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旧街区改造更新研究

2017-05-30陈伟平

大东方 2017年7期
关键词:改造厦门提升

陈伟平

摘要:厦门政府为台风灾后重建提升项目,对设计提出修补城市功能,提升环境品质,增加公共空间,改造老旧小区,修复城市生态,改善生态功能,湖里区政府自2016年12月份开始对嘉禾路进行了立面提升改造活动。本文作者借厦门嘉禾路立面提升项目的改造与实践,谈一些城市更新的想法,借以抛砖引玉,以期和业界同行共同探讨。

关键词:厦门 街道立面 提升 改造

1. 场地介绍

嘉禾路是厦门大桥到火车站的一条南北向交通主干道,一直以来承载着外岛进入岛内各交通站点的进入和疏散重任。在功能区块上,道路除密集传统批发市场及零售商业外,近年又发展出许多重要商业聚集点,与中山路商圈和鼓浪屿商圈连接成为厦门本岛重要的商业南北轴线,随着地铁一号线的即将集成,嘉禾路必将恢复历史上繁华商旅大道的风貌,成为厦门本岛重要的商旅大街。

嘉禾路全长约为7.8KM,涉及到湖里区殿前、湖里、江头三个街道,提升改造栋数231栋,其中重度179栋中度28栋轻度24栋(殿前202栋,湖里15栋,江头14栋),改造面积约为75万平方米,对于这样大规模的改造,厦门至今尚属首推。嘉禾路改造难点在于它一头挑起集美的嘉庚风格,一头连接厦禾路周边老城区的南洋风格,中间穿插着渔村、城中村、和改革开放初期形成的工业区、开发区和城市商住区等,是一部浓缩的厦门城市发展史。(图1 规划平面)

2. 设计构想

如何给嘉禾路定位,是本案的关键所在。嘉禾路本身不仅是厦门本岛的门户型景观大道,同时也是城市交通性主干道,而且是展示廈门发展历程和现代都市风貌的重要窗口。

从80年代初期,我国城规专家陈占祥就提出了“城市更新是以新陈代谢为主要内容,包括推倒重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与修复”的思路;到了90年代初期,吴良镛提出有机更新应从城市的保护与发展角度出发,针对城市历史环境和历史街区的保护;2000年后城市更新注重城市建设的综合性和整体性,使空间环境、文化环境、视觉游憩环境得到复兴和延续。随着“城市更新”理念的变迁,我们将嘉禾路设计总体思路归纳为四个方面,由提升嘉禾路的整体城市形象+重点区块与一般区域相组合+整体性的街道空间景观+较强操作性的政治手法组成。

3. 整体设计

在提升改造方案确定伊始,我们通过对周边区域传统民居的考察调研,提取其构件尺度、色彩、材质、细部元素等运用到本次的提升改造设计中,同时对现状的楼体进行摸底调研,包括楼体的体量、质量、外墙材质、建筑风格等,形成完整的现场调研资料,将传统闽南建筑的元素提炼后完美融入到现代居居中,体现闽南风格意蕴。在整体结构上,设计遵循“起”、“转”、“承”、“合”的线索,打造“一轴四段七节点”,将集美风情、高新创城、花园城市、现代风尚作为四个主要设计标段来贯穿整条路。(图2-3 设计整体结构)

整治范围(嘉禾路)厦门大桥——成功大道段,约2.6公里。

作为入岛第一站,高崎社是厦门大桥入岛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本次改造设计的重点是考虑如何把本岛闽南民居的建筑风格再现又体现现代民居百花齐放的个性,同时与对岸的集美嘉庚风格相呼应。该路段以居住用房为主,整体风貌体现地方特色,在色彩上以集美砖红色及米白色为基调,打造绿树红瓦白墙的居住氛围。

转——高新创城

整治范围(嘉禾路)成功大道——火炬路段,约2.3公里。

该路段以北商业氛围相对减少,居住氛围逐渐浓厚,色彩上分为两段,底部浅米色,上部穿插以米白色和浅红色,局部点缀蓝色。在底层商业和商住立面上,整体风貌呈现出一个渐变的趋势。

承——花园城市

整治范围(嘉禾路)火炬路——仙岳路段,约1.7公里。

该路段商业气氛和居住气氛相对浓厚,后段风貌更加现代都市化。大量增加花池绿化的配比,利用沿街缝隙,绿地休息场所见缝插针,在色彩上与灰白色系的建筑呼应,营造出层草坪鲜花、中层绿化灌木,高层行道大树的立体绿化空间。

合——现代都市

整治范围(嘉禾路)仙岳路——吕岭段,约1.1公里。

该路段为整体高楼林立的商业休闲区,底层商铺,上部为高层,整体风貌大气统一。建筑立面采用浅色外墙涂料,体现现代都市感,中部在尊重现状的基础上运用幕墙和暖色系石材搭配,在底层地面铺设趣味图案铺装,增加花箱花池等步行道设施,烘托出现代商业空间的热闹氛围。

4. 具体设计

该方案最终确定围绕海堤公园、嘉禾路沿线、收费站三个主要视点展开细节设计。在色彩构架上提取集美学村的颜色和现代都市段颜色作为嘉禾路整体颜色起末,在保证色调统一的基础上,每一段形成自身的特点。(图4-7)

视点一:海堤公园民居以远眺为主,掩映在公园绿树丛中,通过弯曲的屋顶、高翘的燕尾脊、观音兜和色彩斑斓的红砖红瓦白墙等特征元素,烙下海洋文化印记,又彰显闽南民居特有的魅力与风格。

视点二:嘉禾路沿线将原有的隔音屏拆除,取而代之是具有隔音功能又兼具闽南地方风情的护墙和花箱;沿線建筑立面学习传统闽南民居的三段式处理,一二层为米色仿花岗石真彩漆,中间为烟炙红软瓷,顶层为米白色涂料,转角处贴“马牙槎”,为体现民居建筑的多样性,分别设计了多种坡屋顶、女儿墙、窗套、空调装饰罩及防护网来丰富立面,形成既统一又丰富的效果。

视点三:收费站周边民居作进一步细化处理,从檐口、窗套、空调架、墙面材质,达到能停留细看为目的,收费大楼主楼以烟炙红软瓷为主材料,与周边民居在色彩上取得统一,辅楼以灰色砖为主,窗套以白色简约的铝单板造型来体现公共建筑的特性,而与民居的有所区别。过收费站后,民居的烟炙红色彩则逐步减弱,米白色增加,公共建筑以米灰色为主,逐渐由强烈的地方民居风格引向现代花园城市的风貌。

城市设施也是这次设计的重点。夜景照明以公建和底层商铺为景观照明重点,烘托商店内部灯光和牌匾字号灯光为点缀,打造夜景天际线。店面招牌设计强调装饰性和特色性,简洁明快,延续店铺内室内设计风格。围墙设计还原当地传统文化,以集美、欧风和闽南特色装饰为主要风格,色调上采用暗红、暗绿、咖啡、灰调为主色系。

在项目实施中,有一大片城中村改造范围。城中村改造的难点体现在三方面:一 、建筑密度高容积率高人口多而杂,二、居民原有的生活习惯模式固化,三、居民的认知和配合度不高。这些将直接影响到工程能否顺利的进行。因此综合整治丰富业态成为主要手段,主要体现出村域特色,打造各具特色的村域文化空间,使得业态布置充满活力特色。

结语:

在中国城市建设日趋饱和的大时代背景下,既有城市老旧街区的更新和修复是值得每个决策者和设计师都应当重视的问题。通过厦门嘉禾路项目的改造实践,提出将复兴和延续空间环境、文化环境和视觉游憩环境,修复城市生态作为城市更新的策略,为居民提供高质量、人性化的新型城市空间。

参考文献

1. 凯文·林奇, 城市意象(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2. 斯蒂芬 马歇尔, 街道与形态(M)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作者单位:杭州江南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改造厦门提升
厦门正新
“偶”遇厦门
厦门猫街
食在厦门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300MW机组顶轴油系统改造
论电梯单开门改双开门的改造方式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