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声乐演唱中的审美想象和情感表现

2017-05-30苏欣

大东方 2017年7期
关键词:情感表现声乐演唱表象

摘 要:艺术活动始终离不开想象,没有想象,就无法进行艺术创作,声乐演唱亦如此。歌唱家把作曲家的作品“二度创作”时,也是对作曲家的思想感情的创作。情感表现和审美想象是使表演获得成功和富有魅力的重要条件。

关键词:声乐演唱;想象;表象;情感表现

一、声乐演唱中的想象与表象

所谓想象,是人在感知客观事物和己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形成和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这一心理过程的进行与完成和其他任何心理过程一样,都离不开知、情、意等心理素质的共同参与。包括声乐演唱在内的艺术活动始终离不开想象,没有想象,就无法进行艺术构思。想象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选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可分为不随意想象和随意想象。不随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目的和计划而产生的想象。随意想象是有预定目的、自觉地进行的想象。根据想象的创造性程度的不同,又可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演唱者再造想象是指主体在经验记忆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再现客观事物的表象;演唱者创造想象则不仅再现现实生活与事物,而且,也能创造出全新的歌曲形象。所谓表象,就是己经感知过的事物,在人的头脑中留下的痕迹。它是从感知进入概念的一个过渡。它是比感知更为复杂的心理过程。在感觉和知觉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一定概括性的感性形象。是感性认识的高级形式。表象与知觉的主要区别在于:知觉只有当对象作用于感觉器官时才存在,表象则可以在这种作用消失后继续存在。

演唱者脑海中的表象的形成,离不开感知与记忆的敏捷性;表象的储存和保持,依赖于演唱者记忆的持久性和准确性。表象痕迹的再活动即重现,在想象展开之前,演唱者必须十分重视感知、记忆、表象等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这些心理素质的品质越高,演唱者的想象展开的基础就越牢。演唱者的想象能够多方向、多角度地展开,由于自然形体给演唱者的视觉感染以及情感特征的體会的刺激,唤起了演唱者表象,于是,演唱者的想象便张开了翅膀。而艺术作品含蕴丰富的艺术形象,有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静中有动、画外有画。不论演唱者是创造想象,还是再造想象,都视表象为基础,都是对与表象有关的心理素质的检验,并通过演唱表达出来。

二、声乐演唱中的思维与音乐想象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是认识的高级形式。它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性的联系。思维的主要特征:思维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思维的间接性是指人们借助一定的媒介和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认识。思维的概括性是指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共同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演唱者的思维同感知觉一样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感知觉所反映的是事物的个别属性、个别事物及其外部的特征和联系,属于感性认识;而思维所反映的是事物共同的、本质的属性和事物间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属于理性认识。

音乐想象是贯穿在声乐演唱过程中的一种心理现象,演唱者对作品的情感的体验、意境的领会,都离不开想象的作用。由于音乐是一种虚幻、无形的艺术形态,不能用眼观看,不能用手触摸,只能用耳去听、用心去感受,因而,它是最具有丰富想像力的艺术。音乐的一切艺术表现,都是通过声音与表现对象之间的比拟、象征以及模仿的关系来实现的,而想象就是使这些关系得以实现的中介桥梁。声乐演唱离不开想象,演唱者的情感体验是与想象共同进行的。演唱者在对声乐作品进行初次接触时,就在感知的基础上展开了联想与想象。在歌唱进行之中,歌曲中的意境是情与景的融合,音响刺激演唱者产生联想和想象,想象又推动演唱者情感的表现。演唱者的想象越丰富,他对音乐作品内涵的体验就越深刻清晰,听众或观众从他的表演中所感受到的情感与意境也就越鲜明。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演唱者的艺术想象的天地是无限广阔而丰富多彩的,声乐演唱者有可能而且也应该从多种不同的角度去揭示声乐作品与其表现对象之间的对应关系,真正让想象展开翅膀,在意境的天空去遨游、飞翔。同一首歌曲,不同的演唱,会在听众或观众中产生不同的欣赏效果,这其中,声乐演唱中的想象力是有其特别的作用的。优秀歌唱家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其有丰富、深刻的艺术想象并能够激发欣赏者的想象。

三、演唱中的二度创作与审美体验

“二度创作”是指歌唱家(或演奏家)把作曲家的作品在演唱时再一次进行处理,也就是怎样表现作曲家的思想感情的创作。在声乐演唱的二度创作之前,演唱者必须对声乐作品中表现出的现象世界作审美的选择或审美观照。在审美选择的过程中,演唱者总是根据创作的内容要求,进行合乎声乐演唱审美要求的“筛选”,在审美的诉求的驱使下,慢慢地形成或生成歌曲艺术审美表象,而且,将诸多声乐作品中的个别的审美表象集合起来则成为一个审美表象序列,通过经验的审美,用声乐的形式表达出来。

在声乐演唱中,审美体验就是形象的直觉。所谓直觉是指直接的感受,不是间接的、抽象的和概念的思维。所谓形象,是指审美对象在审美主体大脑中所呈现出来的形象,它既是审美對象本身的形状和现象,也要受到审美主体的性格和情趣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声乐演唱者也是审美者,他与审美对象之间要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才能产生美感体验。所谓心理距离,是指声乐演唱者撇开功利的、实用的、生物性的概念,用一种超脱的、纯精神的心理状态来关照音乐作品内容的对象,不要去注意和思考与审美对象的美学价值无关的事情,不抱有任何功利的和实用的目的,把演唱者与听众的种种其他现实的关系在心理上拉开距离。

演唱者要达到一定的、被听众肯定的境地,必须要求演唱者的二度创作是独一无一的,无法重复的,这是因为审美想象力的创造是一次性的。在歌唱的再创造中,最为重要的表现内容是人们的思想情感,演唱者必须依靠对歌词正确的理解,才能将其生动地表现出来。歌唱者只有启动思维和想象,才能把握和领悟歌词内容,才能以歌声表现出语义的内容和思想情感,才能为欣赏者所接受,产生共鸣,因而,歌唱的这种思维和想象是每个歌唱者所必须经历和完成的心理过程。

参考文献

[1]维柯、朱光潜译.新科学[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2]张世英.论想象[J] .江苏社会科学,2004 (2)

作者简介:苏欣(1992-),女,聊城大学音乐学院15级研究生,专业为艺术硕士,研究方向为古筝。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音乐学院)

猜你喜欢

情感表现声乐演唱表象
绘画往事:表象的折射
透过表象看公式
刍议汉字设计的形态语义学
从幼儿绘画作品分析幼儿色彩情感
浅议琵琶教学中的情感表现及音色变化
声乐演唱中的跨界现象分析
浅谈声乐教师如何提高学生的乐感
教你识破非法集资及传销的“十三种表象”
谈表象积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