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辅导员队伍模块化管理可行性论证

2017-05-30朱彤

大东方 2017年7期
关键词:队伍建设模块化专业化

摘要:模块化管理起源于管理工程学,在人力资源管理和程序管理等不同方向也有广泛应用。在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中,是否能应用模块化管理进行队伍分类建设,从而全面提高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效果和工作实效,是本文的研究重点。本文从模块化应用的可能性方面进行了全面论证,为模块化的应用进行了铺垫。

关键词:辅导员 模块化 队伍建设 专业化

一、模块化的起源及基本概念

1、模块化的基本概念

目前理论学届对于模块化普遍接受的定义是青木昌彦等在2002年提出的,他对模块化内部涉及的相关概念进行了基础定义:

(1)模块:指的是可以组成系统的、具有某种确定独立功能的半自律性子系统按照一定的规则相互联系而构成更加复杂的系统。

(2)模块化:是以模块分解和模块集成为基础,即可以把一个复杂的系统或过程根据联系规则分解为能够独立设计的半自律性子系统,又可以按照某种联系规则,将可进行独立设计的子系统(模块)统一起来,构成更加复杂的系统的过程。

(3)模块联系规则:即模块间的相互联系方式,完整的规则由结构、界面、标准三个要素构成。其中,结构确定系统由哪些模块构成;界面规定模块间的位置安排、联系渠道和信息交换方式;标准用来检验模块设计是否符合设计规则。

(4)模块组织:指的是不同模块遵循联系规则形成复杂系统的过程。组织不受区域限制,可以跨区域完成组织过程。组织内的每个模块都需要完成各自的目标函数,组织整体目标的实现取决于模块间的联系以及完成各自目标的共同努力,它受行动决策及外界环境等因素的共同影响。

2、模块化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如前文所示,随着模块化生产方式对企业内部专业化分工的推动,其在效率管理过程中的作用也越发突出,将此方法应用于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也成为了目前模块化的主要研究领域之一。应用模块化管理人力资源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模块开发的科学合理性

在人力资源开发模块化管理中,模块划分的科学、合理性,是组织目标能否顺利完成的核心因素。人力资源开发可以分为教育、培训、调配和管理四个模块。教育模块应根据组织发展目标和组织文化,对组织成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增强广大员工的凝聚力、向心力;培训模块要根据组织发展对岗位工作所提出的要求,制定培训的内容,对组织成员进行工作能力与素质培训;调配模块要对组织成员进行岗位分配,优化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管理模块应完成对组织成员工作进程的合理统筹和协调,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相应调整改善。

(2)模块间的配合和促进

在人力资源开中的模块运行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在应用过程中应注意模块间的联系,将各个模块统一于管理部门之下,协调各个模块之间的关系,使之能够在统一的人力资源开发目标之下开展自己的本职工作。此外,各个模块之间要主动的加强彼此之间的协调与联系,主动了解其它模块的工作进度,并将实施效果与自己模块进度相互印证,找到彼此之间的不足,共同改进和完善。同时,针对各个模块在完成自己本职工作中可能产生的矛盾,管理部門要积极的进行协调,及时化解各种矛盾,以免影响各个模块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建立模块化管理机制是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1、高校发展的迫切需要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逐步转向大众教育的普及模式,人才培養模式上更贴近于社会因需定量的培养模式,人才培养出口力求和需求想接轨。因此,高校的发展需要具有职业化、专业化人才的加入,从全方面共同构筑高校发展的全规划。

我国高校传统的职员划分一般由三部分组成:教育、教学、研究人员、党务和行政管理人员、教辅和后勤服务人员。辅导员无论从名称还是实际所从事的工作上看,都隶属于党务工作者,但真正的专业划分依据应是生产劳动所凭借的知识领域或学科门类。辅导员工作如缺乏基本的政治教育理论和规律支撑,缺乏严谨求实的专业团队长期实践发展,只停留在基础的讲道理、做任务层面,其工作和队伍发展最终都会走入桎梏,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会形成短板,最终影响高校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因此,探求合理模式构建专业化、职业化的辅导员队伍建设方法,是当前高校发展的当务之急。

2、高校学生成长规律的迫切需要

高校学生正处于思想的独立定型阶段,他们开始独立生活的同时也面临海量社会信息的冲击,多元化的信息渠道带给学生的可选信息媒介和信息内容包罗万象的同时也参差不齐,高校教育给予学生的除了专业知识以外,还应该帮助他们学会筛选信息,树立良好的思想方向。这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作为肩负其责的辅导员,首先需要和学生从感情上建立友好的信任关系,然后能分专业、分类别针对不同问题进行引领和指导。学生面临的问题可能涵盖学习、心理、成长、学涯规划、人际交往等不同方面,其中会涵盖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等学科的专业知识。因此,新时期辅导员必须具备专业化的理论背景支持,才能真正顺应学生需求,做到服务最广大学生的成长。

但如前文所示,我国目前所传承的辅导员队伍的首要问题就是专业背景多样化,多数辅导员并不具备所需求的专业背景,辅导员队伍的扩充只做到了规模上的扩大,在专业领域上仍多数存在空白,也就造成了有热情的辅导员对待工作往往无计可施,有需求的学生所求无门的现状。综上,只有通过模块化的管理方式,为辅导员建立不同的专业学习、工作模块,才能使他们有精力、有时间进行理论进修,同时在相关领域积累实际工作经验,进而有的放矢的真正满足学生成长的需求。

3、高校辅导员队伍稳定发展的迫切需要

辅导员队伍的高流动性,使学校的辅导员队伍长期处于“新手上路”的状态,不利于工作经验的积累、总结、提炼、实施,不利于辅导员理论知识体系的研究。这种高流动性让学校辅导员实践工作也总是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难以真正落实到有价值的专业研究中。从学生角度来讲,频繁更换辅导员,不利于顺利开展学生工作。有的学校由于频繁更换辅导员,学生对学校的实力产生怀疑,丧失对学校的信心。从高校教师角度来讲,辅导员干活多、发展差、工资低、地位低已是不争的事实,高校职称评定制度对辅导员的忽视,使得这个群体长期处于高校教师队伍的边缘,并由此产生没有发展前途的观念,阻碍辅导员队伍健康发展,也不利于吸引优秀人才加入。

为解决以上问题,必须构建出合理的机制,在引入优秀人才的同时,为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发展开拓出合理化途径,从培养学者的角度塑造真正的辅导员人才,引导符合职业需求同时热爱辅导员工作的人真正进入专业发展的道路。无疑,模块化管理的机制建立为解决以上问题点名了道路方向,走模块化发展和管理的道路,培养具有高效专业素养的辅导员人才,也自然成为了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必然选择。

二、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具备应用模块化管理的必要条件

1、辅导员队伍的模块化管理具备了基本政策保障

近年来,党和国家在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保障,特别是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明确强调,“对辅导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事政策、管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以及就业指导、学生事务管理等方面的专业化辅导与培训”,“鼓励和支持专职辅导员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的专门人才”。这为新时期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发展指明了放心,同时为辅导员队伍的模块化管理方向指明了道路。

2、辅导员工作作为复杂性系统据具有分解集成的必要要求

高校辅导员工作所涉及的范畴之广,内容之多,使之自身形成了复杂系统,调节与控制其动态性是复杂系统优化的关键。实施模块化的管理模式,有利于对辅导员的不同工作职能进行合理分解并再次集成。特别是对近年来,辅导员工作中呈现的多学科交叉发展的态势,如不及时把分散资源重新整合为新的组织模块,各项工作的发展进程都会受到约束,辅导员行业的发展也难以跨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白桦,《模块化管理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的应用》 东方企业文化,011.9

【2】刘英,《模块化组织中核心企业能力特质模型研究》 财政研究,2011年第二期

【3】朱建飞,《知识管理理论在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中的应用》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作者简介:朱彤(1984.09-),女,汉族,天津人。硕士学历,天津财经大学 助教,政工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单位:天津财经大学)

猜你喜欢

队伍建设模块化专业化
模块化自主水下机器人开发与应用
对幼儿园听评课专业化的思考
模块化住宅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ACP100模块化小型堆研发进展
模块化VS大型工厂
做好四个结合强化基层政工干部队伍建设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研究
论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