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建省农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对策

2017-05-30姚燕曾芳芳

台湾农业探索 2017年1期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产业融合发展对策

姚燕 曾芳芳

摘要:通过分析农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必然性、阐明福建省具备的必要基础条件及目前存在的问题,从加强政府支持与政策引导、充分挖掘福建特色文化价值、大力培养人才服务于创意农业发展、深化闽台在创意农业方面的合作空间等方面提出推进福建省农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思考。

关键词:福建;农业;文化创意产业;产业融合;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37-5617(2017)01-0078-04

Integration of Agriculture and 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ies in Fujian and Its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YAO Yan, ZENG Fangfang

(College of Jinshan,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Fuzhou, Fujian 350002, China)

Abstract: Through analyzing the inevitability of the integration of agriculture and 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ies, the necessary basic conditions and existing problems in Fujian were expounded Then, the countermeasures were proposed including strengthening the government support and policy guidance, fully excavating the value of Fujians characteristic culture, vigorously training the talents to serve the development of creative agriculture, deepening the cooperation in creative agriculture between Fujian and Taiwan, thus to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agriculture and 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ies in Fujian

Key words: Fujian; agriculture; 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y; industrial convergence;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

21世紀初,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创意产业已蓬勃发展并逐渐渗透到其他产业。创意农业就是将创意产业的思维运用于农业生产中,它仍属于农业范畴,实际是知识经济形态的农业。现今,创意农业在我国刚刚起步,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这为福建省大力发展创意农业、有效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赢得了契机,对于推进福建省农业迈向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农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必然性

11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现实需求

中国地广物博,但人口基数庞大,人均农业资源严重不足。随着人口的膨胀、经济的发展,为了保障粮食安全和经济效益,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成必然之势。然而,现代农业在通过科技进步和集约化经营竭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同时,也带来了生态透支、资源趋紧等问题。面对新时期农业发展瓶颈,农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能够进一步整合闲置的农业“三生”资源,改变粗放式经营模式,利用现代经营管理手段,加强农业绿色、高效生产。创意农业将引领传统农业逐渐向现代农业转型,它适应了社会现实需求的变化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为我国农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思路。

12农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新需要

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产业之间的相互渗透、融合渐成现代产业的发展趋势,趋向日益凸显[1]。农业作为第一产业,结合二产,连接三产,延伸、构筑产业间的相关联的价值链,已成必行之态。首先,创意农业的发展耦合农业与文化创意产业,促进农业发挥其多功能的特性,使它们在相互作用下得到内容的延伸和层次的提升,同时也不断催生着新的创意和创新应用,不断推动着创意农业的进步。其次,农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有助于农业“产、供、销”一体化联动发展,激活和释放创意农业就业增收的活力,将农业推向新的高度。创意农业与时俱进地切合我国当代农业发展的实际,是农业发展的现实选择。

13农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有助于更好地传承农业文化

中华农业文化源远流长,却面临传承危机。农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有助于更好地传承农业文化。一方面,文化是创意农业的内在灵魂,更是创意农业发展所要依托的载体,悠久的地方特色文化无疑是发展创意农业最好的应用素材[2]。将特色文化与创意开发融入农业生产、农业产品,赋予其文化内涵与创新构想,使农业更具有美学价值与人文色彩,给人以美的体验和乐的参与。同时,还进一步挖掘了农业的文化、经济功能,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有利于更好地开发、保护与传承农业文化。另一方面,农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能够发挥农业的休闲娱乐功能,为人们提供一个调节身心、回归自然的自由休闲平台。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对长期城市生活的厌倦使人们更希望亲近大自然,返璞归真。创意农业通过提供富有地域特色又充满别样趣味的农事活动、民俗文化活动等,在满足大众文化、精神追求的同时,于潜移默化中还广泛传播了农业文化,让人们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和体验农业,从而喜爱农业。

2福建省农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基础条件

近年来,创意农业在我国各地方兴未艾,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予以促进,日益成为充满吸引力的朝阳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尽管目前创意农业在福建发展还不成熟,但福建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成为创意农业客观有利的生存土壤。

21福建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

在2014年,福建人均GDP达到10333美元,突破万元大关,成为又一个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的省份。这是福建长期稳步推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厚积薄发的卓越成果,标志着福建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显效,经济发展水平迈向了一个新的梯次。根据国际经验,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人们就有度假需求。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创意设计的需求日益增加,这为福建创意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客源市场空间。此外,道路与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改善,私人汽车迅速增加,以及休假制度的完善,人们可自由支配的时间随之增多,这些都为福建省创意农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22自然生态资源丰富

福建倚山傍海,光热、水土条件优厚,复杂多样的自然条件适宜多种动植物生息,具备农业差异化、层次化发展的坚实基础。随着福建生態强省建设逐步推进,城乡一体的绿化生态体系建设加快,农田生态系统、林木生态系统和湿地水域生态系统不断优化[3]。截止到2014年,福建省森林面积80127万hm2,森林覆盖率6595%,森林覆盖率保持全国首位,生态环境质量位居全国第一,拥有无可比拟的自然生态优势。近年来,福建省根据各地区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地推进农业区域错位发展,大力发展地方特色农业和拳头产品,并形成产业化发展,成效卓著。

23文化底蕴深厚

福建历史悠久,多元文化享誉一时:名扬海内外的妈祖信仰、勤劳淳朴的惠女风情、富有民族特色的畲族民俗、厚重有致的茶文化、船政文化、民间戏曲与手工艺等特色文化资源,都构成了福建文化的精神内涵。此外,历史上,福建人才济济,涌现出许多像理学大家朱熹,思想家、心学家李贽,著名女作家冰心等杰出人物,他们的不朽事迹咏传至今。此外,福建省还是全国重点老区省份,革命老区遍及全省62个县市,承袭着先辈们爱国革命的光荣传统。每年都有无数中外游客来闽感受厚重的闽地历史文化。福建发展创意农业便可着眼于八闽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度挖掘其内在精华,丰富文创设计的内容。

24区位优势凸显

突出的区位条件是福建省发展创意农业的绝佳优势。福建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南北承接我国两大综合实力强劲的经济中心: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西连内陆,与内陆省份经贸往来密切;东隔台湾海峡,与宝岛台湾隔海相望。福建省拥有与台“五缘”的合作先机,随着海西战略的不断推进和深入,其位置愈加举足轻重,成为中央对台政策的先行区和试验点。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建立台商投资区、两岸农业合作园区或示范基地等形式吸引台商来闽创业、投资,福建成为台商投资密集区之一[3],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

25政策环境优越

随着创意农业在我国蓬勃发展,创意农业的发展也日益成为福建关注的焦点,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不可或缺的推动力量。2007年与2010年福建省加快创意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实施意见先后出台,将福建省的目标领域不断细化,成为推动创意农业发展的重要节点。其后,为衔接国务院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而立下的发展目标,福建省根据客观情况,出台了金融支持、人才支撑、研发创新等扶持文创设计服务业发展的8项措施,为福建省创意农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创意农业的发展迎来了难得的机遇,经济持续增长再添亮点。

3福建省农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31缺乏政府引导和宏观顶层设计

当前,福建省创意农业的发展仍处于分散经营的状态,政府相关部门尚未充分认识到发展创意农业的优越性和重要性,虽然出台了一些指导意见,但仍缺乏整体的谋划布局,相关配套设施资源也相对滞后,难以实现产业间交融联动发展而发挥最大效益。而有些部门虽可能已经认识到宏观顶层设计的缺失,却没有与之配套的总体规划落地实施加以改善。由于普遍缺乏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的战略力量部署和产业发展规划,福建创意农业发展整体上处于低层次水平,无法达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32缺乏文化内涵,同质性严重

福建省创意农业的经营主体大多还停留在较低层次的吃和玩方面,对自身市场定位和当前游客的需求把握得不够精准,缺乏创新思维和理念,产业同质性较强,相互模仿、照搬照抄、恶性竞争现象频现。独创性的缺乏,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其市场吸引力和核心竞争力。此外,创意农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活动项目过于单一,景观设计人工化,许多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八闽传统特色文化和民俗资源未能得到深度开发和有效利用,缺乏创意和地方特色,创意农业的文化内涵和消费体验层次亟待提高。

33专业人才紧缺

目前,福建省从事创意农业的人员参差不齐,总体水平并不高,亟须专业人才予以推动。一是新型农民的缺乏。农民作为农业生产的主体,更是创意农业发展的重要推动者,其作用不可小觑。但由于大多数农民自身水平有限,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无法与时代接轨,经营理念也相对保守,具备创新思维的新型职业农民极为缺乏。二是复合型创意人才的缺乏。创意农业尚属新兴产业,加之福建起步晚、底子薄,因此需要既懂得农业相关知识、又能够进行创意设计服务和管理运营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来拓宽创意农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高层次人才的紧缺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创意农业质量的提升和未来的长远发展。

4福建省农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分析

41加强政府支持与政策引导

创意农业在福建刚刚萌芽,政府的支持与引导在产业发展初期是十分必要的。首先,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进一步提高认识,与时俱进地为创意农业制定综合发展规划,明确创意农业发展的重点领域,着力发展关键性部门,并贯彻落实。其次,政府应制定相关引导政策,安排计划资源,扶持创意农业经营主体,重点培育省级创意产业园区和示范企业。现有基础设施建设和财政资金要向创意农业重点项目倾斜。最后,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福建各地区优势实行差异化发展,注重结合地方文化,因地制宜地选择创意农业发展的特色项目,扬长避短,充分发挥现实优势和潜在优势。培育创意农业的本土特色品牌,最大程度地避免产业的同质化带来的不良竞争。

42充分挖掘福建特色文化价值

文化决定了创意农业的生命力,而创意正是开发它的工具,是创意农业发展的不竭动力。福建省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农耕文化,政府应加紧整合农村的文化资源,落实好八闽特色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保护并沿承好传统特色文化,创造一切有利于福建省创意农业成长的环境。同时,立足福建独有的文化优势,有机结合高新产业运营方式,实现特色文化的有效保护与和谐、永续发展。加强农业与文化创意元素的融合,深挖地方文化的内在精粹,为农业注入文化活力,創意开发农业的美学价值和体验价值,为人们带来别样的精神享受。此外,还要设计出具有福建特色的创意农产品和活动项目,并形成产业化发展,进而最大化地提升创意农业的附加值。

43培养创意人才,服务创意农业发展

首先,要大力培育新型农民。可与当地相关农业类机构进行长期对接,定期为农民实施专项农业培训和农业政策解读等,帮助农民加强对国家相关政策、方针的理解。长期有效地为农民提供加强文化学习的平台,努力推进农民的职业化建设,使职业农民成为创意农业的重要推动者。其次,引进创意人才。国家层面可以出台、试行相关优惠政策或专项计划,各大高校拟实施定向培养专业对口的优秀大学生甚至研究生等,辅之以配套的鼓励性政策措施,倡导这些高学历人才从基层做起或阶段性调研,为基层农村社区留住人才。同时,加快推进台湾人才来闽合作、交流,形成两岸人才的良性互动循环。

44深化闽台创意农业的合作与交流

创意农业在台湾起步较早,经过多年发展已日臻成熟。为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台湾部分文化创意产业已开始向岛外转移。而福建人力资源充足,劳动力、土地成本相对低廉,但在融资、人才方面却有很大短板[4],闽台两地在创意农业的合作上有很大的互补空间。福建应充分发挥闽台优势,加强闽台在创意农业等产业领域的有效对接,并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建立闽台创意农业合作园区或示范基地,完善相关配套设施,积极吸引闽台高端项目入驻,促进创意农业集聚化发展。在借鉴中国台湾先进的发展理念与管理经验的同时,还要大力培育一批具有闽台特色的创意品牌,成为引领两岸创意农业发展的风向标。这样既能促进福建创意农业的崛起,又有利于台湾相关产业重组升级,焕发新生活力,从而实现两岸经济的互利共赢。

参考文献:

[1]王爱玲 农业创意产业——现代农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J]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72-74

[2]福建省信息协会 福建省创意产业学科发展报告[J] 海峡科学,2013(1):136-144

[3]张伟利 福建发展创意农业的模式选择与对策思考[J] 台湾农业探索,2010(6):56-58

[4]林炳坤,吕庆华 双钻石模型视角下闽台创意农业合作研究[J] 财经问题研究,2013(4):114-119

猜你喜欢

文化创意产业产业融合发展对策
大数据时代广告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与机制分析
基于贸易转型背景下的大连服务贸易发展对策研究、
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钧瓷造型设计的创新研究
浅析“跨界与融合”思维的特征与应用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创意人居城市”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互联网+”时代杨家埠木版年画文化创意产业开发策略研究
旅游经济
福建省森林旅游市场现状与发展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