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2017-05-30张萌蒋容芳王玉兰罗春钰

大东方 2017年7期
关键词:皮亚杰教学

张萌 蒋容芳 王玉兰 罗春钰

摘要:皮亚杰让·皮亚杰(Jean Piaget,1896—1980),瑞士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创始人。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要经历四个主要阶段,不同阶段各有其认知发展方面的主要特点。认知发展制约教学内容和方法,制约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的选择,会对个体的学习效率产生影响。在教学中,各门具体学科的教学都应该研究如何适应学生的智力发展阶段,并提出适当的目标。

关键词:皮亚杰 認知发展理论 教学

一、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1920 年皮亚杰在巴黎比奈实验室工作,被指定研究设计儿童智力测验。他发现儿童的错误符合一个连贯的模式,这模式暗示他们的思考可能具有自己的特点。幼小儿童不会只是比年龄较大的儿童或成人更不会说话,而可能以另外一种完全不同的方式来思考。在人们熟视无睹的儿童幼稚行为中,发现了儿童思维的特点和规律,提出了关于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的理论。他认为,儿童认知发展可分以下四个基本阶段。第一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 岁) 、第二阶段前运算阶段(2~7 岁) 、第三阶段具体运算阶段(7~11 岁)、第四阶段形式运算阶段(11~15 岁) 。综合上述,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主要观点可归纳以下几条:

1. 儿童认知发展的本质就是适应,它是在一定的认知结构基础上实现的,即图式( scheme ,schema) 。图式一经与外界接触,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就不断变化、丰富和发展起来。这种适应是个体通过同化和顺应达到的。同化是当儿童每遇到新事物时,在认识中就试图用原有的图式去同化(消化) ,如获成功,就得到在原有认知上的平衡,实现了认知量上的增加,反之,便要通过顺应(调节) 调整原有图式或创立新图式去同化新事物,以达到认知上新的平衡,实现认知质上的变化。

2. 儿童认知发展是连续的,按固定顺序进行,一个跟着一个出现,没有什么阶段会突然出现,也不会跳跃和颠倒,先后次序不变,前一个阶段的结构是形成后一个结构的基础,所有的儿童都一样。

3. 儿童认知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不同阶段有其主要特征,如0~2 岁属感觉运动时期,为了对付当前世界,婴儿组织天然的动作图式,2~7 岁属前运算阶段,由于语言的参与,儿童学会了用符号和内部想象去思维,;7~11 岁是具体运算阶段,儿童发展了有条不紊地思维的能力,能守恒,但仅仅在他们能借助于具体对象与活动时才可能这样做。11~15 岁属形式运算阶段,青年发展起来了在一种真正抽象的与假设的水平上有条理地思维能力。

4. 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的进程体现出差异性,即有的儿童进入某一阶段先于或迟于其他儿童,年龄的表述只具有平均数的含义。在不同學科方面的认知发展也不尽相同。

二、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教学应用

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大量研究表明,通过适当的教育训练来加快各个认知发展阶段转化的速度是可行的。只要教学方法和内容恰当,系统的教学就能够起到加速认知发展的作用。认知发展理论在教学中的作用很大,正确认识这一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一、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知识是学习者经过同化、顺应机制而建构起来的经验体系。这就要求我们树立新的知识观、学习观,选择符合学生发展的教育内容,通过精心组织的教学内容与方法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要依据不同学生不同发展阶段的认知特点进行教学。

二、教学应强调活动的重要性。皮亚杰关于“活动”的理论对我们当前教育,特别是教学方式方法改革、优化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皮亚杰认为,活动是主客体的桥梁和中介,认识的形成主要是一种活动的内化作用。也就是说,只有学生具体和自发地参与各种活动,才能形成自己的认知。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应把活动放在第一位。教师要布置情景,提供材料、工具和设备,让学生自由操作、摆弄、试验、观察和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鼓励学生多动口、多动手、多动脑,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在解决问题中进行学习。教育教学必须重视活动、研究活动、开展活动,为学生构建广阔的活动空间。

三、教学应引导并促进学生的发展。在皮亚杰看来,学生的认知发展是以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的,并以已有图式与环境相互作用产生的认知需要为动力。鉴于此,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略微高于他们现有思维水平的教学,使学生通过同化和顺应过程达到平衡,从而帮助学生发展已有的图式,并建立新的图式。

四、保持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主性,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皮亚杰反对教师主动地教而学生却处于消极状态的教学。学生的认知发展需要丰富的环境刺激,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提供合作、互动的机会。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更多地采用活动教学法、合作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建构式教学法、研究式教学法等,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五、教育应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皮亚杰认为,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因素主要有成熟和经验、社会交往。由于成熟、经验和社会交往不同,学生会按自己的速度和兴趣来学习,这会使有的儿童认知快些,有的慢些,从而在认知发展过程中存在个体差异。因此,教学内容和方法要考虑到这种差异。教学要重视个别学生的兴趣,了解他认知发展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让每名学生都在符合他们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接受教育,按照各自的发展步调发展,加强个别化教育。

六、充分认识学生不是“小大人”。从思维方面讲,成人考虑问题往往从多方面入手,且常常通过命题思维,学生则不同。只有发展到形式运算阶段,学生的思维、语言才与成人一样,能够彻底摆脱时间、空间的限制。但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将儿童成人化的现象是存在的。首先,表现在目前许多教师和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为了使孩子早日成才,往往不顾儿童的认知特点及接受能力,一味地加大学习内容,逼迫他们学习,不自觉地把儿童看成一个受教育的“小大人”;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习惯于单纯使用成人语言,对学生的活动或语言时常按成人的方式去理解,而不是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摆脱这一现象的唯一办法就是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充分认识学生与成人所具有的质的差异,使教育符合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

(作者单位:西华大学)

猜你喜欢

皮亚杰教学
基于皮亚杰理论的莫高窟文创儿童玩具设计研究
传承智慧经典,不是只为纪念
——《皮亚杰文集》不可不读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如何让高中生物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走近皮亚杰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道德教育中须处理好的三对关系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从“社会言语”到“内部言语”*——维果茨基论皮亚杰自我中心言语学说的方法论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