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大学生“团员意识”现状研究

2017-05-30邱漫菲

科技风 2017年13期
关键词:高校现状对策

邱漫菲

摘要:在深化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团员意识的培养成为重要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本文以H学院为例,通过问卷、访谈及查阅资料等途径调查该校大学生的团员意识。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的结果,了解如今大学生团员意识的现状、高低程度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不同的程度和问题制定培养和提高高校大学生团员意识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高校;团员意识;现状;对策

团员意识是团员在观念上自觉形成的区别于一般青年的先进意识,是团员在团内生活和社会活动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思想基础[1],在深化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团员青年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2]。为了推动高校团的基层组织建设、深入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现状,笔者近期对大学生的团员意识展开了调研。

1 调研对象及方法

1.1 调研对象

本次调研以H高校为例,随机选取该校各年级学生进行调查,共发出问卷220份,回收200份,回收率90.99%。

1.2 研究方法

通过参考文献对高校“团员意识”的相关研究,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别对现今大学生对共青团的认识等方面,采用调查问卷共11个项目来对本校学生进行粗略的调查。

此外,我们还深度访谈了10余名团员代表,并搜集相关的资料,做出了以下调研结果分析。

2 调查结果分析

2.1 对共青团的认识程度的分析

团员意识是团的基本主张在团员头脑中反映,是团员对团的理性认识。调查中表明,团员的比例约为95%,这表明该校大部分的学生都已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但团员比例过大,也就在客观上为团员对团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不强提供了现实土壤。例如,团员们在回答“您清楚什么是团员意识”问题时,仅有10.5%的同学的答案是“非常清楚”,而仍有73%的同学表示不太清楚。

由上述问题及其数据发现表明团员们的团员意识普遍不高。相应地,这也归咎于团员对共青团的认识不足,对共青团的组织属性认识还不够明确。因为当问及“您认为我校团员的团员意识不高的原因有哪些”时,69.5%的同学都表示“对团的认识不足”。

调查中,同学们在回答“您什么时候感到自己的团员意识最强烈”,有36.5%的同学表示是“在参加组织活动的时候”,有33%的同学认为是“在缴纳团费的时候”,甚至11.5%的同学表示“几乎没有过这种想法”,只有2%的同学是“每时每刻”都有强烈的团员意识。反映出大部分的同学在没有参加组织活动和没有涉及到团义务的时候,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团员。这说明团员没有认清楚自己的作为团员的本质,也表明我校没有充分发挥团组织的作用,这也为我们下面提出相应的措施提供了条件。

又由調查得知,有42%的同学觉得团员与非团员的青年群众没有什么差别,甚至有15%的同学认为在思想政治、道德修养、文化素质等方面,部分团员不如非团员群众。显然,有一半以上的团员因为没有团员意识在平常生活中几乎没有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不可否认,在当今“嘈杂”的社会环境下,团员们的入团动机也受到了当今社会背景等其他因素的影响。根据调查,43%的同学表示加入共青团的原因是为以后入党做准备。这也归根于当今社会,随着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党员在一些就业中的优势,部分团员为了某些单位招聘更加具有竞争优势,使团员的入党动机更添功利色彩,甚至完全功利化。

2.2 团员教育现状及态度调研

对于学习团的理论知识,有52.5%的同学认为“应该积极主动去了解学习”,也有34.5%的同学认为“太枯燥了,不愿主动去了解和学习”。 而这些理论知识大多是靠一些教育活动普及的, 因此,在针对高校开展团员意识教育活动的必要性时,依然有43%的同学表示“有必要开展教育活动”,肯定了开展团员意识教育活动。

另外,在问及对于培养和提高高校大学生团员意识的途径有哪些的时候,也有超过一半的同学指出学校应该设立团员意识的相关教育课程,所以说思想教育虽然是老生常谈,但是它的地位在人们心中还是具有重要性的。

2.3 调研小结

从上文的调研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1)多数团员的团员(模范)意识淡薄。(2)团员没有理清共产党和共青团的关系,对共青团的组织属性认识还不够明确。(3)团员的入团动机受到当今社会背景的影响。(4)大学生们大多肯定思想教育、组织活动的重要性

3 对策及建议

团员意识培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从整体出发、多维度、多层级地整合高校内外资源,以下是我们针对团员意识现状给出几项改进建议。

3.1 畅通渠道、提高团组织号召力。

高校团组织可以通过拓宽通讯渠道,利用新网络媒体建立团员QQ群、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宣传共青团动态,开展具有强大号召力的“与信仰对话”和“青年之声”等品牌活动的评比创建工作,引导广大青年争做时代楷模、争创文明集体[3]。

3.2 筑牢阵地、营造团结向上氛围

高校团组织可以建立固定的活动平台,比如团员实践基地、宣传栏、报刊杂志等,注意发挥好这些宣传阵地在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果、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作用,以团员喜闻乐见的富于时代性的表达形式激发团员青年独立思考的主动性,营造真诚沟通、平等交流的新型团组织氛围。

3.3 整顿架构、健全团支部生活

团支部是高校团组织在班级的基层单位,承担着最繁重的组织任务,团支部的生命力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团组织的战斗力。团员生活的中心是团支部的活动,是体现团员意识的基本形式。因此,团员参加支部生活、团支部定期召开团员大会、组织丰富多彩的团员活动能够提升团员意识,高校团组织要把团支部生活作为团建的经常性的重点工作。

3.4 把握时机,弘扬时代主旋律

抓住清明节、中秋节、端午节等传统纪念节日,“五一”、“五四”、“七一”、“十一”等重大节庆日,以举办诗词大会、评比竞赛活动等形式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丰富团员的文化生活,激发广大团员青年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自信心,弘扬时代主旋律。

参考文献:

[1]朱瑶.坚持党建带团建,加强团员意识教育[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7):3536.

[2]王凡,尹志平,张坚,等.高校团员意识的调查与思考[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6,20(65):810.

[3]刘静,孟威.高校团员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6,28(3):139140.

猜你喜欢

高校现状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