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胰岛素治疗危重症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临床研究

2017-06-17孙发展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15期
关键词:危重症

孙发展

【摘要】 目的 研究强化胰岛素治疗危重症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临床效果。方法 114例危重症应激性高血糖患者, 采取数字随机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57例。对照组采取胰岛素治疗, 观察组采取强化胰岛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抗生素使用时间为(12.9±2.4)d、呼吸机使用时间为(9.3±3.7)d、住院时间为(14.9±3.1)d、胰岛素使用量为(50.3±12.3)U、ICU入住时间为(9.8±3.7)d, 均优于对照组的(15.1±3.0)d、(12.1±4.4)d、(16.9±3.4)d、(59.6±11.1)U、(16.7±4.6)d,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为3.51%、院内感染率为5.26%、死亡率为7.02%, 均低于对照组的15.79%、22.81%、21.05%,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强化胰岛素治疗危重症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临床效果显著, 并且应用安全, 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 强化胰岛素;危重症;应激性高血糖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15.073

危重症患者处于应激状态下容易出现应激性高血糖, 而应激性高血糖可能带来多方面的危害, 包括损伤器官功能、导致脏器缺血、增加感染风险等, 甚至引起患者死亡, 因此一般利用胰岛素对患者血糖水平进行控制[1]。本研究观察强化胰岛素治疗危重症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7月~2016年6月收治的危重症应激性高血糖患者114例, 采取数字随机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57例。观察组中男36例, 女21例, 年龄18~78岁, 平均年龄(47.2±10.3)岁, 平均静脉血糖(15.8±

1.5)mmol/L;危重症:脑血管意外8例, 胰腺炎7例, 恶性肿瘤10例, 严重烧伤5例, 颅脑外伤9例, 有机磷中毒7例, 重症肺炎11例。对照组中男38例, 女19例, 年龄18~75岁, 平均年龄(46.7±9.6)岁, 平均静脉血糖(15.4±1.7)mmol/L;危重症:脑血管意外9例, 胰腺炎6例, 恶性肿瘤11例, 严重烧伤4例, 颅脑外伤10例, 有机磷中毒5例, 重症肺炎1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本组采取胰岛素治疗, 在患者入院住入ICU后, 抽取患者静脉血, 检测患者血糖, 当患者血糖水平>11.7 mmol/L的时候, 给予1~2 U/h胰岛素, 使用微量泵进行静脉泵入, 24 h监测血糖, 保持血糖控制在10.1~11.1 mmol/L, 可调整胰岛素的泵入速度。

1. 2. 2 观察组 本组采取强化胰岛素治疗, 在患者入院住入ICU后, 抽取患者静脉血, 检测患者血糖, 当患者的血糖水平>6.1 mmol/L的時候, 给予1~2 U/h胰岛素, 使用微量泵进行静脉泵入, 24 h监测血糖, 血糖≤6 mmol/L的时候, 停止胰岛素继续泵入, 24 h血糖保持4.4~6.1 mmol/L。

1. 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抗生素使用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时间、胰岛素使用量、ICU入住时间及低血糖、院内感染、死亡发生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抗生素使用时间为(12.9±2.4)d, 呼吸机使用时间为(9.3±3.7)d, 住院时间为(14.9±3.1)d, 胰岛素使用量为(50.3±12.3)U, ICU入住时间为(9.8±3.7)d;对照组抗生素使用时间为(15.1±3.0)d, 呼吸机使用时间为(12.1±4.4)d, 住院时间为(16.9±3.4)d, 胰岛素使用量为(59.6±11.1)U, ICU入住时间为(16.7±4.6)d。观察组患者抗生素使用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时间、ICU入住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胰岛素使用量少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低血糖、院内感染及死亡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低血糖2例, 低血糖发生率为3.51%, 院内感染3例, 院内感染率为5.26%, 死亡4例, 死亡率为7.02%;对照组低血糖9例,

低血糖发生率为15.79%, 院内感染13例, 院内感染率为22.81%, 死亡12例, 死亡率为21.05%。观察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院内感染率、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应激性高血糖是危重症患者常出现的风险, 应激性高血糖会导致大量胰岛素抵抗分泌, 以及过度释放负调节激素, 引起患者酸碱失衡、水电解质紊乱, 出现昏迷和酸中毒。同时还对免疫功能有所影响, 增加感染的发生风险[2, 3]。另外其也可对器官功能造成较大损害, 引起重要器官缺血, 具有较大的危害, 甚至可能危及患者生命, 因此适宜的血糖控制措施十分重要[4, 5]。

常规胰岛素治疗是在24 h内将患者血糖控制在10.1~11.1 mmol/L, 但实际应用中, 仍然有较高的应激性高血糖出现风险, 而本研究观察中的强化胰岛素治疗则是指将患者血糖保持在4.4~6.1 mmol/L的水平, 这样做的好处在于患者血糖波动幅度很小, 可有效避免应激性高血糖的发生。而强化胰岛素治疗是否会增加抗生素以及胰岛素的用量也十分重要, 同时其安全性也值得探讨, 是否较常规胰岛素治疗有着更高的低血糖发生风险也是研究观察的要点。本研究结果结果显示, 观察组抗生素使用时间为(12.9±2.4)d、呼吸机使用时间为(9.3±3.7)d、住院时间为(14.9±3.1)d、胰岛素使用量为(50.3±12.3)U、ICU入住时间为(9.8±3.7)d, 均优于对照组的(15.1±3.0)d、(12.1±4.4)d、(16.9±3.4)d、(59.6±11.1)U、(16.7±4.6)d,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为3.51%、院内感染率为5.26%、死亡率为7.02%, 均低于对照组的15.79%、22.81%、21.05%,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强化胰岛素治疗危重症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临床效果显著, 并且应用安全, 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贾程之, 徐良德, 王娟. 强化胰岛素治疗危重症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临床观察.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12, 19(2):71-72.

[2] 关国宏, 黄宝强, 肖杰扬, 等. 强化胰岛素治疗危重症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临床研究. 中国当代医药, 2013, 20(17):82-83.

[3] 唐飞舸, 江华, 康焰. 短期强化胰岛素治疗对重症病人应激性高血糖的调控. 肠外与肠内营养, 2006, 13(5):299-301.

[4] 陈文杰. 强化胰岛素治疗 ICU 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疗效分析. 医学美学美容(旬刊), 2015(4):186.

[5] 李瑞国, 方宏梅. 强化胰岛素治疗危重症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临床疗效观察. 河北医学, 2014(4):605-607.

[收稿日期:2017-02-24]

猜你喜欢

危重症
ECASH模式在预防危重症患者ICU后综合征中的效果评价
分析PDCA循环管理在ICU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
危重症患者行连续性血液净化的护理干预措施及实施效果观察
预见性护理干预对ICU危重症患者压疮的预防效果观察
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进展
丙氨酰—谷氨酰胺对危重症患者肠屏障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血小板减少对心内科危重症患者预后影响
陈镜合教授现代中医的学术思想在危重症中的应用举隅
小剂量多巴胺在危重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中的应用
危重症患者行一次性动脉采血兼做血常规和血生化检查的意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