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自是一家”与“别是一家”

2017-05-30秦莹朱瑞华

大东方 2017年7期
关键词:李清照苏轼

秦莹 朱瑞华

摘要:苏轼、李清照均为宋代一流词坛大家,苏轼的“自是一家”说与李清照“别是一家”各自词学主张核心,这两种主张在词坛上影响深远、意义重大。通过对比两种词论的背景,目的,具体内容及对后世的影响,探讨两者联系与区别。

关键词:苏轼;李清照;自是一家;别是一家;词学主张

王国维在《宋元戏剧史序》中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由此可见,词作为一种文体在宋代发展到了高峰,是宋代文学主流。随着词的发展,词学也随之兴起,很多词人纷纷著述立说阐明自己的词学主张和审美理想。苏轼的“自是一家”词论与李清照“别是一家”词论是词学批评史上的两个理论高潮,对后代影响极为深远。探究两种观点的联系和区别,对理解宋词的发展和变革意义重大。

在宋词的发展进程中,柳永以变革者的身份首先出现。他将源于民间的长调慢词成功引入文人词的创作,随之俱来的是来自市井街巷浓郁的世俗情味,这与当时人士大夫喜爱的花间词所表现出的闲雅华美的审美趣味相背离,这样的词大胆直率抒情,语言明白流畅,贴近百姓生活,在市民中大受欢迎。但也因为柳词过于迎合市民阶层的俗艳,引起了士大夫强烈的不满和争议。自晚唐以来,词一直被视为“小道”,柳永虽致力写词也并未提高词的文学地位,这个时候苏轼出现了。

第二位变革者苏轼,以他的创造精神和杰出才干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自是一家”的创作主张和“以诗为词”的词学观念,是他在对柳永词作理性的审视后打出的理论旗帜。在密州的第二年,他写下了著名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全词“狂”态毕露,气象恢弘,一反词作柔弱的格调,充满阳刚之美。这种阔大的声势,壮观的场景在柳词中不曾看到。而后苏轼在给友人的鲜于子骏一封信中写到“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正式提出“自是一家”說。显然,就提出论说的目的而言,是苏轼为冲破词为“ 艳科”的藩篱。第三位变革者李清照著有《论词》,通过对前辈词人不同角度的批评,提出了关于词的几个标准 :情致、典重、协律 、铺叙 、故实 ,【1】而核心就是“协律”。 因为典重 、故实等标准都是以“协律”为前提的 ,整篇《词论》也是以词的音乐性为中心的。因此,“别是一家”主要还是李清照针对苏轼等人在音律上的不足提出的。《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三中也这样评价:“无咎评本朝乐章,不见诸集。今录于此云 ……东坡词,人谓多不谐音律。然居士词横放杰出,自是曲中缚不住者。”【2】因苏轼不擅长歌,所以他的词有很多不合音律的地方。这两种词论提出的背景,都是对前人的词观进行矫正补充以及扩大词的区别性。区别是苏轼的“自是一家”是针对柳永及前人词的题材内容提出的,李清照是与苏轼等人的词“不协音律”提出的。

探究这两种学说的具体内涵,苏轼“自是一家”词风主要表现在题材的广泛 、词境的拓展、以诗为词及风格的复杂四个方面,李清照“别是一家”词风主要表现在形式上声律严格、内容上抒己情致、风格上崇尚文雅三方面。由于晚唐五代,温庭筠等潜心发展了民间词中侧艳的一面,形成了花间词派。宋初不少文人继承,诗与词从题材内容上彻底分家,“诗庄词媚”,苏轼公然与柳词抗衡,“将传统的表现女性化的柔情之词的词扩展为表现男性化的豪情之词,将传统上只表现爱情之词变革为表现性情之词,使词像诗一样可以充分表现作者的性情怀抱和人格个性”,【3】《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壮士形象,进一步改变了以粉红佳人、绮筵公子为主人公的词坛格局。描写充满进取精神,胸怀远大理想、富有激情和生命力的仁人志士。 “以诗为词”,并非诗词不分,取消词的独立性。而是用以借鉴诗歌,特别是唐诗雄浑的气象、开阔的境界以及千姿百态不拘一格的艺术手法,来扩展词的题材,提高词的品格,使词从缠绵悱恻,依红偎绿的“浅斟低唱”中解放出来。李清照虽严分诗词的界限,极力反对“以诗为词”,却并未非在诗词的题材和风格上分出疆界,仅仅是从词的音乐性上来区分诗词。易安词既写纯真少女的生活,也写幸福美满的婚姻,也写大自然的和谐美丽风光。通过对比我们不难发现,两者都重视抒发作者本身性情和人格个性,追求词的高雅格调。

再说音律方面,其实苏轼也十分重视音律问题。但他更偏重词的文学性而不拘泥于音律的束缚,突破音乐对词体的制约。而李清照更强调词的乐调,论词严分平侧五音五声六律清浊轻重,对词的音律要求极为严格。因此,苏李二人其实都重视词的音乐性 ,只是对音律的把握程度,所立标准的宽严有区别。

综上所述,我们大致从背景,目的,具体内容这几个方面对苏轼的“自是一家”词论和李清照的“别是一家”词论进行了简单的比较分析。两人词学主张虽存在较大区别,但更多的是联系和相似的审美情趣。苏轼重视词的文学性,主要在题材、内容、风格上“以诗为词”;而李清照强调词的艺术性, 从音律上反对“以诗为词”。这是两人词学观的基本倾向。在把握这点的前提下, 我們不应该绝对化, 而应以辩证的眼光去发掘二人词学思想中相似的一面。从两种学说的影响力来看,苏轼以其革新精神冲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意识,拓宽了词的题材内容,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后来的南渡词人和辛派词人沿此路进一步开拓发展。而李清照在词的理论和创作上的不懈努力,形成了其别具一格的“易安体”词风。她的词读来朗朗上口,别具音律美。她对歌词音律的重视也一直被格律派词人所遵循,对南宋张炎、沈义父等人也有极大影响。【4】

参考文献

[1]李清照.词论[ A] .魏庆之.诗人玉屑[ 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2] (宋)胡仔.苕溪渔隐词话. [ A]唐圭璋.词话丛编(第一册)[C].北京:中华书局,1986.

[3]中国文学史(第三册)[ M]袁行霈主编.北京:中华书局,1986.

[4]何 旭.从“自是一家”与“别是一家”略窥东坡、易安词学观之异同[ 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1=5月第31卷第3期

作者介绍:秦 莹(1997.5—),女,籍贯:河南鹤壁,学习单位:河南师范大学大学文学院。

(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猜你喜欢

李清照苏轼
“苏说苏轼”苏轼与圆照
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
从善如流
点绛唇
苏轼错改菊花诗
如梦令
苏轼“吞并六菜”
苏轼吟诗赴宴
喝醉的李清照
李清照改嫁辨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