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上市公司研发投入的周期性

2017-06-19中国海洋大学宋静萱

财经界(学术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经济周期周期性整车

中国海洋大学 宋静萱

我国上市公司研发投入的周期性

中国海洋大学 宋静萱

本文运用CF滤波,验证汽车整车行业研发投入呈现顺经济周期性。同时,运用HHI指数衡量该行业的市场竞争程度,发现在一定范围内,市场竞争程度正向影响其研发投资规模。另外,车企研发投入的周期性与其产品周期可能存在一致性,结论有待验证。结合研发投入的周期性,本文建议我国车企提前规划研发战略,合理配置研发资金等;建议政府配合周期性,有针对性地放宽融资政策,拓宽优惠政策。

R&D周期性 经济周期 市场竞争

一、引言

(一)我国汽车整车行业研发现状

21世纪,全球步入“技术时代”。科技融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中国愈发重视技术创新,加大研发投入,提高研发的质量和力度。国家层面,研发投入的数量体现国家对技术研发的重视程度,研发投入的产出反映国家技术研发水平。企业层面,研发投入的数量可以衡量战略规划能力、竞争能力和发展潜力。我国汽车整车行业,截至2016年,行业自主研发体系已经初步建立。纵向看R&D投入的总额或增长率都很可观。但横向看国际局势,我国汽车整车行业的研发投入力度远远不足。对比国内外车企R&D投入,大众作为国际第一,高达131.2亿美元,即使第五戴姆勒也56.5亿美元,而国内第一上汽股份仅仅9.2亿美元。

笔者认为以下四点为研发现状的主要诱因:第一,企业研发的主动性不足,缺乏对研发投资的未来效益性的认可度;第二,我国自主研发企业的盈利性差,无力承担这种大规模、持续性的研发费用;第三,经济大环境不佳,企业现金流不足,为优先确保生存,企业的R&D投入经费将减少;第四,政府和行业颁布的支持研发活动的政策,理论颇多,欠缺实施细则。

(二)研发的顺周期性的相关理论

基于已有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研发的顺周期性主要表现在“现金流效应”和“融资约束”两个相关方面。假设融资约束高,若经济环境不佳,市场的需求减少,企业的经营情况较差,现金流量匮乏,难以内部融资满足研发投资;同时企业盈利和偿债能力差,导致筹集外部资金更加困难,并且研发投资未来收益性存在很大不确定性,进一步导致高外部筹资成本,企业被迫减少技术开发活动。

由于早前学者研究都基于面板数据得出顺周期性的结论。但很难断言所有行业都是顺周期性的,可能是某些占主导地位的行业的顺周期性影响了其他行业。笔者希望能具体关注汽车整车行业,从微观上验证汽车整车行业的技术研发周期呈现何种周期性。

二、我国汽车行业研发投入的周期性研究

本文选取2006-2014年沪深两市22家汽车整车上市公司为样本,取自年报披露的“研发支出”或“研发投入”等相关数据,由笔者手动整理。由于上市时间不统一,以及企业披露不完全等问题,数据有所缺漏。但是考虑到样本有限,故没有剔除样本值。

(一)研发投入密度与经济周期的相关性

经济周期是经济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企业的战略规划、成长过程和R&D投入都必须结合经济周期的波动,适时地调整发展战略。

1、CF滤波分解法

本文选取我国GDP进行CF滤波方法进行趋势分解,去除趋势项,以周期性的波动序列作为宏观经济周期波动值。研发投入密度(研发投入/总资产)是用来衡量企业R&D投入情况的重要指标。本文研发投入密度加权公式为(Xi/Ai)*(Ai/∑A),其中Ai为各企业的总资产,Xi为各企业的研发投入数值。同时考虑到总资产比营业收入更稳定,故利用各企业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作为加权值,得到2006年—2014年研发投入密度加权值。

2、趋势图分析

图1 研发投入密度与经济周期波动的趋势对比分析

图1为GDP的时间序列的时间轨迹,其中横坐标的尺度是2005至2014年的季度时间,纵坐标是GDP增长率(百分数)。2006开始美国房地产急速降温,2007至2009年全面爆发次贷危机,演变成全球金融危机,我国经济受到巨大的冲击。到2009年,我国经济跌入谷底。2010年经济趋势出现一个明显的拐点,说明我国经济反映速度较快,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刺激经济触底反弹。

比较两条趋势线可以看出,汽车整车行业研发投入密度基本呈现顺周期,2006年至2009年同降,而2010年起,我国经济缓慢复苏,汽车整车行业R&D密度也出现涨势。R&D的涨势相较于经济涨势略有滞后性。资金回转时,企业必定优先考虑生存问题,随后在资金充裕时加大R&D投入,符合顺经济周期的现金流量效应。换角度观察,2012年至2014年期间,我国经济好转。这阶段(2012-2014)我国汽车整车行业R&D投入总额的绝对值不断上升,但是比照投入密度的趋势图可见,这阶段(2012-2014)研发投入密度虽有涨幅却趋于平缓,远低于前几年涨势。分子大幅增加,计算结果反而变小,说明分母的涨幅远大于分子,或者说明分子的涨势没有跟上分母的速度。通俗来说,企业扩大规模时,研发投入的扩张速度没有跟上企业规模的扩张速度,两者的相对涨幅有所下降。

(二)研发投入密度与赫芬达尔指数的相关性

1、赫芬达尔指数

赫希曼—赫芬达尔指数(HHI)是用来测量市场集中度(垄断程度)和市场竞争程度的指标。计算公式为:

HHI指数在0—1之间,HHI越趋近1,表示该行业垄断程度越高;而HHI为0,说明该行业处于完全竞争状态。本文将2006至2014年度各个企业HHI指数纵向加总取平均,以此横向对比HHI指数,得出趋势图。(图2)

2、趋势图分析

图2显示,汽车整车行业研发投入密度与HHI指数呈现反向变动趋势,变动时点基本一致。HHI指数上升(2006至2009年)阶段,汽车整车行业的垄断程度高,市场竞争弱,R&D投入密度逐渐下降。当2010至2012年,HHI指数大幅下降,说明汽车整车行业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R&D投入密度的涨幅变大;2012至2014年,市场竞争趋于稳定,同时R&D投入密度也趋向平缓。从这三个时间段来看,两者之间确有相关性。市场竞争激烈,企业为了保持或者扩大市场占有率,必须扩大研发行为,提升自主研发能力,推动产品更新换代,以满足消费者多样的需求和更高的要求。(图3)

图2 研发投入密度与赫芬达尔指数的关系

图3 R&D投入增长率的趋势图

(三)研究发现

在研究过程中,将汽车整车行业22家企业的R&D投入的增长率,用各个企业资产占行业总资产的比值为权数,计算的加权值。运用时间序列分析的软件matlab,采用三次插值法,画出研发投入增长率的趋势。由于研发数据披露有限,不能断定其具有周期性.但是就现有数据制成的趋势图来看,研发投入增长率很可能存在一个3至4年的周期。据早前文献调查,汽车更新换代的周期在3至6年。如此,汽车整车行业R&D增长率的周期与汽车更新换代的周期有一定的重合,即在新产品开始时,研发投入会迅速增多,随后回落到正常水平。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本文经过研究发现,我国上市的汽车整车制造企业的技术研发投入,确实存在一定的周期性。以下对于R&D投入的周期性的研究结论进行详细阐述:

汽车整车行业研发投入密度基本呈现顺周期,汽车整车行业的研发投入趋势图与通过CF滤波分解法得到的经济周期的波动基本一致。经济周期的波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为市场需求的波动,经济繁荣时,汽车市场需求大,消费者购买能力强,愿意为汽车的新特性买单。企业为了保持或增加市场份额,必须积极投资研发活动,推动汽车产品的更新换代,以满足消费需求。企业研发投资需要长期的资金支持,而优越的经济环境可以确保企业内外部充足的资金来源:一方面企业获利能力强,自身现金流充裕;另一方面有利于企业成功进行债券、股票外部融资,资金充沛的银行也将放松对企业的信贷政策。反之,经济衰退期,市场需求减少,消费者没有闲钱购买汽车,已有产品卖不出去,导致资金不足甚至财务危机,企业会集中力量保生存,无多余精力专注研发;很难满足债券和IPO融资的条件;银行资金大幅减少,信贷不易,都导致企业研发资金受限。

汽车整车行业研发投入密度与HHI指数呈现反向变动趋势。研发投入密度反应企业研发投入的相对规模,而HHI指数反应市场竞争程度。如今我国汽车市场竞争加剧,虽然出现汽车生产过剩,供过于求的现象,但由于消费者对汽车特性的要求变高,而国内很多车企一味模仿技术、纯粹引进品牌,无法生产有针对性、有辨识度、有竞争力的汽车产品,大部分消费需求不能真正得到满足。同时,竞争日益激烈,若企业难以通过自主技术,打造核心竞争力,便很难在汽车市场长久立足。这就迫使车企加大研发投入,更新已有技术,自主研发新技术,打造自主品牌,研发出满足市场所需、具有自我特色的汽车产品。

汽车整车行业R&D增长率的周期与汽车更新换代的周期可能存在相关性,但由于所能搜集的研发数据有限,年度区间太短,无法肯定。若两者存在相关性,管理者可以利用两者之间的规律,对资金管理做到有的放矢,根据周期性,合理配置人力、财力等资源,新周期开始前,保证有充足的资源保证研发活动的后续进展。同时,政府可以放宽这期间的税收政策或融资政策,给予资金支持。

(二)建议

政府应该重视企业研发活动与经济周期的相关关系。当宏观经济衰退时,企业研发力度下降,此时政府应该实行必要的政策支持。目前中国政府对大中型企业研发经费的支持仅占政府总研发经费的7%,而美国超过30%。因此,政府必须加大对我国车企的支持力度。从企业融资方面,政府可以放宽IPO限制;鼓励融资担保体系的建设与完善。从资金支持方面,加强政府财政专项资金的引导,积极提供信贷支持。

经济周期的波动性要求企业具有前瞻性。而车企最需要关注的是结论2的市场竞争加剧和结论3的产品周期相关性。市场竞争加剧,企业必须想方法在现有的企业条件下,扩张研发规模,吸纳研发人才。其次,如果研发投入与汽车的更新周期确实存在相关性,企业就应该事先做好资金规划,保障研发初期的质量。建立立和完善技术研发机构,保障基础设施建设,机构内部划分合理;企业设置专项研发基金,基金有最低限额,上限可根据企业现金流的设定,不能本末倒置影响企业生存。研发人员通过申报项目,企业批准研发经费,从而保证研发活动的持续性。企业内部要建立人才成长机制,定期对技术人才进行培训。结合产品周期性,可选择在新一轮周期开始前,开展专家培训。

[1]汤谷良,赵玉涛.反周期投资:危机当下的理性财务战略[J].财务会计,2009,(18):34-39

[2]蔡永英.论我国技术创新的周期特征[N].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0,(01):28-35

[3]关勇军,洪开荣.中国上市企业R&D投入的周期性特征研究——来自深圳中小板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的证据[J].科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2,33(9):83-90

[4]康志勇.融资约束、政府支持与中国企业研发投入[J].南开管理评论,2013,(05):23-34

[5]秦天程,张铁刚.上市公司R&D投资周期性研究[J].数理统计与管理.2015,(03):24-32

[6]周艺艺,平新乔.产品市场的竞争与企业研发[J].产业经济论,2007,(6):20-39

猜你喜欢

经济周期周期性整车
基于六自由度解耦分析的整车悬置设计
慢速抗阻训练:周期性增肌的新刺激模式
经济周期调整
美国经济数据背后:“拉长”的经济周期
数列中的周期性和模周期性
跨越经济周期,中国企业如何创新成长
一类整数递推数列的周期性
经济周期视角下的可燃冰干热岩革命
基于扩频码周期性的单通道直扩通信半盲分离抗干扰算法
整车低频加速噪声研究及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