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法总则来了,这些争议问题将明确

2017-06-07

农民文摘 2017年4期
关键词:民事权利诉讼时效总则

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民法总则》,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予以公布,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民法总则》共有11章,其中多项“新规”都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民法总则》是什么?《民法总则》有哪些亮点?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有啥关系?请看——

《民法总则》是什么?

《民法总则》是民法典的重要部分,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制定《民法总则》是编纂民法典的第一步,《民法总则》规定民法的基本原则和一般规则,对调整民事关系、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和你我有什么关系?

《民法总则》的这些规定或将直接影响你我的生活:熊孩子看直播乱打赏,这钱算数不算数?路见不平出手相助,权益能被保护吗?游戏装备被盗,还能追回吗?……这些饱受争议的社会问题该如何裁定,都明确了!

1. 周到给没出生的宝宝撑腰做主

《民法总则》规定: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的保护,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但是,胎儿出生时为死体的,其民事权利能力自始不存在。

《民法总则》认为,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胎儿尚未出生,原则上不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但为保护胎儿的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权利,有必要在需要对胎儿利益进行保护时,赋予胎儿一定的民事权利。

2. 贴心八岁孩子可以“打酱油”

《民法总则》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在之前的民法通则中,这一限定划线为十周岁。《民法总则》认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教育水平的提高,未成年人生理心理的成熟程度和认知能力都有所提高,适当降低年龄有利于其从事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更好地尊重这一部分未成年人的自主意识,保护其合法权益。

3. 时髦Q币、网游装备等虚拟财产受保护

《民法总则》规定:物包括不动产和动产。法律规定权利作为物权客体的,依照其规定。法律对数据、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近年来,关于虚拟财产的纠纷层出不穷,同时大数据的运用已经高度嵌入人们的生活,但关于它们的法律性质目前还十分模糊。为适应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发展的需要,《民法总则》对网络虚拟财产、数据信息等新型民事权利客体做出规定。

4. 严厉个人信息保护写入《民法总则》

《民法总则》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应当确保依法得到的个人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个人信息。

个人信息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在我们国家目前还没有一部专门的个人信息保护法的情况下,《民法总则》的这一规定,将为捍卫老百姓的信息安全提供更有力的法律后盾。

5. 正义见义勇为受损失?补偿!

《民法总则》规定:为保护他人民事权益而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

近些年,因见义勇为却惹上纠纷的事情并不少见,见义勇为者受了损害,责任谁来负?受益人该不该补偿?这往往成为引发纠纷的矛盾点。《民法总则》明确,保护因见义勇为受到损害的人,鼓励见义勇为行为。

6. 扶弱父母打孩子,监护人资格可能被撤销

《民法总则》规定:监护人实施严重损害被监护人身心健康行为的,人民法院根据有关个人或者组织的申请,撤销其监护人资格;儿童若遭遇父母家暴、遗弃,法院可以根据申请撤销监护人的资格、依法指定新监护人。此外,《民法总则》还理顺了监护纠纷的解决程序,明确规定,对担任监护人有争议的,有关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7. 实用诉讼时效由两年延至三年

《民法总则》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

诉讼时效是为了避免权利人“躺在权利上睡觉”、督促其行使权利而设计的制度,一旦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期间届满后,权利则不受法律保护。

近年来,社会生活发生深刻变化,交易方式与类型也不断创新,权利义务关系更趋复杂,司法实践中普遍反映两年的权利行使时间较短,因此,此次《民法总则》予以适当延长,从两年的诉讼时效延长至三年。

8. 温暖未成年人遭性侵,成年之后还能起诉

《民法总则》规定: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自受害人年满十八周岁之日起计算。

现实生活中会发生一些未成年人遭到性侵的事件,可是未成年人因为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对于“性”意味着什么可能还一知半解而遭到蒙蔽,甚至许多都是慑于侵害人的淫威而不敢声张。《民法总则》的规定,给受侵害的未成年人在成年之后寻求法律救济的机会,保护未成年人的利益。

猜你喜欢

民事权利诉讼时效总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实施条例 第一章 总则
民法典诉讼时效制度新变化
外商投资法(一) 第一章 总则
民法总则立法的若干问题
诉讼时效如何计算
肚子里的宝宝享有民事权利吗
论人格权的性质
民法总则如何反映民事权利?
破产程序与诉讼时效问题研究
保证关系中的时效制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