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师要“镀亮”自己的语言

2017-06-08马玉英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7年24期
关键词:教学语言语文教师优化策略

马玉英

【摘要】语文是针对母语的教学,小学语文教师首先应该“镀亮”自己的语言,才能胜任学科教学。本文从实践出发,针对小学语文教师语言如何更加准确,如何充满趣味,如何对接实际,如果饱含情感,如何励志向上等五个方面分别阐述,给语文教师锤炼语言做了有益的指引。

【关键词】语文教师 教学语言 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4-0288-01

课堂是教师教育与学生受教育的最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则是沟通教师与学生心理、教会学生知识、培养学生

能力的一种最基本、最直接、最常用的教学工具,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如何教学生学好母语,培养其良好的思想和行为习惯?

一、语文教师要做到用语准确

我们生活在中国,就应该更好地学习和运用好我们的祖国文字。再根据我们的汉语言文字的特点来说,一词多意的现象举不胜举,句子的感情色彩变化无穷。因此,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注重每一句话,准确运用好每一个字词,决不能似是而非、莫棱两可。如,教师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大海是什么颜色?此时全班学生齐声回答:“蓝色”,教师立刻给学生沉重的一棍:“不是”正因为“不是”二字,使全班学生激情低落,而且个个学生都感到茫然,其实对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大海是蓝色的已在他们头脑里根深蒂固,此时教师又接着说:“大海还可能是白色、红色的,”顿时,全班鸦雀无声,个个学生都双目盯着教师,好奇地等待教师的答案,使这堂课顺利导入新课,(而且这堂课比较成功),课后笔者给这位教师这样评道:“导入新课很成功,但有一字之差,就因为这一字,违背了我们的语文课教学语言的准确性,若在"不是"的中间加上一个"都"字,意义就不同了,”所以,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一定要精心锤炼语言,注重每一字一句的准确运用,才能使语文课堂教学更加完美。

二、语文教师要让语言充满趣味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经验的语文教师总是善于把握学生的好奇心,特别是小学生,他们的心灵充满了童真、童趣,而他们的主观意识雙比较弱,缺乏自觉性和自控能力,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凭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做事。因此,我们就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心理,激发他们的兴趣,使他们把兴趣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产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如某个学生喜欢种花,他可能不需要老师的指引,就可以想方设法把花种好,假如老师强求他种树,那效果就和种花截然不同了,如果老师稍加导引说,“种上的这棵树可以开漂亮的花”,这样不但可以引导学生去种好树,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衔接思维能力,效果就肯定很好,如要教学中《猴王出世》一文时,可以这样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看过电视《西游记》吗?(大多数学生都可能看过),那你们觉得哪个人物最有趣呀?(大多数学生可能说孙悟空)那你们想知道孙悟空的来历吗?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文《猴王出世》你们就知道了。通过这样的导入,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因此,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善于用激趣的语言。

三、语文教师的语言要对接实际

这一点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语文教师的语言要与知识对接。语文知识本身是相互连贯的,从知识宏观构成来说,是从简单到复杂,从感性到理性;从微观构成来说,是从字到词,从词到句,从句到篇,其次从学生的认知来看,是按从认识到处理到应用,到再认识再处理……的模式循环提高的,从而完成知识到能力的转化。另一方面,教师语言要与学生个体差异对接。一个班集体的学生的知识基础、技能基础、见识面的广度和先天带来的因素都是参差不齐的,作为教师来说,不但要把语文文化知识科学地传授给学生,最重要的是要把握学生个体,即因材施教,正如爬楼梯一样,上得了第一梯的学生,教师就引导他爬第一梯,上得了第二梯的,教师就引导他爬第二梯,绝不能一把尺子量到底。因此,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针对不同知识,针对不同的学生,甚至针对不同的时间、地点运用好教学语言。

四、语文教师的语言要饱含情感

小学生都具有向师性,他们特别能希望与教师友好接触,但又常常有惧怕心理,只有教师用情感去敲响他们的心扉,去开辟他们的思维空间,这样相对于生搬硬套的方法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学课堂作为一个弱势群体的场所,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学生性格理念的形成乃至对学生今后人生的选择,课堂都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显然,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为学生的性格、理念及人生道路的形成和选择制定了航标,而学生会不假思索地沿着这条航线行驶,因为他们的心中,老师是神圣的,老师指的路就是他们应该且必须走的路。所以,教师

就要利用好课堂语言多给学生升温,促使并培养学生乐观积极向

上的精神和优良作风的形成。因此,我认为如果把教师比喻成一

棵盛开的桂花树,那学生就是一群蜜蜂,散发的香气越浓,吸引的蜜蜂也越多,此时的蜜蜂会不辞辛劳的、拼命的采蜜、酿蜜。

五、语文教师的语言要励志向上

教师的任务是要传道、授业、解惑,这主要是通过语言来完成,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指出哪些做法是较好,哪些做法是不恰当的,应当怎样做,也就是说,教师的语言要能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的进步与提高。如果教师一味给学生找不足,就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反之,如果多给学生一些鼓励性的语言,想方设法发掘学生的亮点,那效果就更佳了,哪怕是一个细微的优点,教师都要给予表扬和鼓励。但是,只是表扬和鼓励会让学生得意忘形。那么,我们采取怎样的办法来指正学生的缺点和错误呢?可以采用“打一耳光鞠一躬”的办法,即在表扬和鼓励的同时,用亲切、委婉的语言,用建议的语气提醒学生,既达到指正的目的,又不会伤害学生的自信心。

参考文献:

[1]常影.小学教师教学语言发展的叙事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6.

[2]陈婷婷.优秀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4.

[3]寸汝花.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探微[D].云南师范大学,2009.

猜你喜欢

教学语言语文教师优化策略
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
新常态下教师进修学校语文教师培训模式的分析
做一名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语文教师
企业重大风险确定及管理建议的研究论述
如何为我们的教学语言插上飞翔的翅膀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