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禀赋优势与扬长避短上“合围”——海南热带瓜菜产业赢取市场竞争力的建议

2013-12-18王志方张春梅

今日海南 2013年9期
关键词:瓜菜热带生产

□王志方 张春梅

瓜菜种植是海南的传统产业,也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和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它不仅会影响到农民的收入,引发市场食品价格的波动,更会直接影响农业经济增长的根基。如何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主动和优势,发挥好瓜菜产业在农民收入和农业经济增长中的基础性作用,这是当前推进海南经济工作务必正视的问题。

海南热带瓜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尽管海南的热带瓜菜产业已成为海南农业经济增长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力量,但在产业集聚成长过程中亦夹杂着一些不利因素,在极大程度上影响了热带瓜菜产业的健康发展,降低了热带瓜菜产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一)热带瓜菜产销信息发布机制不健全,盲目生产、跟风生产现象屡见不鲜。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市场对热带瓜菜产品需求不断的走强,一些农民缺乏对热带瓜菜供需信息进行深入了解与分析,往往凭借单一瓜菜品种市场价格变动就盲目组织跟风生产,造成瓜菜生产供应大于需求,出现滞销价跌现象。豇豆、苦瓜、香蕉、西瓜等热带果菜屡屡出现滞销,造成大量毁烂在田间地头,表明了热带瓜菜农产品供求信息发布机制和生产引导机制仍未健全,整体产业仍处盲目发展的状态。

(二)组织化、专业化生产程度较低,市场风险防控能力仍然较弱。总体来看,热带瓜菜生产多为小规模、分散化生产经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为数不多,对瓜菜市场供求信息把握不准,分析不深,难以按照自身优势组织生产市场紧缺瓜菜品种,在规模竞争中占得应有的市场份额,更好地规避热带瓜菜的生产风险。

(三)热带瓜菜生产品牌意识不强,消费市场基础仍欠稳固。品牌是产品的核心价值所在,也是建立长期、稳定消费市场的基本条件。海南具有其他省份不可比拟的自然优势。但是,时至今日叫响市场的知名热带瓜菜品牌却属罕见,难以在消费者中建立长久、稳固的消费形象。一是个别热带瓜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现象仍未根绝,影响了消费者对热带瓜菜产品的消费信心。二是热带瓜菜农产品宣传推广力度仍然不够,消费者对热带瓜菜产品知晓度较低,难以激起消费者对热带瓜菜产品的消费兴趣,热带瓜菜品牌扩散辐射效应有限。

(四)热带瓜菜产品深加工滞后于生产发展,产业链仍处断层状态。从热带瓜菜产业化进程来看,产品深加工和冷藏保鲜明显滞后于生产的发展,现有深加工和冷藏保鲜能力满足不了瓜菜生产的需要。

海南热带瓜菜产业面临的“瓶颈”

放眼国内瓜菜市场,热带瓜菜寒冬季节一枝独秀已受到挑战,各种约束性因素不断凸显,市场竞争优势日渐趋弱,产业发展受到严峻挑战,并行至了拐点。

(一)热带瓜菜规模优势相对较弱,易受“两广”暖冬瓜菜上市冲击。热带瓜菜生产优势主要在寒冬季节。冬季北方瓜菜无法进行生产,南方瓜菜生长缓慢难以应市,热带瓜菜乘虚弥补市场空缺获得了独有生产权。然而,寒冬一过,热带瓜菜独有优势权即告终止,南方省份和北方大棚瓜菜相继上市迅速夺回了热带瓜菜市场的占有权,并以批量、规模和价格将热带瓜菜产品挤出市场。

(二)热带瓜菜产品运销成本偏高,市场竞争能力相对较弱。海南瓜菜前往大陆省份要跨越琼州海峡。目前,热带瓜菜运销方式主要以陆路为主,运输成本大,市场竞争能力相对较弱,国内市场辐射半径有限。每逢暖冬年份“两广”瓜菜上市,内地瓜菜经销商便舍弃热带瓜菜,蜂拥“两广”就近采收,造成热带瓜菜受运输成本影响只能集中拓展广州、上海、深圳、江西等为数不多的南方省份市场。

(三)城镇化进程对土地需求不断增加,约束了热带瓜菜产业做大走强。随着以农村人口转移城镇生产生活为特征的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2012年,农业所占全省产业结构比重由2000年的60.86%调整为48.99%,城镇化水平由2000年的40.7%提高至51.6%。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对土地需求逐年增加,引发了耕地保护的矛盾。2011年,海南仅建制镇及以下城镇镇区占地面积就达4.47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19万公顷,增长4.3%;全省耕地面积由2000年的43.32万公顷减至2012年42.54公顷,减少0.78万公顷,减少1.8%,在极大程度上约束了热带瓜菜产业做大走强。

对海南热带瓜菜产业发展的建议

海南终年长夏无冬,年际日间气温变化平缓,大气圈、生物圈各种物理过程和生命活动所需能量十分充裕,农作物终年可长,繁殖速度快,周转期短,稻可三熟,菜满四季,农业中间投入相对少,控制农业生产成本和发展冬繁冬种反季节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只要按照现代市场竞争与分工要求,立足禀赋优势,避短扬长,科学布局,巧妙转型,热带瓜菜产业赢取市场竞争的现实不会遥远。

(一)优化热带瓜菜生产空间布局,打造特色互补市场竞争产品。要针对热带瓜菜生产规模竞争优势不强的客观实际,依据区域气候、生产条件和产品特色的差异性,按照分类布局、连片种植、规模生产的原则,重新调整、优化热带瓜菜生产空间布局,构建分工明确、特色互补、竞争能力强的热带瓜菜生产格局。构建以海口、澄迈、临高等市县为主的琼北瓜菜主产区,重点种植小南瓜、冬瓜、节瓜等瓜菜产品;构建以三亚、陵水、东方等市县为主的琼南瓜菜主产区,重点种植西瓜、蜜瓜、黄瓜等瓜菜产品;构建文昌、琼海、万宁等市县为主的琼东瓜菜主产区,重点种植椒类、青皮冬瓜、西瓜、丝瓜等瓜菜产品,形成品种结构合理、产品特色突出、区间优势互补的规模化空间生产布局,避免热带瓜菜无序生产带来不必要的同质化竞争。

(二)健全热带瓜菜供需信息发布机制,适时做好瓜菜生产调整引导工作。要针对热带瓜菜易受“两广”和北方大棚瓜菜集中上市冲击的客观实际,重点加强对广东、广西和北方大棚瓜菜主产区瓜菜品种的种植调查,全面分析“两广”及北方大棚瓜菜主产区瓜菜品种种植可能对热带瓜菜生产带来的影响与冲击,及时提出热带瓜菜生产指导意见,科学引导农民适时调整瓜菜生产方向和产品结构,合理规避热带瓜菜种植雷同陷入激烈竞争的泥潭之中。要加强对热带瓜菜消费地的消费偏好调查,合理引导农民生产适销对路的热带瓜菜产品,避免热带瓜菜生产偏离需求造成人为滞销损失。要建立和完善以政府为主导的农产品供需信息采集、汇总、分析、发布平台与制度,科学引导农民学会了解市场、分析市场、研判市场,把握好瓜菜生产推进度量,避免盲目生产、跟风生产、无序生产造成供过于求带来热带瓜菜产品不必要的滞销。

(三)提升热带瓜菜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水平,增强热带瓜菜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要彻底改变热带瓜菜生产规模小、分散经营的落后状况,加快推进生产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进程,全面提高热带瓜菜抵抗市场风险能力。一要做到立足海南耕地有限的客观实际,按照热带瓜菜生产空间布局要求,运用先进适用技术、管理方法及现代物质装备,推进热带瓜菜产业集约化发展,全面提升热带瓜菜生产效率及生态效率。二要按照产业分工要求,大力培育热带瓜菜生产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热带瓜菜经营主体,形成分工合理、联系密切、形式多样的规模化经营模式和社会化服务格局。三要推进热带瓜菜生产横向联系与合作,培育、壮大热带瓜菜龙头企业、热带瓜菜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协会,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将分散经营的小型热带瓜菜生产主体组织起来,形成规模优势,增强其对瓜菜产销信息搜集、分析、研判能力及竞争能力。

(四)实施热带瓜菜品牌发展战略,建立长期、稳定热带瓜菜消费市场。一要树立热带瓜菜地理标识意识,依托海南作为全国迄今富硒土壤分布最大省份的自然优势,着力打造绿色、生态、环保、健康热带瓜菜品牌产品,满足现代消费理念变化要求,进一步提高热带瓜菜市场占有率。二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健全热带瓜菜追溯体系,按照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和统一品种、农药、标准、检测、标识、销售的方式组织热带瓜菜生产,强化热带瓜菜产品生产全程质量安全控制,增强消费者对热带瓜菜产品的消费信心,建立热带瓜菜长期、稳定的消费队伍。三要加大热带瓜菜产品宣传力度,着力营造支持热带瓜菜产品品牌建设和消费品牌热带瓜菜产品的良好氛围,让热带瓜菜产品深入人心,激起消费者对热带瓜菜产品的消费兴趣。

(五)加快构建热带瓜菜完整产业链,推进热带瓜菜产业化发展。要从解决热带瓜菜产品深加工和冷藏、保鲜、运输滞后于生产发展的难题着手,运用管理现代工业的办法组织热带瓜菜生产与经营,走热带瓜菜产业化发展道路。一要加大热带瓜菜产品深加工扶持力度,着力培育热带瓜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壮大,拉长热带瓜菜产品下游产业链,加大热带瓜菜产品加工转化,提高热带瓜菜附加值和整体效益,扩大热带瓜菜产品省内有效需求。二要加快热带瓜菜冷处理、加工配送、冷链物流技术研究应用与建设,加大热带瓜菜冷藏、保鲜力度,为热带瓜菜冷藏保鲜错节上市和规避市场竞争风险创造条件。三要完善热带瓜菜营销网络。按照热带瓜菜生产空间布局要求,建立琼北、琼南、琼东三大特色热带瓜菜产地批发交易市场,构建政府扶持、企业化运作热带瓜菜产品营销体系,推进热带瓜菜产地市场与消费市场对接、农户生产与社会化大市场对接,为热带瓜菜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加大热带瓜菜运输补贴力度,鼓励、支持热带瓜菜经销商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努力发挥国外需求对热带瓜菜产业的发展作用。

猜你喜欢

瓜菜热带生产
让安全生产执法真正发挥震慑作用
农民瓜菜“接茬轮作”增效益
热带风情
热带的鸟儿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菜农
T 台热带风情秀
热带小鸟
反生产行为差异化治理策略
微生物发酵生产DHA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