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文化能力培养理念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2017-05-30敖兰

大东方 2017年7期
关键词:跨文化能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敖兰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对英语教学的要求不断提高。大学英语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外语基本运用技能,更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应对解决实际社会工作环境中由文化差异引发的文化冲突的能力。为了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能力,必须在实践教学中坚持培养跨文化意识、构建跨文化知识体系、锻炼跨文化技能三者同时进行,这样培养的毕业生才能成为全球一体化需要的具备较强跨文化能力的跨国公民。

关键词:跨文化能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一、概述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綱》明确规定,英语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跨文化能力的基础是跨文化活动交际参与者所应该具备的意识、知识和能力三要素。在英语专业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敏感性,增强文化差异意识。在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应该多开设中外文化对比、中外名著赏析、中外经典电影赏析等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尊重、开放、好奇与发现的态度,使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在头脑中形成跨文化意识与观念。英语专业教学中应该给学生提供讨论自身文化的机会,同时在英语专业教学中培养学生对待不同文化的平等意识与文化理解和包容意识,为构建跨文化知识和技能打好基础。

二、大学英语教学在跨文化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教学目标应试化。我国现行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对语言或文化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层面的训练很多,而对分析和评价能力的培养则很少涉及,对创造力的培养更是鲜见。而长期被视为基础课的大学英语,其教学目标仅是训练学生通过大学英语等级考试。

课程测评方法简单化。考试测评是衡量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理解掌握情况的常用手段,对教和学都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传统的大学英语测试多为笔试,侧重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译五个基本技能的考察。考试题型以量大分值高的客观单项选择题为主、主观题为点缀的形式出现。所有的测试都通过终结性考核来考量学生对英语语言基本知识的运用把握。而以考察学生跨文化思辨能力的测试,在现实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却是鲜有所闻。同质的考试测评方式和单一的考试题型将大学英语教学牢牢地禁锢在应试教育的桎梏之中,几乎谈不上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能力和国际视野。

教学方法单一化。在大学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高低。传统大学英语教学多以应试为教学的终极目标。基于考试目的,课上教师以分析课本内容和语言现象为主,甚少关注对学生其他能力的培养,而本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则被动参与其中。这种授课方式带来的结果就是学生的英语学习缺乏可长久持续的动力甚至干脆失去英语学习兴趣,丧失或浪费锻炼跨文化能力和提高人文素养的机会。

三、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对策

采用翻转课堂+学习小组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只有调动了学习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跨文化能力才可能有实际意义。为此,翻转课堂教学和合作学习可以被有针对性地引入大学英语教学。所谓有针对性,是因为这两种新的教学模式并不是盲目地运用到所有的大学英语课堂上,而是依据课型和课堂规模有选择性地运用。全校层面的大学英语基础课以翻转课堂为辅助教学手段,而拓展课则完全采用翻转课堂和学习小组的教学形式进行。其中试点学院的英语课堂规模小、学生整体英语水平相对较高,则全部采用翻转课堂和学习小组的教学形式进行授课。课堂翻转后,学生在课前完成对新语言知识自主学习,课上则通过对话交流和质疑探讨的方式对文中所涉及问题或现象进行分析和评价。在英语基础课中,翻转课堂不仅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手段单一的不足,而且調动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而在拓展课上,这一新式的教学方法更使得拓展课真正变成了学生拓展其跨文化能力的课堂。配合翻转课堂的另一教学模式是学习小组法。合作学习是指使学生通过小组形式参与学习活动,并依据他们整个小组的成绩获取奖励或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合作学习会直接影响学习者在学习中的自信、自尊、态度和学习成绩。因此,将同一教学班的学生组建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既确保了翻转课堂的顺利实施又保障了教学效果。

采用新的课程测评机制。以培养学生跨文化能力为目的的大学英语课程不能简单通过终结性考试对教学情况做一锤定音的评判。注重形成性课程测评,特别是将课内外评价相结合更有助于实现这一课程培养目标。为此,本校的大学英语将课程总评成绩中期末考试成绩和平时表现评价占比由之前的 6:4 调整为 4:6,并同时改革平时作业和期末考试方式。在试点学院,大学英语平时作业既有读后感、观后感之类的反思日志或小论文,也有结合 PPT 展示的单元话题汇报、采访总结或者小辩论等形式。课程测评体系转为动态后,更注重将非学业内容(如学习态度)和学业内容(如作业)结合起来评价学生在大学英语课程中的表现。与此同时,针对不同课型,相应设置闭卷、开卷、口试或学期论文等多样化考试形式。然而无论哪种考试形式,如没有新的测评标准来考察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也会逐渐偏离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初衷。同步改革英语考试题型也不可缺少。为此,无论是基础课还是采用笔试形式的拓展课,其期末试题中主观题数量和分值比重加大,而传统英语试卷中常见的客观选择题量减分降。在试点学院,大学英语基础课的试题类型也由之前的客观选择题全部改为以判断、简答、翻译、评价、论述等为主的主观题,并特别注重增加旨在考察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开放性问题。调整后的新课程测评机制又反过来督促了学生对平时课堂和作业的参与度和重视程度,不仅确保了教学效果而且将培养学生跨文化能力落到实处。

三、结束语

英语是一种交际工具,更是一门人文学科。大学英语教学的意义不仅在于传授学生用以交流的语言技能,更在于将跨文化教育融入其中以培养具有跨文化意识、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新时代人才。在具体实践中,跨文化能力培养理念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相比以往不仅高效,也更契合当前旨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新一轮大学英语改革精神。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

[2] 孙有中. 外语教育与跨文化能力培养[J]. 中国外语. 2016(03)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

跨文化能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理工院校通识课程与学生跨文化竞争力培养探析
跨文化教学与“跨文化能力培养”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语音教学现状与重要性简析
浅析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