍庙的普惠寺——中共慈北支部成立处,面临倒塌危险急需抢修加固。

面向社会,多轮驱动是保护挖掘提升党史胜迹的有效抓手。党史胜迹的保护和提升都需要花费一定的资金,需要财力的支撑。以政府为主导,实施多轮驱动,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它特别适宜于一些小项目的保护和提升。如慈溪市新四军研究会观海卫联络组去年筹集社会资金18万元,建造了沈一飞烈士纪念碑亭和高背浦新四军北撤纪念碑亭各一座,使这两处党史胜迹有了较好的提升。为此,建议全市党史胜迹比较丰富的镇,在镇党委领导下,落实专人抓好党史胜迹的保护挖掘提升工作,并与慈善机构有机结合,动员乐于资助的企业,实施定向捐助,税前列支,市财政作适当配套。

创建红色名村是保护挖掘提升党史胜迹的有效平台。2016年观海卫镇选择了拥有丰富红色资源的五洞闸作为红色名村创建试点,该村拥有的红色资源包括:抗战胜利后浙东游击纵队第一批3000余人北撤时(1945年9月30日)最重要渡口所在地——高背浦;抗战胜利前夕(1945年8月20日)在慈溪境内最后一仗战斗——五洞闸战斗;李平、沈邦祺等烈士牺牲在五洞闸村,沈一飞烈士曾先被关押在五洞闸村;毛主席批示五洞闸高级合作社诞生地等等。实践证明,创建红色名村是保护挖掘提升党史胜迹的有效平台。例如在红色名村创建中,原计划五洞闸战斗旧址设立一块纪念碑,但是该村自筹资金近10万元建造了纪念碑亭,土地也是与临村协商解决。此举不仅填补了观海卫镇内战斗旧址没有纪念碑亭的空白,也为我们新挖掘了一处党史胜迹。

抓好建设质量是实现保护挖掘提升党史胜迹良性循环的保障。如碑亭建设看似一个小项目,但也涉及到建设、规划、国土等相关职能部门和行政村。为此,要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加以落实,把握建设项目的合法关、质量关,确保不留后遗症。征集亭名、楹联、碑记工作中,发动当地的作家、诗人参与,在征集中实现宣传革命历史、纪念革命烈士的目的,把纪念和宣传烈士事迹寓于项目建设之中。因此,实施公益项目建设,尤其是由政府出资、社会捐助的,更要扎扎实实做好每一个环节,保证建设工程顺利进行,从而进一步激发乐于资助的企业和进步人士慷慨解囊积极性,使党史胜迹保护挖掘提升工作进入良性循环轨道。

加强管理,发挥作用是保护挖掘提升党史胜迹的长效机制。保护挖掘提升党史胜迹是作用发挥的基础,加强日常管理是党史胜迹作用发挥的保证,两者相互作用缺一不可。为此,建议对重量级、景区集中地的党史胜迹要组建专门的日常管理队伍,对于分散在各村的党史胜迹要委托所在村做好日常管理工作,财政安排一定的管理费用,使党史胜迹日常管理工作实行全覆盖不留死角。

总之,保护挖掘提升党史胜迹工作,通过以政府为主导,市委市政府抓龙头,当地党委政府动员社会力量,多轮驱动抓中间,发动相关行政村以创建红色名村为平台抓细部,相信我市的党史胜迹保护、挖掘和提升工作一定能跃上新台阶。

猜你喜欢

慈溪浙东旧址
《〈新浙东报〉史料选编》编辑经过
油画
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
延安发布实施革命旧址保护条例办法
关于做好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保护修缮的思考
慈溪杨梅包装设计
访三合区苏维埃政府旧址
慈溪山水
浙东传统村落祠堂史及建筑形制研究
慈溪市近十年酸雨变化情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