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剖宫产不同胎盘娩出时间对产妇凝血功能、纤溶指标的影响

2017-06-17俞萍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15期
关键词:凝血功能剖宫产

俞萍

【摘要】 目的 研究探讨剖宫产不同胎盘娩出时间对产妇凝血功能、纤维蛋白溶解(纤溶)指标的影响。方法 146例行剖宫产产妇, 按照胎盘娩出时间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73例。观察组产妇待胎儿娩出5 min后娩出胎盘, 对照组产妇待胎儿娩出后立即剥离胎盘, 对比两组产妇的胎盘娩出时间、出血量、凝血功能及纤溶指标。结果 观察组产妇的胎盘娩出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术中出血量、产后2 h、24 h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凝血功能、纤溶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2.16±0.86)d、住院治疗时间(6.28±1.94)d短于对照组患者的(4.62±1.19)d、(12.05±2.03)d, ,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胎儿娩出5 min后剥离胎盘, 能够改善产妇的凝血功能与纤溶指标, 减少产后出血量。

【关键词】 剖宫产;胎盘娩出;凝血功能;纤维蛋白溶解指标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15.036

胎盘娩出时间会影响产妇的产后出血量, 产后出血是产妇生产时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容易危险产妇的生命安全, 产妇凝血功能及纤溶指标是诱发产妇产后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1]。因此, 本文研究探讨剖宫产不同胎盘娩出时间对产妇凝血功能、纤溶指标的影响, 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于本院行剖宫产产妇146例, 纳入标准:单胎妊娠、胎盘位置正常;排除标准:凝血功能异常、妊高症、肝肾器官功能异常等患者;本次研究均征得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及产妇家属的同意, 并与产妇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将产妇按照胎盘娩出时间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73例。观察组年龄21~36岁, 平均年龄(27.36±4.45)岁, 孕周38~41周, 平均孕周(39.34±1.23)周;对照组年龄22~37岁, 平均年龄(27.87±

4.23)岁, 孕周38~41周, 平均孕周(39.42±1.56)周。两组产妇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观察组产妇待胎儿娩出5 min后娩出胎盘:胎儿娩出后使用10 U缩宫素宫壁肌内注射, 按摩子宫, 5 min后缓慢牵拉脐带协助胎盘娩出。对照组产妇侍胎儿娩出后立即剥离胎盘:胎儿娩出后使用10 U缩宫素宫壁肌内注射, 按摩子宫随即牵拉脐带娩出胎盘[2]。

1. 3 观察指标[3] 观察两组产妇的胎盘娩出时间、出血量、凝血功能及纤溶指标, 包括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D-二聚体(D-D)。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产妇胎盘娩出时间、出血量比较 观察组产妇的胎盘娩出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术中出血量、产后2 h、24 h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产妇凝血功能、纤溶指标比较 观察组产妇PT、TT、APTT、D-D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FIB、HGB、PLT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3 两组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治疗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2.16±0.86)d、住院治疗时间(6.28±1.94)d短于对照组患者的(4.62±1.19)d、(12.05±2.03)d,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凝血系统通过体内一系列复杂的反应, 最终使凝血和抗凝机制在体内达到一个平衡。当各种原因引起的凝血因子增高或被活化和抗凝因子减少, 最终使凝血和抗凝机制紊乱[4]。妊娠是妇女一段特殊的生理过程, 血液常处于一种生理性高凝状态, 由于妊娠和分娩的生理需要, 孕妇凝血指标随孕期的增加将会有较大的变化, 妊娠期间凝血酶生成增加需要纤溶蛋白活性增加来保持凝血系统平衡[5]。产妇凝血功能障碍是导致产妇出血、威胁产妇生命的主要因素之一[6]。止血功能是由血小板、凝血系统、纤溶系统和血管内皮系统等的共同作用来完成, PT主要是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统功能, APTT是内源性凝血因子缺乏最可靠的筛选试验, FIB是凝血因子Ⅰ, PT、APTT、FIB三者能够在临床上筛查患者凝血机制是否正常。D-D是交朕纤维蛋白特异的降解产物, 它的生成或增高反映了凝血和纤溶系统的激活。

本文研究探讨剖宫产不同胎盘娩出时间对产妇凝血功能、纤溶指标的影响,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产妇的胎盘娩出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的术中出血量、产后2 h、24 h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PT、TT、APTT、D-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FIB、HGB、PL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结果表明, 在胎儿娩出后立即剥离胎盘, 可以减少子宫肌层螺旋小动脉扭曲, 導致子宫-胎盘血窦开发, 延长血小板聚集事件, 造成产妇产后出血量增加;在胎儿娩出5 min后剥离胎盘, 符合子宫收缩规律, 能够有效关闭血窦, 减少术中、术后出血量。同时, 在胎儿娩出5 min后剥离胎盘, 产妇的凝血指标水平降低, 纤溶指标水平升高。

综上所述, 在胎儿娩出5 min后剥离胎盘, 能够改善产妇的凝血功能与纤溶指标, 减少产后出血量。

参考文献

[1] 毛晓红, 董虹华, 余玲玲, 等.不同胎盘剥离方式对剖宫产术中和术后各指标的影响.中国乡村医药, 2015(10):37-39.

[2] 刘叶, 张文亮, 王娜, 等.剖宫产不同胎盘娩出时间对产后出血量的影响.医学研究杂志, 2016, 45(7):56-58.

[3] 房文佳.第三产程脐带放血对胎盘剥离及产后出血的影响.齐鲁护理杂志, 2013, 19(8):124, 封3.

[4] 颜建英, 徐霞, 徐榕莉, 等.产后出血不同时段出血量的危险因素分析.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2, 28(3):201-204.

[5] 张敏, 孙杰.产妇产前凝血及纤溶功能检验价值分析.中外医学研究, 2013(17):49.

[6] 吕小英, 骆园园, 吴伟鑫, 等.凝血及纤溶指标检测与产后出血的关系研究.临床军医杂志, 2012, 40(2):409-410.

[收稿日期:2017-02-22]

猜你喜欢

凝血功能剖宫产
麦角新碱联合缩宫素在高危妊娠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剖宫产后怎样加强护理
妊娠期连续细致化护理对高危妊娠初产妇不良情绪及对剖宫产率的作用
放弃不必要的剖宫产
手术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监测的临床意义
中医药对于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及血小板囊泡分泌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氯吡格雷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对急性脑梗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观察
探讨凝血功能检测对手术患者的临床意义
小剂量肝素对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及血小板活化水平影响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38例回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