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历史教材的发展趋势研究

2017-05-30王杰

大东方 2017年7期
关键词:趋势新课改

王杰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重视人的发展,历史学总是把人作为研究对象,强调用整体的观点和唯物史观来研究历史、研究社会关系,从而提高人的整体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主要通过研究中学历史的发展现状和新课改的基本思路,来

归纳总结中学历史教材的改革发展趋势,从编写体制、教学方式和编写原则等方面对中学历史教材进行发展趋势研究,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历史教材 新课改 趋势

一、中学历史的发展现状

(1)中学历史在中学生的课程设置中处于尴尬地位.在以前初、高中的課程安排中,历史学科作为课程的其中科目之一,不管老师、家长、还是学生对历史都不够重视,认为历史可有可无。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历史开始越来越受到关注,地位开始显著提高。

(2)新课改的必然要求。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改革越来越受到更多人关注,不仅是教育部门,还有老师和家长。因此,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传统的教育方式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现在,各个地区都相继的提出对教育进行改革。

(3)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历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1世纪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总体改革方向是确定的,这就为新世纪的素质教育提供了更多更好地历史资源,使其历史知识、历史观念和历史思维能力在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如何通过具体的改革途径来实现这一目标,就是历史教育面临的基本课题。

二、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

新世纪历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严格遵循2001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制定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纲要中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1]它还提出新课程的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 、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法制意识,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培养成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为了实现这一总体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基础教育的总体框架和实现目标,其改革思路,在学习国外先进的课程理念之外,还要结合国内的具体的教学实践,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改革。

三、中学历史教材改革趋势

为了与新课改的改革思路相适应,同时也为了满足社会发展对于教材多样化的要求,使学生更好地提高自身的能力,我将教材改革的发展趋势作了几点归纳总结。

(1)从教材的编写体制上:从以前的编年体转变为专题式。以前,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都是用编年体的编写体制,现在,初中还是使用编年体,而高中则使用专题式的编写体制。教材也越来越多样化,现在有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岳麓版等很多版本的教材,各套教材与以往教材相比,都有不同程度的改革,“他们各具特色,每套教材在选材、编写、装帧、设计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创新”[2],但都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重视思想教育和能力的培养。“一纲多本”和“多纲多本”教科书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历史教科书体制的初步轨迹,并为学校實施素质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从教学方式上: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教育以培养人为最终目的,人之所以受教育是为了满足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是为了使个体的才能与潜能得到充足的发挥。因此,立足于以学生为本的发展原则,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由学生习惯接受所有知识到乐于思考。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教师满堂灌,而如今则更加的强调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参与,学会探究,乐于动手,上课老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3)从编写的原则上:应体现历史的整体史观和唯物史观。研究历史,应该放在整体上进行解剖。历史发展是具有内在的发展趋势和一般规律的。只有在中外历史的纵横比较中才能探寻出历史的规律与趋势。英国当代著名史学家杰弗里.巴勒克拉夫说:“今天的历史学家所需要的是范围广泛的比较性资料,使他们能够探索和分析世界上所有地区的历史发展和社会模式之间的共性和差异,能够认识人类社会结构中的规律性。”[3]因此,就要求教材的编写要遵循整体史观。

中学阶段正是学生树立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历史学科的教学意义之一即是透过历史事实教给学生科学的历史观,进而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唯物史观因其理论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在新的历史时期可以有新的具体解释去指导历史教学,或为人们解决生活中的共同困惑,尤其是在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健全的特殊年龄阶段,更需要唯物史观的指导使其走出迷茫和困惑。

四、结语

本文通过研究中学历史教材的发展趋势,能够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教材,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处理好与教材的关系,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和实践能力,养成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接受知识,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树立唯物史观,使学生的思维和视野不断扩大,从而树立正确的认识世界,认识社会。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2001年6月)。

[2]严志梁;《我国历史教育和历史教科书》,《课程.教材.教法》1995年第10期。

[3]杰弗里.巴勒克拉夫著:《当代史学主要趋势》,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164页。

(聊城大学)

猜你喜欢

趋势新课改
紧跟新课改新布局,提升一轮复习效率
趋势
新课改下初中班主任管理的创新实践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初秋唇妆趋势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SPINEXPO™2017春夏流行趋势
“去编”大趋势
趋势
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