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建筑浅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2017-05-30李峰李春晓

大东方 2017年7期
关键词:施工技术建筑工程

李峰 李春晓

摘要:在建筑施工中,基础工程是建筑物的生命根基,只有做好建筑工程浅基础工程的施工的工作,才能完成高品质的工程。本文作者工作经验,对建筑浅基础施工技术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浅基础;施工技术

基础的埋置深度不同,施工所采用的设计计算方法和施工方法、基础结构也不尽相同。当基础埋置深度小于基础宽度或小于 5 米,称为浅基础,下面将简要谈一谈浅基础工程施工中施工技术方法。浅基础的施工的关键是需要形成一个安全、方便的施工条件,根据基坑的深度和土质条件采用放坡或支挡的方法来保持基坑的稳定性,在地下水位比较高的地方,还需要降低地下水位,使坑底土质干燥以便于施工。

一、基坑开挖

(一)地基基础选型。地基作为建筑实体和地基的连接物,发挥着将建筑实体竖向的荷载力传输给地基的作用。如果地基的荷载力足够大,而且基础分布和建筑实体竖向分布一致的话,那么可以采用独立的地基;如果地基荷载力达不到承载要求,或者建筑物过高,那么可以采用筏形地基基础,这种基础的有点是比独立地基更加的稳定,但是造价比独立地基要高。

(二)施工方法选择。对于大型的基坑,宜采用机械开挖。人工开挖时,一般采取分层、分段均衡地向下开挖,为了防止超挖和保持边坡的正确坡度,机械开挖至接近坑底设计标高或接近边坡时应当预留300~500mm厚的土层,用人工开挖和修坡;对深入基岩面以下的基坑,应用边线控制爆破方法将基岩爆松以后再开挖。应注意不得爆松基坑底面及边坡面。

(三)施工前准备。准备工作包括现场勘査、平整场地、场地排水、测量放样和施工临时设施等分述如下:基坑开挖施工以前必须进行现场勘査,了解工程场地的实际情况,包括地质、地貌、地形、水文、道路、河流、邻近建筑物、地下管线与设施、地面障碍物、水电供应等,以便制订施工组织计划,绘制施工总平面图;根据原始地形和施工方案,按要求的标高平整场地,清除施工场地上所有的地面障碍物;根据场地的高程和相邻河流的关系做好场地的防洪、排洪工作,;在不受施工影响的地方设置基线和水准点,布置测量控制网。根據龙门板桩上的轴线,放出基坑的边线和水准标志。

(四)挖土。挖土时应注意基坑底部是否存在古墓、洞穴、古河道、防空洞等人为的或天然的不良地質现象,开挖后应进行验槽,如发现与勘察报告不符的问题,应及时反映并采取措施处理。弃土应及时外运,如需临时堆土或留作回填土,堆土的坡脚距坑边的距离应按开挖深度、边坡坡度和土的性质分别确定。基坑开挖完成时,应对坑底进行抄平、修整,如发现局部超挖,可用素土、灰土或碎石回填夯实。为防止地基土扰动,基坑开挖后应立即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尽量减少基坑暴露的时间。

(五)验槽。基坑开挖以后的检验工作称为验槽。验槽应由勘察、设计、建设单位、监理、施工单位人员共同进行。验槽分为表面检验、钎探检验。验槽发现的问题应及时协商处理解决的办法进行局部处理。 表面检验是根据开挖暴露的土层情况进行检验的一种验槽方法。检査槽壁出露土层的层位与走向,判断是否已经开挖到设计规定的土层;检査槽底的土层是否已经挖至老土, 是否需要继续挖深或进行处理;检查整个槽底的土质是否均匀一致,包括颜色、密实程度; 检査是否有湿度异常或有橡皮土的迹象;出现上述任何一种情况都需要进行处理。

二、基坑边坡

在场地条件允许时,一般优先采用不设置支撑的基坑,对于土质非常好的情况可考虑采用竖直开挖的方法;当没有条件竖直开挖时,采用放坡办法,也可不设置竖直支撑;当周围条件不允许放坡时,则设置支撑。 粘性土由于具有内聚力,可以保持一定高度的竖直坑壁,在建筑物密集地区,不允许按要求放坡,或由于土质原因,深基坑放坡的土方量过大时,则可采用设置坑壁支护的方法施工。

三、坑内排水

浅基坑或排水量不大的基坑可在基坑底做成一定的坡度,并按需要在基坑边设置排水沟,在四角或每隔30~40m设置一个直径为70~80cm的集水井。排水沟和集水井应在基础轮廓线以外,排水沟边缘离坡脚不宜小于0.3m,排水沟的底宽不宜小于0.3m,排水沟底的坡度为0.1%~0.5%,排水沟底应比挖土面低30~50cm,集水井底应比排水沟低50~100cm或深于抽水泵进水阀的高度以上。井壁用木、竹、混凝土管等简易加固。渗入基坑的地下水经排水沟汇集于集水井内,由水泵排出坑外。排水沟和集水井随基坑的挖深而加深,保持基坑干燥。

四、人工降低地下水位

当地下水位比较高,基坑开挖深度又比较深的时候,采用上述坑内排水的方法通常会遇到许多困难,甚至无法施工,此时必须采取人工降低地下水位的方法将基坑内的水位降低到基坑底面以下,以便在无水干燥的条件下开挖。

人工降低地下水位常用井点降水的方法。井点降水是在基坑四周或需要降水的一侧将带有滤水管的井点或管井沉入到深于基坑底面标高以下一定的深度,以总管连接抽水设备,使地下水位降低到基坑底面以下0.5~1.0m。

五、钢筋混凝土基础的制作

在开挖基坑完成以后,应立即进行基础的制作工作,包括浇筑垫层、绑扎钢筋、架设模板、浇捣混凝土与养护等。在地基上浇筑混凝土以前,对地基开挖面应按设计标高和轴线进行校正,清除淤泥和杂物,注意排除基坑内的水,按设计要求浇筑素混凝土垫层。浇筑垫层以后,进行钢筋绑扎和立模工作,按设计图样进行检査、校正和验收。办理隐蔽工程的验收手续以后,才能进行混凝土的浇筑。

综上,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要严格遵循相关标准来选择施工工艺,并按照正确程序逐步推进,避免受到过多外界环境的干扰。施工技术管理者应该时刻保持谨慎的态度,全面了解并掌握可能对工程建设产生影响的消极因素,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这样达到施工技术管理的本质要求,为人们提供更为优质的房屋建筑。

参考文献:

[1] 马胜伟.建筑基础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及控制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09)

[2] 黄洪.建筑工程项目管桩基础施工技术[J].广东科技,2015,(08)

(作者单位:山东恒诺建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施工技术建筑工程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模式创新探索
造价预结算在建筑工程中的审核方式及应用实践
建筑工程预结算审核中常见问题分析与处理
建筑工程管理策略探讨
隔震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建筑工程预决算审核中常见问题分析与处理
浅谈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