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容山纳海写苍莽

2017-06-05赵步唐

老年教育 2017年3期
关键词:骊山华山山水画

□ 赵步唐

容山纳海写苍莽

□ 赵步唐

《云溪晨牧》 赵步唐

先贤为文讲究:“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同样,作画也需穷理尽性,厚积而薄发。然宇宙之大,品类万象,地域风情各具特色,仅靠古人传统技法难于表达,还需直面写生,了解各地自然风俗,收于笔底,赋诸墨彩,披图幽对,因势造境,状貌取神。

每当我攀上山巅,极目远眺,浮云缭绕,峻岭高崇;行于曲岸,倾耳谛听;溪流潺湲,青石响泉,常无法激越之心契。而写生绝非只是山水画收集素材的手段,同时还是传统绘画的一种样式。面对实景,有感于心,动乎于情,从题材、内容、寓意等方面进行构思,选择和取舍,方能成画。

宗炳《画山水序》曰:“峰岫峣嶷,云林森渺,圣贤映于绝代,万趣融其神思。”因而,我虽登华山数次,纵有万般感受,但自觉写生多停留在一岭一壑、一峰一谷的描写上,不过是一些小景,与李白《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诗文中“巨灵咆哮劈两山,洪波喷流射东海。三峰却立如欲摧,翠崖丹谷高掌开”的意境相比,体现不出“西岳峥嵘何壮哉”的气魄。故又11次重上华山,以东峰、南峰、西峰、北峰为序,经营其高低错落,连岭葱翠之啴喛抑扬,取势开合,在虚实渲染之中而得《云峰天籁》,较以前所画,则颇显华山之雄奇神韵。而后在张家界金鞭溪所作的《山泉流韵》,更是得意于自然之鬼斧神工,取天然景象之意味,不作任何修饰,或浅流,或冲濑,徜徉逝水,心旷神怡。

1987年秋,游历神农架之时,那里的丘岭相依,沟壑纵横;林木葱笼,秋意萧瑟;山间云缭雾绕,红叶缀于岩壁,瀑布淙淙,浅流激激,使我盘桓不忍离去。游目环顾,景致别趣,是时所作《秋岭云归》之卷,运思入理,意趣天成,有突兀野逸之姿。

《杨柳含烟灞岸春》 赵步唐

《游者乐》 赵步唐

写生,还是画家对自然、人文各方面的综合体悟和主观心境的外在表达。1991年登太白,我因钟情于天然生长的古木幽林,或高矮相依,或劲挺峻拔,或折枝窈窕,或枯藤盘绕,有感而生《幽林听风》一卷,其山风来去不定,忽大忽小;如吟如歌,如琴如瑟,意蕴含蓄。而1994年,因夜读王维《和太常韦主簿温汤寓目》有感,便生考察骊山的想法,从芷阳村始,经骊宫温泉、烽火台、华清宫……远眺秦皇陵,依势而画《骊山》卷。后又因其自古多传奇,人文底蕴浓厚,惟千年轶事迭出,映射古今,故写游记散文《骊山晚照》,其与《骊山》写生卷相得益彰。

1995年去新疆写生,首次踏足边疆,一派异域风光。山清明、水洁净,云雾中平添几分神秘,几分妖娆;云烟散尽,透出巍峨壮观之势。月余后,画成《天池清霁》等三个长卷和一本册页,其神话色彩的景致,恍若如梦似幻。

从艺五十余载,使我体会到,写生首先要投身自然、领悟造化,心灵与山水交融、生活与情感共鸣,修为和才情相通,立照为天地传神;先得气格,后立意象,方能澄怀观道,开阖纵横,展示盈衿天然的笔墨妙境。在我有生之年,将沿着这条艺术道路一直走下去。

赵步唐,山西盂县人,1937年生,现为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从事山水画、书法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其作品极具书卷气息,是诗、书、画、印俱精的书画名家。

他推崇和强调写生的独立艺术价值,并坚持用笔墨直接面对大自然写生。注重文学性,是其绘画创作的重要特点,作品风格洒脱自然、清逸雅静。代表作有《华岳朝晖》《元日》《情随延水长》《源泉》《终南秀色》《秋泉图》《空翠湿人衣》等;出版有《赵步唐山水画技法教程》;撰写并发表《书画论》《隶书辨析》《欧书泛论》等多篇论文。

猜你喜欢

骊山华山山水画
山水画的写生观及价值初探
中国山水画的成熟
咏华山
一幅山水画怎么题字?
随王履登华山
骊山故事
华山论“剑”
骊山:八千年中华典藏
骊山脚下榴花红
骊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