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共享金融的发展路径与监管研究

2017-06-11梁本波

中国商论 2017年28期
关键词:互联网+互联网

梁本波

摘 要:互联网环境下,共享金融对于传统金融造成的影响逐渐表现出来。在共享金融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金融对于资金的供给、需要以及金融机构产生了影响,在“互联网+”背景下,建立金融共享的硬件,同时建立对应的运作平台。本文在行业的自律、主体的监管以及日常的监测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表达了对“互联网+”背景之下的共享金融具体的监管方式。关键词:“互联网+” 共享金融 监管研究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10(a)-036-02

共享金融是在经济共享的背景之下诞生的,同时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中央提出了以“十三五”的主要发展理念就是“共享”,共享经济是在云计算以及互联网和其他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实现了资源的共享,将信息传播给需要的人[1]。本文通过对“互联网+”背景下的金融共享的发展以及监管进行叙述,对共享金融的特点进行了总结,同时也提出了对应的监管思路。

1 共享金融的相关背景和内涵

1.1 背景

共享金融在共享经济的环境下诞生,实际上就是通过中介将资金的供给方和需求方进行了调配,这与传统金融机构的资金调配方式不一样[2]。实现共享金融就是脱离了原来的传统金融,实现了资金的供给方与需求方的调配。

1.2 内涵

共享金融的主体包括供给方、需求方,还有金融机构。从整体来看,对传统金融产生影响的主要原因是第三方造成的,需求端与供给端都是在金融机构的调配之下实现的。传统的金融受到时间和成本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了资金配置不够合理,最后出现了各种的问题[3]。比如农民和小型的企业收入比较低。但是共享金融的出现恰巧解决了这些问题,帮助弱势群体解决了困难,实现了资金供给多样性。

2 “互联网+”背景下共享金融未来的发展方向

借助于“互联网+”技术,共享金融实现了供求双方之间的直接匹配。同时跟传统金融相比较,我们会发现共享金融具有以下几个优点:第一,推动普惠金融的发展;第二,与传统金融的脆弱性缺点互补;第三,将融资的成本成功地降低。在“互联网+”背景下,如何实现共享金融的发展,未来共享金融的发展方向是非常重要的。该文章主要是从以下三个方面对“互联网+”背景下的共享金融发展方向进行了阐述。

2.1 “互联网+”的金融技术

共享金融的发展主要是依靠计算机技术,尤其是像云计算和大数据以及相关的网络技术,这些技术为共享金融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同时实现了金融与技术的融合发展,进而生成了现有的硬件。“金融云”就是云计算技术与金融相融合的产物,具有运算快和服务周全的优势,将相关的数据采集之后上传到云中心,通过相关的技术手段进行计算,最后实现数据重组,给客户提供出更加可靠的服务,同时减少了成本的投入。通关相关的事例,我们发现金融的发展离不开互联网技术,在整個发展过程中,计算机技术对传统的金融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同时我们发现,如果没有“互联网+”技术作为金融的技术支持,将很难实现共享金融。

2.2 构建共享金融的平台

传统的金融无法满足客户的需要,因此我们必须要对金融共享的运作平台进行调整,将传统金融的缺点弥补一下。共享金融平台的作用主要是:第一,实现平台的经济功能,包括正外部性与多归属性两种情况。第二,重构了互联网金融共享平台,进一步延伸了产业链。第三,实现了“互联网+”与产业的融合发展。产业融合的过程中有很多问题,通过金融平台不仅降低了交易的成本,而且实现了供求双方的长期合作,为构建“互联网+”背景下的新型金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3 构建股权融资的发展平台

传统金融不仅是资金的供求与共享金融有差异,在融资的方式和结构上也存在差别。传统金融仅以债务融资作为主要业务,这种融资方式仅适用于信息不一样的情况下,通过商业银行来进行,但是这样的融资方式对于需要的人来说压力过大[4]。但是,共享金融却是以股权融资作为主要业务,股权融资这个平台的构建方便了资金的供给者与需求者两者之间的交易,不仅满足了需求者的资金需要,同时也减少了需求者的债务压力;同时,这个平台的出现满足了供给者多样化投资的需求。

3 “互联网+”背景下的共享金融监管研究

通过对共享金融的研究,我们发现“互联网+”背景下的共享金融对于传统金融的缺点做出了有效的弥补。但是想要实现共享金融的健康和持续发展,我们还需要注意其他方面的一些问题。

3.1 树立健全开放的监管理念

从牌照管理的监管方式转向备案制管理。传统金融机构采用的是牌照管理,与共享金融之间在本质上就存在区别,继续采用牌照管理的方式对共享金融的发展会产生影响,满足不了共享发展状况下的需求[5]。同时对未来共享金融的发展也会造成影响。采用备案制管理模式,能够实现共享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创新,对公司和金融平台的信息进行备案和存档,工作的主体就从原来的审核上升到对平台的日常监管。同时我们还可以依靠“互联网+”等相关的技术监管方式,对共享金融平台以及相关的金融机构做好日常管理。

3.2 对监管方法进行创新

对共享金融的市场进行事中监管,在事前做好风险防范,将危险降低到最低。首先,实现透明化、公开化的金融平台手续办理;其次,将金融平台的构建和注册成本提高,避免出现不良商家[6]。在整个事件运行的过程中做好监管十分重要,将相关的管理机制进行完善,发现风险时及时上报到监管部门。

3.3 构建共享评级体系

将金融共享的平台进行分级管理,实现金融共享平台各个方面的监管。主要是规模、信用以及风险评估等几个方面,构建一个共享评级的平台,根据平台的风险对其进行分类,可以从A到E分为五个级别,由A到E的风险等级依次降低,A的风险等级是最高的。通过分级管理金融平台,可以对金融平台的风险进行考核,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风险防范,将金融平台的损失降到最低,实现共享金融的安全发展。

3.4 构建共享金融平台以及信息定期公布机构

在美国,对于P2P的行业监管十分严格,P2P网络信贷的手续十分复杂,但是必须要透明化公开化地公开P2P的相关信息,除此之外,还要具备高额的注册成本,这些都是P2P建立所必须要具备的。如若无法满足,将无法进入P2P的市场。同时在后期的运行过程中,也需要做到信息公开化,而且美国的SEC对P2P网络借贷平台的所有收益凭证和借款信息都要进行公开,而且信息发生变化时也要及时进行更新[7]。因此,相关的监管部门,应该严格要求共享金融平台以及相關的金融机构对信息进行定期公开,将相关机构的信息做到公开化,取得资金供需两方的信任,避免了双方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同时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信息作为选择的依据。

3.5 掌控共享金融平台以及金融机构的风险

监管部门应该要求共享金融平台本身以及金融机构建立自身的风险评估部门,对自己行业风险进行掌控,同时根据相应的收益以及风险进行平台管理。监管部门应该加大对共享金融产品市场的监管,对于一些收益颇高的产品做好动态监测,对参与者以及投资者进行调查,将金融风险降到最低,避免发生金融事故。

3.6 共享金融平台以及金融机构需要学会自律

对共享金融的监管不仅是监管主体和对象两者之间的关系,对共享平台的监管是建立在监管对象自身的基础上,需要平台本身做好自律工作。同时在相关的金融监管部门引导下,共享金融的平台和机构之间建立一个行业协会,对平台进行监管,这也是未来金融共享平台和机构的一个发展趋势。对平台和机构的道德底线以及发展理念还有行为进行规范,通过行业协会对相关的金融共享平台和机构进行管理,对那些失信的共享平台和机构进行惩罚和公开,将其从这个行业里驱赶出去,对于行业黑幕绝不姑息,实现共享平台和机构的健康发展。

3.7 加大对共享金融平台的监测力度

监管主体需要对共享金融平台和金融机构建立一个完善的监管体系,加大对金融平台的监管力度和监管投入。对于日常监管的指标和要求设定之后,随着监管的逐步推进,可以将共享金融平台的监管工作归到央行的征信系统当中,对于参与“互联网+金融”的参与者的征信进行记录和存档,同时全面针对共享平台的清单进行负面管理。可以对各种共享平台的门槛进行设置,进一步优化共享平台的金融环境,对于共享平台的日常监测加大投入,在事前做好风险管理,有效地规避风险,避免在金融共享平台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互联网+金融”平台逃跑的现象,避免对共享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造成恶劣的影响。

3.8 构建和完善共享金融平台和金融机构的保险制度

为了保证供需者之间的利益和交易,实现共享金融平台的有效监管和健康发展,我们可以借鉴各个大型商业银行的管理方式,对我们的平台资金提供者和需求者进行管理。对于资金的供给者可以采用保险制度,保证供给客户在“互联网+”背景下,能够享受到共享金融的好处,同时我们应该根据共享金融平台的风险等级进行保险制度的实施,避免出现金融损失。

4 结语

根据本文的相关内容,我们可以看出,传统金融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已经无法满足现在资金供给者和资金需求者的需求了,甚至是影响了两者之间的交易。而共享金融的出现仿佛是应运而生,不仅有效地促进了两者之间的交易,更是弥补了传统金融的缺点,同时在“互联网+”背景下,各种网络技术的相互融合促进了共享经济的发展。但是在共享金融取得发展成效的同时,也存在很多的风险,为了规避风险,促进共享金融的健康发展,保证供需者之间的交易不受到损害,监管主体需要以身作则,对共享金融平台进行监管,监管主体的监管力度在共享金融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监管主体有效的监管力度保证了共享金融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郑联盛.中国互联网金融:模式、影响、本质与风险[J].国际经济评论,2014(5).

[2] 李二亮.互联网金融经济学解析——基于阿里巴巴的案例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5(2).

[3] 铆粱骞.普惠金融的国外研究现状与启示——基于小额信贷的视角[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4(6).

[4] 袁博.互联网金融发展对中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3(12).

[5] 王馨.互联网金融助解“长尾”小徽企业融资难问题研究[J].金融研究,2015(9).

[6] 陈银娥.中国普惠金融发展的分布动态与空间趋同研究[J].金融经济学研究,2015(6).

[7] 胡文涛.普惠金融发展研究:以金融消费者保护为视角[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5(1).

猜你喜欢

互联网+互联网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