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建省农户对农村公共文化设施满意度的实证分析

2017-05-30缪健颖黄建新

台湾农业探索 2017年1期
关键词:供给设施农户

缪健颖 黄建新

摘要:基于对福建省九地市18个县市30个乡镇66个行政村的农户对农村公共文化设施满意度的调查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1)各类公共文化设施满意度评价间及农户个体特征对管理者满意度评价间存在相关性;(2)农户对基础文化设施的满意度会影响整体公共文化产品的满意度;(3)家庭成员数和家庭收入不会对公共文化设施满意度造成显著影响,但农户个人素质高低会对满意度造成显著影响。基于此,提出提高农户对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的满意度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农户满意度;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福建省

中图分类号:F3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37-5617(2017)01-0070-08

Empirical Analysis on Farmers Satisfaction with Rural Public Cultural Facilities in Fujian

MIAO Jianying, HUANG Jianxin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Fuzhou, Fujian 350002,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survey data of farmers satisfaction with the rural public cultural facilities in 66 administrative villages of the nine cities in Fujian Province, an empirical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by using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The satisfaction evaluation of various public cultural facilities had correlations and there was also a correlation between farmers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ir satisfaction evaluation with the managers; (2) Farmers satisfaction with the basic public cultural facilities would affect their satisfaction with the overall public cultural products; (3) The number of family members and family income would not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satisfaction with the public cultural facilities, but the level of farmerspersonal quality would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satisfaction Based on this, the countermeasures on how to improve farmerssatisfaction with the rural public cultural facilities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rural public cultural facilities; farmers satisfaction; influencing factors;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Fujian Province

发达国家实践表明,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的有效供给不仅有利于提高农户整体素质和改善生活面貌,同时,对推动现代文明融入农村具有重大作用[1]。农村公共文化设施是农村社会中公共文化产品具体化的体现,也是农户直接参与、使用的基本对象,因此,农户作为农村公共文化設施最直接使用者和受益者,应有对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的表达需求权利和对其投入产出的效益监督和评价权利,这应成为衡量农村公共文化设施供给有效性的重要标准[2]。实践证明,针对农户最需要的农村公共文化产品的投入才是最有效的[3],但由于我国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的供给机制是筹资机制和自上而下投入机制共同组成的决策机制[4],使得政府在整个公共文化设施供给的过程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5],而作为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的主要“消费者”的农户却一直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造成了农户真实需求与政府现实供给之间的不对等,最终导致公共财政投入产出的效率低下,造成公共资源的浪费。因此,分析农户对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的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改进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结构和方式,以及提高农村公共文化产品投入产出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1文献综述和研究设计

顾客满意度指数(Customer Satisfaction Index,简称CSI)是Fornell在1989年提出来的,他把顾客期望、购买后的感知、购买的价格等方面因素组成一个计量经济学模型,并运用偏微分最小二次方求解顾客对商品的满意程度。CSI不仅可以运用于消费者对商品和服务的评价领域,同时,也能在政府绩效测评考核等领域发挥有效作用。例如,尉建文等[6]将CSI引入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的政府工作考核中,以考评民众对政府工作的满意度,同时对地方政府治理的有效性做出评价;申顺芬等[7]在研究家庭

婚姻关系中,引入CSI来研究不同家庭因素对夫妻关系的影响差异。近年来,CSI也逐渐被运用于农村公共产品的研究领域中。对农村公共产品的满意度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农村公共产品农户需求意愿的研究,如蒋月亮等[8]在CSI的基础上加入描述性统计分析,对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现状、需求偏好和支付意愿进行实证分析;李伟等[9]、方凯[10]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农村12种具体公共产品需求满意度进行评价,揭示农村公共品需求的层次性和需求满意度的形成机制。二是农户对农村公共产品的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如何晨曦等[11]以农业科技服务为切入点,采用有序Logistic模型对农户满意度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朱玉春等[12]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陕西省陕北和关中地区32个乡镇农民对农村公共品满意度进行了分析。从文献中发现,学者们多关注于农村公共产品领域,而对农村公共文化产品的研究较为薄弱,对于农村公共文化产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村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13-14]、农村公共文化产品的政策困境与实现路径[15-16]及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构建[17-18],总体而言,对较为具体的基础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研究较少,且缺乏系统的定量研究,尤其是对农村公共文化设施满意度的研究还比较单薄[19-20]。同时,就农村公共文化设施所提供的文化服务是否是农户真实需求,以及农户对农村公共文化设施消费的评价效果如何等一系列核心问题在现有研究中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

CSI不仅可以对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效果做出有效评价,同时也是真实反映农户对公共文化产品需求意愿的必要手段。目前,农户对农村公共文化产品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包括农户个人特征、政府政策、农户参与程度等,其影响因素较多且比较复杂。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农户与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之间的关系。基于此,本文针对福建省农村公共文化产品存在的问题、农户对公共文化产品的需求偏好和意愿等,从四类具有代表性的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出发,在调查获取农户对不同公共文化设施满意度评价的基础上,分析各变量对农户满意度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户满意度影响因素进行进一步分析,以此来探析福建省农村公共文化产品的供需关系。

2调查方案说明

21数据来源

经济发展水平、地理特征、地域环境、乡村文化、宗亲血缘及历史传统对于农户对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的评价都有不同的影响。

为了确保问卷调查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本研究结合福建省不同地区的经济、文化等多方因素对问卷进行设计。本研究采用分层抽样法,具体如下:(1)预调查阶段。将福建省9地市按照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水平(采用2016年《福建省统计年鉴》的数据),从低到高顺序排为9档,每一档采取随机起点对称等距离抽样法抽取2~3个县(市),共抽取26个县(市);每个县市中再随机抽取2~3个乡镇,共抽取49个乡镇;每个乡镇中再随机抽取2~3个行政村,共抽取102个行政村;每个行政村采取随机走访的方式调查20~30户农户。(2)预调查结果评测阶段。对预调查的问卷进行回收整理及数据样本处理分析,在充分考虑沿海与山区、较为富余和较为贫困基础上剔除问卷调查难度大、调查效果差、问卷反馈不理想等会对问卷质量造成不良影响的农村地区,再对调查地区进行重新整理,最终确定福建省九地市中的18个县市30个乡镇66个行政村。(3)实践调查阶段。于2016年委托福建农林大学师生进行为期2个月的调查,其间采取随机走访及入户调查方式对各地农民对农村公共文化设施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450份,成功回收402份,回收率为893%;对问卷信息进行核校后,剔除无效问卷15份,最终得到有效回收问卷387份,有效问卷率为86%。采用SPSS 200软件对问卷样本进行Alpha信度检验,得到Alpha信度系数0748>07,说明问卷可信度较高。同时,采用因子分析法对问卷样本进行效度检验,得出KMO值为0895>06,p值为0000<0001,说明问卷有效度较高,有利于进一步分析[21]。

22样本结构分析

本研究调查样本结構情况如表1所示。由于农村公共文化产品包含的类别有很多,各个地区所设置的场地、内容也不尽相同,因此,本文在预调查的基础上,整理出四类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包括书刊阅览室、培训室、电子教室、棋牌室。农户对4类农村公共文化设施满意度调查结果见表2。

从表2可看出,农户对书刊阅览室的总评价为“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占443%,对培训室总评价“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占305%,对电子教室总评价“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占291%,对棋牌室总评价“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占373%。此外,农户对村中文化设施管理者的评价中,“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占375%。可见,从满意度调查结果看,调查的项目中,数值都未超过50%,说明福建省农村居民对当地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并不十分满意。

3农户满意度影响因素主成分分析

31变量的解释及赋值

问卷调查中4类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各选取3个关键性指标让农户进行评价,将每一类的3个指标的均值作为该类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的最终满意度评价标准。

为了更准确地测算影响因素对因变量y(村中文化设施的总体评价)的变化效应,本文对样本数据的满意度评价结果进行了处理,将评价结果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综合为“满意”,赋值为“1”;将“一般”、“比较不满意”和“不满意”合并为“不满意”,赋值为“0”;参考文献[12,19]的变量取值方法,最终得到表3。

32农户对农村公共文化设施满意度的相关性分析

将影响农户满意度的11个因素归为3类,各类影响因素间可能存在相关性。基于此,本文做以下假设:一是农户对各类农村公共品评价的4个变量间存在相关性;二是农户个人特征及对管理者的评价的7个变量间存在相关性。分别对农户满意度的2类影响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如果假设不成立,则使用原始变量做下一步分析;反之,提取各类影响因素的主成分,得到新的变量做下一步分析。

利用SPSS 200进行变量间相关性分析。从表4、表5可以看出,相关系数在03~08之间,变量间存在相关性,假设一、假设二成立。

表5农户个人特征及对管理者的评价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

项目性别(x1)年龄(x2)受教育程度(x3)家庭成员数(x4)家庭总收入(x5)对村委的评价(x10)对设施管理者的评价

33农户对农村公共文化设施满意度的主成分分析

运用SPSS 200进行KMO和Bartlett检验,结果(表6)显示,近似卡方值1923348,P值接近于0(在001的显著水平上),KMO值为0803,符合标准[22],可以进行主成分分析。

为了便于解释各个因子,本文将初始因子进行旋转调整,使每个因子在不同原始变量上的载荷有明显的差别,最终得到旋转后的因子矩阵(表7)。从表7可看出,前3个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达77581%,表明3个因子能基本包含11个变量的信息,可以有效反应农户对农村公共文化设施满意度的基本情况。

通过因子旋转得到旋转成分矩阵(表8)。从表8可看到,第一主成分F1主要综合农户对农村公共文化设施评价的信息,包括对书刊阅览室(x6)、培训室(x7)、电子教室(x8)、棋牌室(x9)和管理者(x10、x11)的评价信息;第二主成分F2包含了受教育程度的信息;第三主成分F3

对Logistic的模型结果汇总得到表10。由表10可知,主成分F1中,只有培训室(x7)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了农村居民对培训室的需求不高,农户对培训室的消费效果不影响他们对农村公共文化设施整体满意度的评价;而对书刊阅览室(x6)、电子教室(x8)和棋牌室(x9)的满意度评价与因变量成显著负相关,一方面说明这些活动场所在农村地区较为普遍,农户能较为直接频繁使用这些设施,且能较为真实地反映农户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农户更愿意对与自身生活密切相关且较为了解的公共文化设施做出较高的评价。主成分F2中,受教育程度虽然对因变量有显著相关,但显著性水平只在01内,显著性并不明显。农户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其对农村公共文化设施感到满意,但在农村农户实际受教育水平是有限的,且在短时期内不会有质的改变,因此,相关性呈显著性不明显。受教育程度与满意度相关性,一方面说明了具有较高素质的农户能够理解国家对农村公共文化设施供给的政策,也能够清楚地了解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的用途和使用方法,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具有越高素质的农户越能从农村公共文化设施中得到满足,能更理性地对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的满意度做出理性的评价。主成分F3中,各因素未对因变量造成显著影响。这是由于农村公共文化设施是由国家

公共财政投入建设的,其本质属性是准公共产品,主要功能是满足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明需求,不是以营利为目的,其基本上都是对农户免费开放使用的。同时,由于农村劳动力外流,农村常住人口较少,现有的农村公共文化设施数量上基本能够满足农村居民的需求,而不会出现供需失衡。

5小结和建议

上述分析结果表明,(1)各类公共文化设施满意度评价间存在相关性,农户对各类公共文化设施的满意度会影响整体满意度评价;农户个体特征与对管理者的评价间存在相关性,这主要是因为农户是评价的主体,满意度的评价会因为农户个体的不同特征呈现不同的特点;(2)主成分F1中书刊阅览室、电子教室和棋牌室的满意度评价与因变量成显著负相关,说明农户对基础文化设施的满意度会影响整体公共文化产品的满意度,因为农村公共文化产品是由众多的公共文化设施构成,而基础的公共文化设施是农户最常接触到的,其评价也是对公共文化产品最为真实和直观的评价;主成分F2中受教育程度成显著相关,这与农户作为满意度评价的主体,其个人素质是会对国家政策、农村公共文化设施供给评价产生一系列影响;主成分F3中各因素均未对满意度形成显著性影响,这与农村公共文化产品是准公共产品的内在性质有关。

因此,根据上述结论,本研究认为应从以下方面提高农户对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的满意度。

(1)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的供给是系统性与联动性结合的复杂工程,每类公共文化设施都有其独特的作用和使用价值,因此,政府在供给公共文化设施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各类公共文化设施之间的联系性,及时做好事前的效果预测和效益评估,不要盲目地跟风建设和非理性投入,避免公共财政的浪费。由于农户对基础公共文化设施的满意度会影响农村公共文化产品的整体满意度,所以在农村公共文化设施供给投入时应做到点面结合,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应均衡投入,避免“头重脚轻”“点面失衡”。同时,农户个体特征与对管理者的评价间存在相关性,农户对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的满意度将直接影响对管理者的评价。因此,政府应该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转变惯性的行政思维,提高服务的水平和质量,让农户切实地感受到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带来的效益效果,从而提高农户会政府部门的满意度。

(2)从模型分析的结果来看,农户对书刊阅览室、电子教室和棋牌室的满意度较为显著,说明这些类别的农村公共文化设施是较为基础,也是农户日常使用最为频繁、最能满足自身需求的。因此,政府应该根据各地农村实际需求优先供给和完善农户最需要、最基础的公共文化设施。但是,目前福建省农村公共文化设施供给存在大量缺失现象,农户对公共文化设施的需求远远大于供给的数量和质量,加上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的供给主体单一且可利用资源有限,尤其在福建省山区农村表现较为明显。因此,应利用有限的资源优先供给和完善农户最需要、最基础的公共品,尤其是与农户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且能够较快、较直接地满足农户的基本精神需求的农村公共文化设施。这些基础公共文化设施的完善将会显著提高农户的满意度。

(3)农户受教育程度是影响农村公共文化设施满意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农户受教育程度越高越能理解国家的政策,越能自觉对公共文化设施的保护。因此,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要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宣传,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在农村地区“落地生花”“扎根发芽”,为建设好“美丽乡村”增添新活力。

(4)农户是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的“消费者”和“受益者”,农户對农村公共文设施的满意度将直接反映出政府供给的效果。因此,在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的供给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和满足农户需求意愿,确保在公共文化设施的供给过程中做到充分尊重农户的群体意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避免供给的盲目性,保证供给的效率和效益最大化。同时,应加强制度建设,一要建立畅通、稳定的双向沟通渠道使农户的需求和意见得到充分的表达;二要建立稳定的农村公共文化设施供给机制,加大对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的公共财政投入,为农村的发展提供持续、稳定的财政和制度保障。

参考文献:

[1]LANDES D S The wealth and poverty of nations: why some are so rich and some so poor[M] New York:Norton, 1999:78-85

[2]阮荣平,郑风田,刘力 中国当前农村公共文化设施供给:问题识别及原因分析——基于河南嵩县的实证调查[J] 当代经济科学,2011(1):47-55

[3]于丽敏 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不足对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效应分析[J] 税务与经济,2003(4):33-34

[4]谷洪波,王建军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效率分析及模式选择[J] 商业研究,2005(21):33-36

[5]财政部教科文司、华中师范大学全国农村文化联合调研课题组中国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与战略思考[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4):101-111

[6]尉建文,谢镇荣 灾后重建中的政府满意度——基于汶川地震的经验发现[J] 社会学研究,2015(1):97-113

[7]申順芬,林明鲜 婚姻满意度研究:以山东省为例[J] 人口研究,2013(4):92-102

[8]蒋月亮,常菁菁,栾江,等 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现状、需求偏好及支付意愿——基于陕西省366份农户数据调查[J] 农村经济,2013(7):14-18

[9]李伟,燕星池,华凡凡 基于因子分析的农村公共品需求满意度研究[J] 统计与信息论坛,2014(5):78-84

[10]方凯,王厚俊 基于因子分析的农村公共品农户满意度评价研究——以湖北省农户调查数据为例[J]农业技术经济,2012(6):30-36

[11]何晨曦,赵霞 农户对农业科技服务满意度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1033个农户的调查数据[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5(6):1020-1025

[12]朱玉春,乔文,王芳 农民对农村公共品供给满意度实证分析——基于陕西省32个乡镇的调查数据[J]农业经济问题,2010(1):59-66

[13]张天学 农村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基于江苏省徐州地区农村的调查[J] 农村经济,2010(6):84-88

[14]李佳 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模式创新——基于建构秩序与自生秩序结合的视角[J] 长白学刊,2012(5):147-151

[15]刘如珍 当代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新策略研究——以福建省农村为例[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9):120-122

[16]张天学,阙培佩 我国现行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的制度困境与对策[J] 理论月刊,2011(5):166-169

[17]苏红 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及其构建[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53-57

[18]胡守勇 农村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研究综述[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74-81

[19]赵驹,甘宇,宋海雨 农户工对城市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的满意度实证研究[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55-61

[20]卢春龙 我国农户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满意度调查——来自全国九个省市的发现[J]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4(2):59-66

[21]曾五一,黄炳艺 调查问卷的可信度和有效度分析[J] 统计与信息论坛,2005(6):13-17

[22]王宝进 多变量分析统计软件与数据分析[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33-141

猜你喜欢

供给设施农户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民生设施非“摆设”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警惕环保设施安全隐患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
公共充电桩设施建设正当时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擅自启用已查封的设施设备该如何处罚?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