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谈书法用纸

2017-05-30张春娟

大东方 2017年7期
关键词:选择加工

张春娟

摘要:书法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影响和制约它的因素有很多。就工具来说,有笔、纸、墨、砚等等。但就其对书法影响的程度来说,纸显得较为突出。能否很好的呈现书家的作品的墨色与纸的材料、制作工艺流程、纸张加工等因素息息相关。

关键词:纸张材料、制作工艺流程、加工、选择

中国书法选择以毛笔和纸的组合为主,是由毛笔和纸的优越性决定的。

一、决定纸张的质量的几个关键因素

一张纸的好坏由材料、制作工艺流程和环境来决定。首先是材料。中国造纸的原料取自植物纤维,中国是植物原料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纤维的质量从优到劣依次是:麻类、皮料、竹类、草类。最早使用于做纸的,是麻类。造出的纸叫“麻纸”,比较粗糙。东汉时蔡伦“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为纸。”他改进了麻纸的制造工艺,使麻纸得到普及。麻纤维做成的纸,韧度很大,并且因为麻纸纤维纯,含糖份极少,千年来几乎没有虫蛀。说麻纸“纸寿千年”都不为过。

历史上除了麻纸,皮纸最有名的就是楮皮纸。楮皮纸是我国的国纸,古人以楮代纸,称“纸墨”为“楮墨”。韩愈《毛颖传》:颖与会稽楮先生‘友善。薛稷称楮纸为“楮国公”。楮纸名品有“澄心堂纸”和“宣德纸”。

竹纸也是一种传统的书画用纸,米芾的《珊瑚帖》就是浙江会稽竹纸所书。竹纸从唐末就开始用于书写,做的好的竹纸,也很好用。竹子在中国南方资源丰富,山区竹子价格较低,竹子再生速度也快。所以在当今麻纸,皮纸普遍不真的情况下,纯竹纸就显得难能可贵。逐渐被许多书画家选用。

其次是造纸的工艺流程。造纸的主要过程有采料、晒料、浸泡发酵、蒸煮、洗涤、打浆、捞纸、晒纸、揭纸。古人造纸全程手工,现在都是使用机械,因而大大降低了纸张质量。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蒸煮。古人用石灰和草木灰水蒸煮原料,比较耗时间。现在纸厂用纯苛性纳(NaOH),虽然快,但是在清除杂质的同时也破坏了纤维。

第二、打浆。古人用木棒反复拍打,将纤维打碎。现在用机器打,速度快,但纤维被打坏打烂了。纸张不够柔软,韧性不足,书写感觉也不好。纤维不纯,容易发黄,里面的杂质也容易招虫蛀,不利于书法作品保存。

再次就是环境。造纸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水,山好水好的地方造出来的纸也更好。安徽泾县、江西铅山县、四川夹江县、福建蒋乐县、浙江富阳等地的纸都不错。

二、纸张的加工

纸有生、熟、半生熟之分。宋人邵博《闻见后录》卷三十八云:“唐人有熟纸,有生纸。熟纸所谓妍妙辉光者,其法不一。生纸非有丧事故不用。”魏晋南北朝及隋唐用纸,多以淀粉糊做纸表施胶。 北宋米芾就用植物淀粉浸入纸后再予捶打的方法自己加工过纸。此法称为“浆捶”。明代屠隆《考槃余事》有“造捶白纸法”,全文录下供了解:法取黄葵花(黄蜀葵)根捣汁,每水一大碗,入汁一、二匙搅匀用。此令纸不粘而滑也。如根汁用多,则反粘不妙。用纸十幅,将上一幅(张)刷湿。又加干纸十幅,累至百幅无碍。纸厚以七、八张相隔,薄则多用不妨。用厚石板压纸,过一宿揭起,俱润透矣。湿则晾干,否则平铺石上,用打纸槌敲打千余下,揭开晾十分干,再叠压一宿,又捶千余槌,令发光与蜡笺相似方妙,余尝制之甚佳,但跋涉(费事)耳。

宋以后改用动物胶及明矾。这样一来,纸表形成一层覆盖膜,再予砑光,则书写用笔自如。缺点是逐张处理费工,薄膜也容易脱落。现在社会一般对纸进行施胶处理则可以避免这些缺点。可以增加纸对液体透过性的阻隔能力。即将动物胶用水化开,得到胶水,在加入明矾作沉淀剂,最后将胶矾水配入纸浆中搅匀,抄出纸后胶粒自然沉淀在纸内,大大提高纸的不透水性。

三、纸张的选择

书法是一种以临摹古代经典为主的艺术形式,要达到古代名家的效果,就要挑尽可能接近古人的纸。也就是说尽可能地挑选手工精制的纸。根据使用的需要选择厚度、大小、生熟、松紧和颜色。挑纸要注意厚薄均一,纸质细腻坚韧、纤维匀细精密,纸面无明显纤维束的。如写意大草可选厚的生纸,工笔小楷可挑薄些的熟纸或者泥金、泥银纸。现在的纸,纸性更接近明清。写黄道周、王铎、傅山、徐渭一类的字材料不难找。晋唐则因为时代太远,纸性和现在也差别较大。要学习“晋唐笔法”,就要花心思挑接近古法的纸。一般的生宣或生元書纸写晋唐字是没有效果的。

宣纸是用的最广泛的纸张,因此着重来谈谈。很多人以为,自古书画专用纸,就是宣纸。宣纸好像成了书法用纸的代名词。这是一个误区。其实,所谓宣纸,是安徽泾县造的青檀皮纸,因在宣城地区交易,于清末时被称为“宣纸”。最初所造的泾县皮纸纯用青檀皮,后因产量逐年猛增,砍伐无度,造成山区青檀林面积越来越小,便向其中加入稻草。再加上不再手工制作,质量早就一般了。上世纪潘伯鹰在《中国书法简史》中就说过,一般的宣纸,已经不好用了,还不如北方的糊窗纸(因为那是纯手工纸)。

古代很多书画作品的纸都是黄黄的,除了因为年久自然发黄外,不少是为了避蛊而刷过黄檗汁。如唐代的“硬黄纸”。一般的纸张要做旧,用“茅屋漏汁”或煮黄柏皮、普洱、紅茶、竹叶或需要的相近颜色的植物叶子就可以了。

现在很多书家为了展览效果,用酱油或咖啡等食物染色,虽有染色效果,但里面的油腻成分使得纸张很脏,所含的糖分也容易招虫蛀,并容易使纸张发潮,发霉。因此此法不可取,或非长久之策。要染色,还是按古人的方法,用植物或矿物颜料好。古法虽然麻烦,但效果好,易保存,具体的方法古人也有详细记录。自己操作染色过程还是很有雅趣的。

使用纸张写书法作品时候,经常要接纸。如怀素自敍帖,张旭草书古诗四首这样的长卷,都是多张纸接起来的。宋以前的大尺寸作品,只有赵佶大草千文是整纸,一般人,可没有这样的条件特制这么大的纸。现在的纸幅虽然比以前大的多,但写长篇也需要接。接纸的关键是浆糊。有人用双面胶接,过几年就胶性全失,就会脱落。要用浆糊,而且尽量不要用买的浆糊,以免接边变色,发硬。熬的糯米粉浆糊不错。但如果能按古法做“白芨飞面糊”就更好。接纸虽细节小事,但毕竟是书法创作中经常要做的事,不可不注意。

最后,录晋代傅咸的《纸赋》,献给爱写字和爱纸的人:

盖世有质文则治有损益,故礼随时变而器与事易。既作契以代绳子兮,又造纸以当策。犹纯俭之从宜,亦惟变而是适。夫其为物,厥美可珍;廉方有则,体洁性贞;含章蕴藻,实好斯文;取彼之弊,以为此新;揽之则舒,舍之则卷;可屈可伸,能幽能显,若乃六亲乘方,离群索居;鳞鸿附便,援笔飞书。写情于万里,精思于一隅。

(作者单位:广东省东莞市文化馆)

猜你喜欢

选择加工
认识“超加工食品”
后期加工
一种新型双列角接触球轴承滚道加工方法
铣刀盘的5轴数控加工
探索“五选四变”对中职教育改革的创新与实践
“互联网+”时代新闻采访教学的困境与出路
飞机燃油系统对多路输入信号源选择的方法
菱的简易加工几法
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及应用
看,塑料制品是这么加工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