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中概率统计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

2017-05-30王丽虹

大东方 2017年7期
关键词:教学体会思维培养高中数学

王丽虹

摘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尤其是高中的数学科目的教学,学生的思维活动的有效性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强化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处于高度集中的问题思考状态,与教师的授课风格和教学素养有着很大的关系,文章在结合高中数学课堂的实际内容,就高中概率统计教学的相关问题探讨了几点教学体会。

关键词:高中数学;概率统计教学;教学体会;思维培养

在提倡素质教育教学的大背景下,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更多时倾向于学生的思维过程,学生自我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部分。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发挥勤于思考问题的学习态度,一方面要关系到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素养,另一方面课堂教学中的知识,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除了自身的教学素养之外,教学过程中还需做到主導好课堂,以学生为中心,基于抽象的高中数学概率统计的教学更应该如此。

1.加强辨证教学力度

思维的培养说到底就是能力的培养,在培养学习者教学思维的时候必须把培养学习者的辨证思想当成培养的重点与难点。而从哲学的角度看则能够认为事物均为独立存在的,其出现一定和存在于世界上的另外事物存在一定的直接或者间接联系,而高中概率统计的问题同样如此,就概率统计的角度来看,几所所有涵盖在其中元素均存在着较为紧密的联系,其关系是辨证统一的,可能存在相互的转换、相互的依存甚至是相互的制约。因此,高中概率的统计学习就存在下面两个概念,第一是某个事情的出现往往是不能预见的,甚至是存在不确定的关系,而另外某个时间的规律性表现则是必然存在的[1]。

比如,在抛一枚硬币的时候,其检验出现反面以及正面的不必然性与偶然性。在第一次抛硬币的时候,往往不能够直接有效确定是否会出现反面还是正面,但是在通过多次的实验之后,还是能够发现硬币出现反面或者正面往往会受到重力加速度、抛掷方法以及空气流动等直接影响,所以,该事情实际上就是偶然事件,不过分析结果还是能够发现,偶然性和必然性二者还是存在辨证关系的,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说概率统计学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老师能够使用通过的思维模式进行教学,从结石事情存在的全面规律和本质进行分析,培养学习者的编制思维能力,最终教授学习者怎样通过教学思维进行学习,病最终养成客观看待问题的习惯。

2.培养学习者的归纳能力以达到培养学习者思维能力的目的

从分析研究推测局部的资料统计特征分析全局系统特征和规律为概率统计学过程中最有效最本质的思维,这就要求学习者具备一定的归纳能力,换言之就是说学习者一定要学会怎样归纳资料中某些固定存在的形态,把这种规律总结成为一种数学学习,或者说是概率统计学习的方法,这也是数学教学过程中较为重要的教学分支。

例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作为教育者必须让学习者能够自主的从统计学的图表等相关资料中分析其存在的规律,同时对所给出的资料实施深入有效的解读,之后对学习进行归纳同时对信息实施评价与补充,这种教学观念实际上就是一种思维观念的培养,对学习者后期数学学习有很大的帮助。所谓数学教学实际上就是数字图形的学习,教学过程也较为突出数形结合的教学理念,数字与图形为两个完全不一样的概念,分别为数学中数字符号和表格图形等,而概率统计则数与形的有效结合[2]。

3.高中数学概率统计教学的体会

3.1在营造氛围的基础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人的思维活动在特定的环境和气氛中,所展现出来的效果千差万别。正因为如此,数学课堂教学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客观引导就显得非常必要,学习气氛的不同,不但制约着学生的思维活动,也直接的影响课堂的教学质量。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不但是对教师教学质量的提升,同时也是强化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体现。

通常来说,对于数学的“概率统计”学习,往往表现的枯燥无味,更有学生对其报以厌恶的态度,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没有运用合理有效的方法,只是单纯的进行课程的讲授,学生对于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是存在抵触的,这种不合理的教学方法所取得的教学效果也是非常的有限。这是因为这种靠教师完全讲授的方法,难以激发的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的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充分的发挥。从而导致课堂教学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难以产生共鸣。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能够很好地应用到生活中去,数学是一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在实际生活中,数学作为一门生活老师,给学生带来诸多方面的思考方式。作为一名合格的高中数学教师,必须将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讲解给学生听,让学生能够将理论基础知识和实际生活互为结合,便于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重难点,从而减小学生对于高中数学知识的恐惧感。

例如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必须要让学生具备灵敏的观察力,对于数学背后的一些逻辑关系或者潜在的公示,需要通过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才能够被发现出来。基于此,教师必须转变自己的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发现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的优势,摒弃代替学生的教育教学思路,不断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思考,最终实现培养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3.2用实验演示的方法,辅助课堂教学

从认识事物的过程我们可以知道,人的认识是从感性上升为理性,在以后理性转化为感性的一个认知过程。因此,当我们认识一件事物的本质以后,才能说是认识到了事物的根本。对于数学概率统计初学者来说,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的把是概率统计教学与实际事务相联系起来,在课堂中运用实验演示的教学方法,用实验的趣味性影响学生的思考问题、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学习氛围,从而实现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抽象到具体的教学过程。创造性的思维方式主要说的是让学生在思考同一个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多种解题思维或者解题方式来探究。创造性的思维方式让学生能够培养多元化的思考问题路径,不再局限于一种。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应该 根据实际情况,设立奖励措施,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思维方式来进行思考。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启发性的引导,不断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显著提高其学习效果

3.3设置教学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在课堂教学中,尤其是数学概率统计的教学,具有较强的思维逻辑性,因此教师要不断的通过设置问题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思维认知上的疏导。同时教师在设置问题的同时,还需最大限度的避免问题空洞,只有内容精炼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参与性。同时教师还应该学生的认知上启发学生对问题进行必要的思考。从而不断的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了课堂教学的预期目标。学生从教师的创新思维方式中获得自身的体验,再灵活地运用到自己的思维习慣之中。教师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仅改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模式,而且还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结束语:

如何强化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处于高度集中的问题思考状态,与教师的授课风格和教学素养有着很大的关系,本文在结合高中数学课堂的实际内容,就高中概率统计教学的相关问题探讨了几点教学体会。高中数学是高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概率统计又是数学教学的一个方面,所以教师在教学当中,就要充分的发挥新课改要求下的教育理念,既要重视传统数学知识的授课理念,又要充分发挥学生思维能力的平培养,在教学中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为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王新春,韩冰,李颖等.注重数学思想和数学思维培养的概率统计教学研究[J].考试周刊,2014,(70):54-54.

[2] 刘阳轩.高中概率统计学习关于随机性数学思维的培养[J].文理导航(下旬),2016,(9):46.

(作者单位:濮阳市华龙区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教学体会思维培养高中数学
思维培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职业教育的一点教学体会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教学改革体会
浅谈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物理探究性学习思维的培养
数学习题讲练中学生思维培养的认识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