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LEEP术在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2017-06-01杜青宋海波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33期
关键词:宫颈上皮内瘤变临床效果

杜青 宋海波

【摘要】 目的 深入探讨高频电波刀电圈切除(LEEP)术在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 行LEEP术治疗)和对照组(28例, 行冷刀宫颈锥切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为(23.4±7.3)min、失血量为(10.7±2.6)ml, 对照组手术时间为(35.9±10.4)min、失血量为(20.3±3.6)ml, 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失血量少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38%, 低于对照组的32.14%,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的治疗中实施LEEP术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方法值得借鉴并推广。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变;高频电波刀电圈切除术;冷刀宫颈锥切术;临床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33.044

Analysis of clinical effects by LEEP operation in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s patients DU Qing, SONG Hai-bo.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Xuzhou City Suining County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Xuzhou 2212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thoroughly investigate clinical effect by 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 (LEEP) operation in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s patients. Methods A total of 60 patients with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32 cases, received LEEP operation for treatment) and control group (28 cases, received cold knife conization for treatment). Curative effec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operation time as (23.4±7.3) min and bleeding volume as (10.7±2.6) ml, and the control group had operation time as (35.9±10.4) min and bleeding volume as (20.3±3.6) ml.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shorter operation time and lower bleeding volum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s all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lower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s 9.38% than 32.14%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Implement of LEEP operation in treating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s patients provides excellent clinical effect, and this method is worth referring and promoting.

【Key words】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s; 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 operation; Cold knife conization; Clinical effect

宮颈上皮内瘤变主要是因为机体内源性或继发性的宫颈癌, 是对宫颈癌发生以及发展中连续过程的反应。资料统计显示, 约8~10年左右的时间, 宫颈上皮内瘤变就会发展成宫颈癌[1-4], 因而正确选择治疗方法对于疾病治疗有着不可替代的临床意义。本次研究将以本院收治的60例患者展开分组研究, 通过比较的方式, 探讨LEEP术和冷刀宫颈锥切术的临床应用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以本院2014年8月~2015年11月收治的6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入选研究的患者均经阴道镜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确诊[1]。在征得患者及家属许可的条件下, 采用电脑随机分组的方法将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观察组患者平均年龄(36.4±10.2)岁, 宫颈上皮内瘤变Ⅰ级15例、Ⅱ级10例、Ⅲ级7例;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45.9±9.7)岁, 宫颈上皮内瘤变Ⅰ级14例、Ⅱ级8例、Ⅲ级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冷刀宫颈锥切术治疗, 方法为:对患者实施常规全身麻醉, 取膀胱截石位, 借助阴道拉钩充分暴露患者的宫颈, 并确定病变范围;完成上述操作过后于病灶的外缘位置置环形切口, 从切口处向宫颈内部实施锥形切除。观察组患者采用LEEP术治疗, 方法为:术前对患者行系统的凝血功能、血常规和白带检查, 手术时间一般确定在患者月经干净后的3~7 d内进行, 并且要求患者在手术前的3 d禁止性生活[2];术中将患者置于膀胱截石位, 并对宫颈和外阴部位进行消毒处理, 借助2%利多卡因对患者的宫颈实施局部麻醉, 然后根据患者的病变范围, 采用高频电波刀从宫颈9点处外侧垂直插入, 切除的深度应大于病变范围的10~15 mm左右, 宽度则应大于病变范围的3~5 mm左右;完成上述操作过后, 借助6 mm止血凝棒对宫颈创面进行止血, 对于出血量较大的患者使用明胶海绵填塞止血。两组患者在手术完成后均接受3~5 d的抗生素治疗, 以预防感染。

1. 3 观察指标 就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失血量和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对比。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失血量对比 观察组手术时间为(23.4±7.3)min、失血量为(10.7±2.6)ml, 对照组手术时间为(35.9±10.4)min、失血量为(20.3±3.6)ml, 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失血量少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5.4405、11.9446, P<0.05)。

2. 2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对比 观察组发生术后出血1例、宫颈粘连1例、术后感染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9.38%;对照组发生术后出血4例、宫颈粘连2例、术后感染3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32.14%。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382, P<0.05)。

3 讨论

宫颈上皮内瘤变是临床上相对比较常见的一类妇科疾病, 该疾病好发于各个年龄阶段, 其发生原因与细菌菌群感染、患者免疫力下降、吸烟、性生活混乱等原因有关[3, 5-10], 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

就已有的文献资料来看[11-14], 宫颈上皮内瘤变发展至宫颈癌的时间通常在10年左右, 因此对于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就目前的医疗卫生水平来看, 激光、冷冻疗法和手术锥切等都是临床上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主要治疗方法, 但这些治疗方法或多或少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15-20]。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所使用的冷刀宫颈锥切术治疗, 从临床实践来看, 该治疗方法虽然能够有效切除宫颈上皮内瘤变的部位以及可能出现感染的病变纤维组织, 但是该方法的操作难度相对较大, 术中失血量也相对较多, 这样不仅延长了患者的康复时间, 术后并发症的可能性也比较高。观察组患者所使用的LEEP术治疗, 则具有如下几点优势:①一般情況下, 患者的子宫颈部位不会出现瘢痕, 对于以后的怀孕不会造成影响[4];②对于原先有子宫颈部伤痕、子宫内膜充血、子宫糜烂等情况都能进行有效的治疗[5];③术后出现子宫内膜粘连的情况非常低, 患者术后恢复也比较快[6];④与其他同类型的治疗方法相比, LEEP的操作比较简单, 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量也能够得到更好的控制, 更易于被患者所接受[7]。

研究结果的数据比较显示, 观察组手术时间为(23.4± 7.3)min、失血量为(10.7±2.6)ml, 对照组手术时间为(35.9± 10.4)min、失血量为(20.3±3.6)ml, 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失血量少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38%, 低于对照组的32.14%,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了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价值。

综上所述, 在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治疗中, LEEP术以其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术中失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势, 与同类型其他手术相比具有更明显的优势, 方法经过验证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值得在临床实践中予以借鉴并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江平, 张莉, 舒丽莎, 等.子宫颈冷道锥切术与LEEP锥切术在宫颈上皮内瘤变诊治中的临床价值对比分析.河北北方医学院学报, 2013, 29(2):58-61.

[2] 林铁成. LEEP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3级的临床疗效与术后并发症探讨.吉林医学, 2013, 34(24):4977-4978.

[3] 董玉燕. LEEP刀宫颈环形联合干扰素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疗效分析.中外医疗, 2014, 33(24):103-104.

[4] 张彩霞. 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125例临床分析.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4, 46(4):684-686.

[5] 陈晓红. LEEP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66例疗效观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 8(20):26-27.

[6] 于红波. 宫颈环形电切术联合干扰素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疗效研究.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 8(24):87-88.

[7] 唐雪丽, 项达军.蛇毒血凝酶宫颈局部注射防治宫颈LEEP术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4, 28(11):47-48.

[8] 李永红, 潘伟芳, 彭丹, 等. LEEP刀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110例 临床分析.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0, 12(4):52-54.

[9] 郑波波, 马彬, 杨克虎. 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Meta分析. 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0, 26(7):516-519.

[10] 毕雪玲. 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疗效及高危型HPV检测在术后随访中的价值. 实用癌症杂志, 2013, 28(4):417-419.

[11] 曹旭, 吴文芳, 姚小艳, 等. LEEP诊断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临床分析. 中华全科医学, 2012, 10(4):547.

[12] 袁霞. LEEP刀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分析. 中外医学研究, 2012, 10(17):190-191.

[13] 肖新立. LEEP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36例临床分析.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 2010, 26(3):38-39.

[14] 石瑞珊, 张丽霞. 宫颈LEEP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120例临床分析. 中外妇儿健康(学术版), 2011(4):214-215.

[15] 李奇艳, 林进, 廖洋, 等. Leep刀宫颈电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分析. 当代医学, 2013(6):36-37.

[16] 陈建英. LEEP刀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疗效分析. 临床军医杂志, 2013, 41(4):412-414.

[17] 李改玲. 宫颈上皮内瘤变Ⅲ 级患者宫颈 LEEP 刀锥切术治疗后妊娠情况分析. 中国临床研究, 2014, 27(7):836-837.

[18] 王赛莉, 孙静, 陈琰, 等. 阴道镜下宫颈LEEP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200例临床疗效分析.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3, 17(19):154-156.

[19] 张红. LEEP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123例临床分析.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 6(14):28-29.

[20] 陈忠秀, 王海泉. LEEP术在诊治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临床价值探讨.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2, 25(4):441-442.

[收稿日期:2016-11-12]

猜你喜欢

宫颈上皮内瘤变临床效果
白眉蛇毒血凝酶与泮托拉唑联合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
观察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成人腹腔镜疝修补术92例临床分析
宫颈环形电切术联合保妇康栓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疗效观察
两种宫颈锥切术对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的治疗疗效观察
宫颈病变应用冷刀锥切术与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的效果对比
阴道镜下活检对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诊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