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怎样培养和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2017-05-30钟华

大东方 2017年7期
关键词:练习学习兴趣活动

钟华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等情感因素对认知具有促进作用。学生只有对教师所提供的材料产生兴趣,才会是真正学习的开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根据小学生好奇、好动、好胜等心理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唤醒他们的求知欲望,激活他们数学思考的内在动力。

关键词:学习兴趣,活动,练习

小学阶段是学生打好基础的重要阶段,而在此阶段学生要学好基础知识,首先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获得知识而产生的追求兴趣。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针对学生的具体个性及差异,因势利导,把学习数学知识作为一个学生在乐趣中求知欲望的进攻思路及态度。

一、重视师生情感交流,培养学习兴趣

学生如果喜欢他们的老师,就会对他所教的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要成为一名学生喜欢的教师,最重要的就是要真心地关爱学生。不仅在生活上关心他们,而且要在学习上关注他们。尤其是后进生,更要倾注更多的关爱。他们更需要老师的关心、帮助,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发他们的闪光点。真诚地对待学生,善待每一位学生,用心与学生沟通,师生双方才会有愉快的情感体验,尊重学生,先成为学生的“益友”,而后在新型师生关系中,再求得“良师”形象的成立,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我的老师是可敬可爱、可信赖的良师益友。这样,学生才能在没有压力和顾虑的心理环境中专心听讲、认真思考、积极回答问题。教师轻松教,学生快乐学,师生在融洽、活跃的环境下进行交流活动。朱小蔓曾说:“离开感情层面,不能铸造人的精神世界。”教育是充滿情感和爱的事业,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情感方面的交流,以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以事引导数学

根据儿童喜欢听故事的天性。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自己编造卡通人物或生活故事,由此,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如:在教学加减法内容时,首先,我问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他们马上回答:喜欢。我就给他们讲述自己创编的故事,故事是这样的:小英和她妈妈到百货大楼去买毛衣,小英妈妈带了120元钱,小英也带上小姨给她买书包的60元钱,她们来到百货大楼时,小英看中了一件红色的毛衣,而小英的妈妈一看便说:“这件红色毛衣的价钱与我和你的钱合起来一样多”。但小英没听懂妈妈的话,不知道这件毛衣的价格,这时我对同学们说:“你们帮小英算出这件毛衣的价钱是多少?”同学们的兴趣一下子调动起来了,他们很快就写出算式:120+60=180元,并且马上算出了结果。还说出了算理并掌握了计算方法。通过故事引入,学生学习兴趣有了,也就乐意的主动学习。

三、巧用比喻使学生增强兴趣。

小学生的感知往往都是从兴趣出发的,教师在数学教学时应充分利用小学生的特点,有意设计一种富有启发性、趣味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輕松愉快的气氛中主动地学习。如在教学“时钟的认识”时我采用讲故事的方法,把钟面上三根长短、粗细不同的指针比作身材不同的“三兄弟”在同一平面内散步、走、跑来说明时、分、秒三者之间的关系。这种形象的比喻,富有感染力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使他们听得入神,从而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创设竞争性情境,引发学习兴趣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我们既然处在一个大的竞争环境中,不妨也在我们的小课堂中设置一个竞争的情境,教师在课堂上引入竞争机制,教学中做到“低起点,突重点,散难点,重过程,慢半拍,多鼓励。”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促进所有学生比、学、赶、超。例如,在一次数学教研活动中,一位教师就根据教学内容并针对小学生心理特点设计了这样一种情境。讲授“8的认识”,在做课堂练习时,教师拿出两组0至8的数字卡片,指定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各代表男队,女队进行比赛。虽然此刻教师还没宣布比赛的规则和要求,可是全体同学已进入了教师所设置的情境之中,暗中为自己的队加油,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引发出来了。

五、语言童化,培养学生的兴趣。

语言是信息交流的工具,掌握和运用童化的语言是每个数学教师必备的基本功。上课教师的语言是否准确、生动、有趣,直接影响刚入学的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的教师习惯于成人化的语言,带着浓厚的“先生腔”,使学生听起来单调乏味,甚至令学生打瞌睡,久而久之,造成学生厌恶数学课,讨厌数学老师,这样怎能学好数学呢?因此笔者认为数学教师首先要做到语言包含慈爱之情,亲切悦耳。教师要焕发童心,进入角色,使语言生动形象、抑扬顿挫、娓娓动听、富于音乐美感。其次是语言充满生活气息,浅显易懂。使学生听起来津津有味,优雅风趣。一节课下来,学生感觉时间过得很快,意犹未尽,乐此不疲,希望下节课还是数学课。

六、表扬鼓励,培养兴趣

小学生的荣誉感特别强,他们重要的心理特点是喜欢被表扬,常常由于受到老师、家长、兄弟姐妹、同窗好友的表扬鼓励而更加努力学习。在教学中应给予学生正确、恰当的表扬,可点头表示肯定,说“好”或者“对”表示赞许,也可以说句鼓励的话“真好”“真会动脑筋”,还可以要求大家鼓掌或奖给小红花,插上小红旗等形式,对学习上的进步表示祝贺,在学生回答问题时,眼睛注视着他们,以一种期待的眼神鼓励他们大胆发言。要注意不失时机给予表扬、鼓励,哪怕是一句表扬的话,几个鼓励的动作,一朵小红花,都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对待学习较吃力的学生,应适当降低标准,侧重表扬,鼓励其进步。表扬是教师热爱本职工作、热爱学生的具体体现,也是保持学生兴趣,充分发挥学生潜能的重要手段。要让学生在成功体验中增强兴趣。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关键在于我们每位数学教师的方法。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从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自身特点等实际出发,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全面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积极培养他们的主动性与进取精神,全面提高小学生学好数学知识的探求能力。

(作者单位:四川省乐山市沐川凯德绿色希望小学)

猜你喜欢

练习学习兴趣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浅论“适性教育”理念下的初中耐久跑教学
论小学数学教育的方式方法问题
“导——展——练——评”课堂教学模式之我见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