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例研究建筑玻璃幕墙的节能设计方案

2017-05-30张一杨欢蒋逵王珑滔

科技风 2017年13期

张一 杨欢 蒋逵 王珑滔

摘要:建筑玻璃幕墙的节能设计对于提升建筑整体的节能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从阐述建筑玻璃幕墙节能设计原理入手,以实例为基础分析了建筑玻璃幕墙节能设计方案。

关键词:建筑玻璃;幕墙设计;节能设计方案

建筑玻璃幕墙的节能设计是通过分析热原理的不同内容对可能会导致玻璃幕墙能耗高的原因进行判定,并以这一结果为基础来制定出有效的处理措施,最终能够提高建筑整体设计的科学性与可靠性。

一、建筑玻璃幕墙节能设计原理

建筑玻璃幕墙节能设计原理有很多,以下从热耗能原理、热传递原理、隔热原理等方面出发,对建筑玻璃幕墙节能设计原理进行了分析。

(一)热耗能原理

建筑玻璃幕墙节能设计首先需要遵循热耗能原理。众所周知在我国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建筑行业的发展目标也出现了较大程度的变化,这集中体现在对于环保、节能、可再生资源进行合理利用的诉求,并且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开始对于节能型材料的有着更高的使用要求。举例来说,作为现代建筑中外围护结构的常见组成部分,玻墙幕墙具有进行热交换的关键性作用,也是节能设计的关键性节点。因此根据热能耗原理,对其进行优化能够在满足建筑美学和建筑功能诉求的同时也能够做到遵循环保和节能理念,并且实现温度的合理降低。

(二)热传递原理

建筑玻璃幕墙节能设计还需要考虑热传递原理。通常来说玻璃幕墙属于一种透明材料,该材料能够进行高效率的辐射与热能传导, 以此为基础工作人员就能够对于玻璃能量传递过程的评价。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减少传热过程中的能量消耗,通过确定单位面积,单位温差和单位时间的焦耳数。在这个过程中,研究人员需要研究屏蔽系数,以便更好地测试玻璃幕墙的节能效果。例如,工人可以在同等条件下放置玻璃组件和透明玻璃,然后根据太阳辐射比确定屏蔽系数。根据试验结果,遮阳系数越小,玻璃的能耗越小,代表了节能效果更加优秀。

(三)隔热原理

建筑玻璃幕墙节能设计离不开隔热原理的有效应用。玻璃幕墙节能保温设计分析工作的进行可以大大提高隔热但在夏季,由于阳光直射,室内温度升高而被迫降低温度,这将导致电力资源的浪费。冬季,墙体面积过大,造成散热过大,不利于室内温度的保存。因此,节能玻璃幕墙的设计应考虑保温能力,室内温度过高,室内温度不太低,室内温度控制,以减少在合理的范围内使用的电力,从而减少资源的消耗。

二、实例分析建筑玻璃幕墙节能设计

实例分析建筑玻璃幕墙节能设计需要坚持实事求的原则,下文从实例情况、强化遮阳设计模式、保证楼内自然通风等角度出发研究了建筑玻璃幕墙节能設计。

(一)实例情况

建筑玻璃幕墙节能设计首先需要考虑到建筑的实际情况。作为本文研究对象的某图书馆共四层,在图书馆的上层区域,采用了与温度无关的空调方式,然后在图书馆走廊设置有大面积的玻璃幕墙。其次,根据该图书图书空调能耗的特点,工作人员通过设置了温度调节系统,可以有效控制图书馆的总体能耗,从而能够有效的降低由于图书楼内部维护结构而导致的玻璃幕墙面积较大的问题,并且显著的减少了图书管内部不同高度之间存在的温度差距,并可在春季和秋季为该图书楼提供更加自然的通风和降温条件。

(二)强化遮阳设计模式

建筑玻璃幕墙节能设计的关键是强化遮阳设计。工作人员在强化遮阳设计模式的过程中首先应当对玻屏蔽玻璃幕墙能够减少幕墙上的直射光,使室内温度不太高。其次,工作人员还应加强对玻璃幕墙常见的遮阳设计模型,如玻璃的能力的阴影的第一选择,能有效地防止热量保持室内温度,减少电力资源的浪费。同时,在加强遮阳设计模型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遮阳形状,以达到更好的遮光能力,另方面也能够有效的遮挡阳光并降低屋内温度。

(三)保证楼内自然通风

建筑玻璃幕墙节能设计还需要保证楼内的自然通风。工作人员在保证楼内自然在通风过程中,应注意改善玻璃幕墙的节能和通风效果,合理减少室内通风系统的能耗。同时,工作人员在确保建筑的自然通风过程中,玻璃幕墙通风设置,我们还需要考虑玻璃幕墙设计的数量是否合理,并且对于合适的数量进行分析研究,最终能够有效的提升玻璃幕墙的节能效果。

三、结语

在我国许多地区的夏季受到了热空气聚集的影响,往往会导致建筑中的热能负荷过高,因此在这一前提下探讨建筑用玻璃幕墙节能设计要点就能够为建筑的节能节热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

参考文献:

[1]许晓军.公共建筑中玻璃幕墙的节能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6,11(23):5153.

[2]陈善渺.建筑用玻璃幕墙节能设计要点的探讨[J].低碳世界,2016,12(26):5156.

[3]王兵辉.建筑玻璃幕墙的节能设计研究[J].科技促进发展,2015,1(1):4850.

[4]刘晶晶,林波荣,秦佑国.双层玻璃幕墙节能辅助设计方法探讨[J].华中建筑,2016,05(7):3133.

作者简介:张一(1981),女,汉族,四川峨眉人,在职研究生,毕业于四川大学,讲师、工程师,研究方向:施工技术与项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