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地理“支架式教学”特色支架的建构

2017-06-08朱文忠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7年24期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建构支架

朱文忠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4-0185-02

“支架”原意为建筑行业中的“脚手架”,在这里用来形象地描述一种教学方式。知识被看作是一座建筑,学生的学是在不断地、积极地建构着自身的过程;而教师的教则是一个必要的、最初的“脚手架”。在教师的支持、协助、引导下,学生自己顺着脚手架攀爬向上,获取知识,不断构建自身、不断建造新的能力。

在“支架式”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建构活动的主体。而教师的角色则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建构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促进者。教师的关键不在于教,而在于导,是引领者、帮助者和推动者。老师最大的作用就是适时、适当、适度介入,给学习者搭建一个又一个促使其进步的台阶,让学生拾级而上,最终达至学习目标的完成。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实施“支架式教学”,设置和运用支架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也是获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针对地理学科的突出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我们可以构建出丰富而极具鲜明地理色彩的支架。

一、图式图示法

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地图是高中地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地理知识的主要载体。但是学生手中的地图册或者课本里的地图,大部分内容庞杂、头绪纷繁、详略不分。图式图示既简单、明了,又重点突出、去枝留干,还易记易懂。所以,图式图示是我们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可以大量设置运用的良好支架。

例如等值线的复习,根据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由浅入深,逐渐拓展,最终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

给出支架:通过判读等值线图式,了解其意义。

1.若等值线a>b>c>d,M、N处等值线的弯曲方向有什么不同?(M处由大向小弯曲,N处由小向大弯曲)

2.沿L截面看,M、N处有什么不同?(M中间低,N中间高)

3.若等值线分别为等高线、等压线、海洋上的等温线。则图式分别表示什么?(山脊、山谷;高压脊、低压槽;暖流、寒流)

4.M、N处的地理意义有什么?

(山脊:会形成分水岭;山谷:易形成河流。

高压脊:气流下沉,降水少、干燥、晴朗;低压槽:气流上升,多云、雾、降水。

暖流:增温增湿;寒流:减温减湿)

二、空间定位法

空间性是地理事物的本质特点,几乎所有的地理事物,都可以落实到特定的空间位置上。所以,空间定位是学习地理不可缺少、必须具备的技能。但是空间定位有容易有艰难、有简单有复杂、有浅显有深奥。所以,在地理课堂的教学中,选取不同角度的空間定位作为教学的支架,是我们课堂上经常遇到而且不能回避的。在“三圈环流”的教学中,空间定位的不断变化就是教学中的难点。理清空间位置变化的脉络,有序转换教学支点,是突破教学难点的关键:

以北半球为例,分析“三圈环流”的形成、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支架1:ABCD四地的纬度位置。

支架2:ABCD四地垂直方向上的空气运动方向→近地面气压带及其不同成因。

支架3:ABCD四地之间近地面空气运动方向→风向及风带的形成。

三、乡土例证法

乡土材料、乡土事象,是学生非常关心、非常乐见的东西,大家都颇为熟悉。在课堂上引入这些例证,学生往往兴趣勃发、探究欲望强烈。把乡土地理与学生所学知识连接起来,建构教学支架,其效果显而易见。

四、非常辨析法

在这里,“非常”意思是指“非同平常,与平常、一般所说不同。”

地理是一门历史悠久,积累丰富经验的学科。但是在漫长的历史积累中,由于人们受知识所限,其经验和判断可能会存在谬误。地理是阐述大家周围境况的知识,不少涉及的现象是学生耳熟能详的。有些大家以为是常识的东西,大部分人的理解其实是错误的,甚至是相反的。同时对有些现象,不少学生大都熟视无睹,不求甚解。老师如果应用学生已知的地理知识去解析、辨别、论证,最能让学生惊奇心大起、兴趣浓厚、印象深刻。

如相当多的学生会认为“越是肥沃的土壤,生长力越强”,但是,“我国东北黑土肥沃,南方红壤贫瘠,为什么南方的树木生长却比东北茂盛?”

支架:“肥沃”与“肥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辨析:肥沃的程度取决于有机质的多少,肥力还跟热量、水分有关。南方虽然土壤贫瘠,但是水热条件却比东北优越。

五、关联框图法

地理原理告诉我们,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所以,很多地理事象都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关联。地理教学中,用框图示意相关地理事物的关联是老师经常采用的方法。作为学生学习的支架,同样有简单明了、脉络分明、关联清晰等效果。

如地壳物质循环教学:

支架:示意图中框架代表不同的岩石,箭头表示岩石之间的关系。

问题:地壳不同的岩石之间是如何转化的?

六、表解对比和归类法

表解对比和归类是地理课堂上老师常讲常用,学生易学易用的方法。用表解对比和归类法构建支架,老师可以大量使用和灵活掌握。

对比经常以正反对比、异同对比两类为主,这两种方法很容易让学生找到知识的关键和要点。并且因为对比强烈,学生对地理概念和原理更容易区分、辨析、记忆、理解。如气旋和反气旋的教学。

七、要素分解和组合法

很多地理事物都是在多种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下形成的,所以要素分解和组合法最容易找出地理概念和地理原理的关键所在、突出的要点和内在规律来。这种方法也是地理课堂上老师和学生常用的方法,适用的地方相当广泛。

支架式教学是素质教育理念的衍生和发展,它与传统教学最大的不同,就是重点关注培养学生正确转换和处理地理知识能力的过程。教学的重心是培养学生能力、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积极主动地建构自我学习的框架。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性格特点的充分了解,是教师设置好的教学支架的前提条件。

猜你喜欢

支架式教学建构支架
支架≠治愈,随意停药危害大
给支架念个悬浮咒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前门外拉手支架注射模设计与制造
建构游戏玩不够
大学英语听力中支架式教学模式探索
“支架式教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星敏感器支架的改进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