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菜北上”遇卖难新利润空间在哪里

2017-06-07操戈,邓卫哲

农民文摘 2017年4期
关键词:圣女瓜菜黄瓜

2017年元旦前,海南省三亚市崖州区的4000多亩黄瓜刚上市就卖不出去了,价格低到150块钱一车都没人要,甚至有农户让人摘去喂牛喂羊,只要免费拉走就行。在当地政府多方邀请客商、采取补贴运销等措施后,市场价格回到7毛多一斤,但菜农仍然难以收回成本。

这几年,海南冬季瓜菜价跌滞销的现象愈发频繁,农民也越来越摸不清市场规律。如何把准市场需求,跳出“丰产不丰收”的怪圈?

困境 与内地大棚菜撞了车

据三亚市农业局分析,此次崖州区黄瓜滞销的原因,一是去年海南天气好、气温高,普遍增产丰收;二是内地大棚黄瓜同期上市,由于海南运输成本较高,客商大幅减少。

“十年前,每年12月到次年5月,内地基本没啥菜,海南不管种什么都好卖。”来海南从事瓜菜种植和运销多年的海南新发地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李新成坦言,谁都知道冬季种菜挣钱多,在冬季高菜价驱动下,内地大棚蔬菜面积逐年增加,海南冬季瓜菜的“空档期”被不断压缩,优势逐渐变弱。

李新成称,根据北京新发地市场统计,除海南外,国内冬季瓜菜产区还有广东、广西、云南、福建以及山东、安徽、河南等地,大棚设施将内地秋季瓜菜的上市期延长至次年2月,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内地对海南冬季瓜菜的需求。

调整 种植要跟上消费新需求

“除了‘空档期’被严重压缩外,品种重合的冲击更大。”李新成说,除了圣女果、豇豆、苦瓜、丝瓜、哈密瓜、西瓜等光热需求较高的品种外,辣椒、黄瓜、茄子等大路货品种内地设施大棚几乎都可以种植。

在同一品种、同等质量的情况下,远离销地市场、运费较高,便成了海南冬季瓜菜迈不过去的一道坎。再加上海南劳动力等生产成本普遍高于内地,市场销售价格上更是没有优势。

据测算,以运到北京为例,海南一斤瓜菜的运输费比广东普遍贵1毛,比广西贵2毛,与华北、东北等地更是没法比;种植成本方面,海南人工一般每天150元左右,由于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pH偏低,施肥成本较高,每斤瓜菜生产成本又要高出近3毛钱。

虽然海南冬季瓜菜几乎年年都有滞销,但记者发现并不是单个品质全部滞销,像今年只是普通黄瓜卖不出去,水果黄瓜却供不应求,还有前年的厚皮辣椒无人问津,薄皮辣椒价格却高出近十倍。

可见,品种老化及同质性,是海南瓜菜闯市场遭遇困境的主要原因。海南省农业厅总农艺师黄正恩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和口味的改变,瓜果蔬菜的品种大约五六年会更新一次,而海南很多农户种的还是10多年前的老品种。

越来越多的海南农户认识到,海南冬种瓜菜单靠自然气温优势便可独占市场的时代已过去,必须在热带特色品种上下功夫。

出路 别人种不出的才是卖点

新发地在海南有1万多亩种植基地,除了保障海南常年蔬菜供应外,也种植部分北运冬季瓜菜,但基本没有滞销。李新成说,每年冬种开始前,公司就会派人去摸清各地冬季瓜菜的种植面积、品种及上市期等情况,综合分析后再合理规划种植品种及面积,而这些单个农户根本无法做到,政府和企业也只能引导农户种植,无法强制约束。

据了解,海南新发地今年从法国、印度等地引进了圣女果和茄子新品种,专供内地高档西餐店,在政府扶持下,集中育苗低价销售给周边老百姓。李新成说,按目前销售价格计算,每亩纯收益不低于5000元。

“任何一个新品种瓜菜推向市场,都需要时间去培育市场,而海南瓜菜销售主要依靠外省收购商,双方还没有形成良性互动。”肖日新认为,海南需要像新发地这样既有市场资源,又有种植技术的农业龙头企业来引领带动周边农户种植新品种,真正发挥海南热带气候资源优势。

2016年,陵水县提蒙乡村民黎晓丽,按照GAP国际良好农业规范标准种植的10亩圣女果赚了20万元。仔细分析,不难看出市场销售行情较好的这些农作物品种均是对光热资源要求较高的品种,内地大棚设施很难产出同等品质的产品。

猜你喜欢

圣女瓜菜黄瓜
农民瓜菜“接茬轮作”增效益
圣女果高产栽培六步曲
清新脆嫩的黄瓜
圣女果的“真面目”
山东临清测土配方助圣女果丰收
黄瓜留瓜要注意两点
探究圣女果的栽培技术
我喜欢黄瓜
摘黄瓜
在禀赋优势与扬长避短上“合围”——海南热带瓜菜产业赢取市场竞争力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